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运动的描述 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运动的描述 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
2.2 运动的描述
【知识要求】
1.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难点】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可以口述,可以用手势……科学家是怎样描述运动的呢?
一、参照物
物理学上,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
观察课本图2-2-2,想一想,究竟是谁在运动呢?
学生动手做一做:把书放在桌子上,书上放一支笔,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它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
教师提问:(1)相对于桌面,笔的位置有没有变化?(2)相对于书,笔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定义: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作参照物。
2.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选取原则:(1)任意性原则,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2)排己性原则,不能选被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3)假定静止原则,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就假定其不动。
例题讲解:
【例1】如右图所示,小霖和小华同学在一列顺流而下的竹排上,相对竹排而言,处于运动状态的是(  )
A.小霖同学
B.小华同学
C.岸边的山
D.竹排上的凳子
【解析】小霖和小华同学以及竹排上的凳子相对于竹排的位置都没有发生改变,故以竹排为参照物,他们都是静止的;而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以竹排为参照物,岸边的山是运动的。
【答案】C
二、动与静:运动的相对性
在上面实验中,相对于桌面,笔的位置有变化;相对于书,笔的位置没有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应用:空中加油、花样跳伞、同步卫星等。
例题讲解:
【例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沿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解析】乘客随电梯上升时,乘客和电梯相对地面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故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和电梯都是运动的,A、B选项说法不正确。电梯相对于乘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选项说法正确。若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应该是向下运动的,D选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C
三、快与慢:速度
在学校运动会的比赛中,有同学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裁判员认为先到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你认为哪一种看法对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2)相同路程比时间。
可见,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怎样比较运动快慢呢?
2.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叫作物体运动的速度。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公式:v=,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4)单位: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两者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
我们学习了速度的计算公式后,就可以比较课本图2-2-6中两名运动员运动的快慢了。
例题讲解:
【例3】小丽和小雨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丽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雨说:“我们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长,长者为胜。”对他们所说的方案,你认为(  )
A.只有小丽的方案可行
B.只有小雨的方案可行
C.两个方案都可行
D.两个方案都不行
【解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二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小丽的方案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小雨的方案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路程,这两个方案都可行。
【答案】C
【拓展延伸】物体运动的快慢由路程和时间这两个量共同确定,比较时需控制其中的一个量相同而比较另一个量,这种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
【例4】海洋中的游泳冠军旗鱼,速度可达100.8km/h;短跑冠军猎豹,每秒可跑31m;空中长距离飞行较快的雨燕,1min能飞2.8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
A.猎豹的速度最大 B.旗鱼的速度最大
C.雨燕的速度最大 D.三者一样大
【解析】旗鱼的速度v1=100.8km/h,猎豹的速度v2===31m/s=31×3.6km/h=111.6km/h,雨燕的速度v3====168km/h,所以v3>v2>v1。
【答案】C
【错混提醒】比较速度大小时,要先统一单位,然后再进行比较,统一单位时一般把m/s化成km/h。
2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描述
  本节课先用学生们坐汽车的情景,启发设问汽车运动的路线是怎样的,究竟是谁在运动。然后用问题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结合起来,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在讲解参照物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时,让两名学生到讲台前进行表演的效果更好。在检验课堂反馈时,可以把准备好的习题发下去,让学生当堂巩固,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进行交流。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达到了效果。本节课做得不足的地方是与学生的互动太少,对于课堂气氛把握不太理想,这是以后要着重加强的地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