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6.3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知识要求】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体积。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重难点】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天平(含配套砝码),量筒,小石块,盐水,大、小烧杯各一个教师提问:物质的密度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密度的计算公式是ρ=。生活、生产中常要知道某种物质的密度,那么如何进行测量呢?测量盐水的密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实验”中关于量筒的使用方法,归纳总结以下问题:1.观察你所用的量筒,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学生观察量筒回答:……2.量筒的读数:量筒读数时,如果液面是凹形,视线应与凹形的底部相平;如果液面为凸形,视线应与凸形的顶部相平。量筒读数时,如果俯视,所读示数将偏大;如果仰视,所读示数将偏小。3.量筒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应观察所用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以便选择适合被测物体的量筒。(2)装液体时,应将量筒适当倾斜再倒液体。(3)读数时,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例题讲解:【例1】下图所示的量筒是以 为单位标度的,分度值是 ;测量时如果按图中那样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解析】从量筒上标有“mL”可以得出这个量筒是以mL为单位标度的;因为每10mL分成了5份,所以它的分度值是mL=2mL;俯视读数时,其读数会偏大。【答案】mL 2mL 偏大学生分组实验,分别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小组讨论测量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等。1.测量盐水的密度(1)实验原理:ρ=。(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盐水。(3)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m2;④盐水的密度ρ=;⑤将数据填写到下表中,计算出结果。烧杯和 盐水的质 量m1/g 烧杯和剩 余盐水的质 量m2/g 量筒中盐水 质量m/g 量筒中盐 水的体积 V/cm3 盐水的 密度ρ/ (g·cm-3) 2.测量小石块的密度(1)实验原理:ρ=。(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水、细线、石块。(3)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得石块质量m;②把适量水倒入量筒,记下体积V1;③再用细线拴住石块放入水中浸没,记下体积V2,得小石块的体积V=V2-V1;④石块的密度ρ=;⑤将数据填写到下表中,计算出结果。石块的质量m/g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V1/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cm3 石块的体积V/cm3 石块的密度ρ/(g·cm-3) 例题讲解:【例2】小明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老醋的密度。(1)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2)当天平平衡后,小明开始测量,测量步骤如下列图片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3)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得:老醋的密度是 kg/m3。【解析】(1)天平在使用前,首先要调节天平平衡,方法是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由题意知,指针向右偏,应把平衡螺母向左调。(2)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应该先测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最后测出容器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则此时两次质量之差就是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从而可求出液体的密度。(3)由实验可知,量筒中老醋的质量m=82.4g-37.4g=45g,量筒中老醋的体积V=40cm3,则老醋的密度ρ===1.125g/cm3=1.125×103kg/m3。【答案】(1)B (2)BCA (3)1.125×103第3节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物质密度的测量 因为质量的测量在前面讲解过,并让学生实验过,所以学生都比较熟悉,只是量筒的使用方法学生不太熟悉,所以先让学生熟悉一下量筒,并演示了量筒的使用方法。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小组配合比较好,实验也比较细心,但由于有少数学生在放石块时没注意轻轻投入并用细线牵着,导致两个量筒损坏;还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先测空烧杯,再测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最后测体积,导致误差比较大,其他小组的学生测量都完成得比较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