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光的传播 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光的传播 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
4.1 光的传播
【知识要求】
1.了解光源。
2.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3.知道光的传播速度。
【教学重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
2.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激光笔、喷雾器、水槽和水、牛奶、玻璃砖
上一章讲到,我们生活在声的世界里。其实,我们也生活在光的世界里,先请大家看看PPT的图片。这些美丽的景象,它们需要什么才能形成?
一、光是怎样传播的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播放光源的图片,观看图片并归纳特点。
(1)自然光源:不要人加工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如太阳、萤火虫、水母、斧头鱼等。
(2)人造光源:要人加工才能发光的物体,如蜡烛、白炽灯、节能灯、LED等。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月亮、钻石是不是光源,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是,因为它们不能自行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
为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作光线。
演示1:用激光笔射向充满烟雾的容器内,观察光传播的路径。
教师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演示2:在装水的水槽中滴入几滴牛奶,搅拌均匀,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光传播的路径。
教师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演示3:用激光照射到玻璃砖中。
教师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光在玻璃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那么会怎样?
学生讨论后回答:会在物体的另一侧形成阴影区。
教师拓展延伸:日食是由于月球在地球与太阳中间,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而形成的;月食是由于地球在月球与太阳中间,挡住了太阳照射到月球上的光而形成的。
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运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呢?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射击瞄准,站队排直等。
观察课本图4-1-8……
3.光传播的是能量和信息。
例题讲解:
【例1】在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表面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产生道理相同。下图是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解析】由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知,只有金星运动到题图中丁处才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从而出现“金星凌日”的奇观。
【答案】D
二、光传播的速度
闪电和雷鸣是同时产生的,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速远大于声速。那么,光传播的速度有多大呢?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近似地取为c=3×108m/s。
2.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真空中光速略小,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例题讲解:
【例2】已知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一束激光信号,经过约2.54秒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
A.3.81×108m B.7.62×108m
C.2.6×108m D.8×108m
【解析】已知光速c=3×108m/s,激光信号在地球与月球间往返所用的时间t=2.54s,激光信号通过的路程s=ct=3×108m/s×2.54s=7.62×108m,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s'=s=×7.62×108m=3.81×108m。
【答案】A
【错混提醒】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信号,激光信号到达月球后又被月球反射回来。此时激光经过的路程是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的两倍,故要求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用公式s=vt求出激光经过的路程后还要除以2。
1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
  本节课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其核心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八年级的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已经积累了许多的生活经验,比如手电筒的光、汽车车灯的光、阳光照射树林等。为了加深学生的这种认识,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利用易拉罐或薯片筒做一个小孔照相机。让学生进行手影游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有更深刻的认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初步体验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的科学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