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3.3 噪 声【知识要求】1.了解噪声的概念及其来源。2.知道噪声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教学重难点】1.控制噪声的途径。2.噪声的危害及噪声的等级。上节课讲过,我们周围的声音千差万别,让人愉悦的声音叫作乐音。那么,让人厌烦的声音叫什么呢?一、噪声及其来源教师提问:用铁皮刮水泥地,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学生回答:刺耳难受,让人厌烦。教师提问:考试的时候有人播放音乐,合不合适?为什么?学生回答:不合适,会影响我们答题。教师归纳总结噪声的定义,并让学生讨论噪声的来源有哪些。1.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物体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2.噪声的来源:社会生活、交通运输、建筑工地、工厂机械等。例题讲解:【例1】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加油声B.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故障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的交谈声【解析】本题考查对噪声概念的理解。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A选项中球迷的加油声虽然震耳欲聋,但既不妨碍比赛,又没有干扰别人,还鼓舞了运动员的士气,故不是噪声。B选项中锣鼓声是为了烘托音乐气氛,不属于噪声。C选项中工人师傅通过机器的发声情况判断故障的部位及原因,故不属于噪声。D选项中小林和同桌上课时交谈,干扰了其他同学听讲,妨碍了他人学习,故属于噪声。【答案】D【错混提醒】乐音和噪声要从两个角度考虑。如果单从物理学上考虑,乐音就是指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而噪声是指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如果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乐音是指使人心情愉悦的声音,而噪声是指使人心烦意乱,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二、噪声大小及其危害1.噪声的大小:人们以分贝(符号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一般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50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超过90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发生耳聋、头痛、高血压等疾病。这些数据可归纳为:三四十,理想音;超五十,无休息;超七十,误学习;超九十,坏听力。2.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效应:耳聋、头痛、高血压等,严重时会使人鼓膜破裂出血。(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会损坏建筑物。例题讲解:【例2】某市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80dB。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解析】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和学习;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答案】B三、控制噪声从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来看,控制噪声应着眼于消声、隔声、吸声三个环节,其中最根本的是消除或降低声源噪声,具体表现在:1.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例题讲解:【例3】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解析】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都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消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对减弱噪声不起作用。【答案】C3 噪 声噪声 这节课理论联系实际较紧密,可通过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噪声的概念、噪声的来源、危害及控制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分析、归纳出各知识点十分重要。对于噪声的来源,让学生结合实际了解即可;对于噪声的危害,可通过阅读课本内容,了解不同等级的声音对人们的危害;对于噪声的控制方法,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真正掌握从多个角度减弱噪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