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4.3 平面镜成像【知识要求】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教学重难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虚像的含义。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平面镜、玻璃板、刻度尺、白纸(或坐标纸)、铁架台(或其他支架)、铅笔看一看PPT视频,想一想:为什么蜡烛遇到水不会熄灭?学生思考:……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怎样?2.猜想与假设:像可能比物体小,也可能和物体一样大。3.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1)如何同时观察像和物,并确定像的位置?(2)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如何测量像距和物距并比较?(4)实验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好,还是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好?4.获取与处理信息(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并用铅笔标注。(4)移动蜡烛位置,重复实验。(5)把测量结果填写在表格中。5.基于证据得出结论(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例题讲解:【例1】如右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会变大C.在玻璃板与蜡烛A的像之间放一块挡板,从A这一侧去看玻璃板的后面,再也看不到蜡烛A的像了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解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果周围环境的光线较强,则会影响进入人眼的反射光,使人看不清镜中物体的像,所以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A选项说法正确。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B选项说法不正确。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镜面后方是没有实际光线的,所以在玻璃板与蜡烛A的像之间放一块挡板,从A这一侧去看玻璃板的后面,仍然可以看到蜡烛A的像,C选项说法不正确。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当物距不等于像距时,蜡烛B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D选项说法不正确。【答案】A【例2】小涵站在平面镜前0.5m处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此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涵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0.5m;她在后退的过程中,本身的大小没有变化,故像的大小也不变。【答案】0.5 不变【妙记锦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用“正立、等大、对称、虚像”来简记。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教师提问:平面镜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学生回答:…… 1.成像:生活中的梳妆镜、理发店中的大玻璃镜、练习健美操用的大平面镜、试衣间的平面镜等。2.改变光路:平面镜能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人为地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望镜、投影仪等。3.扩大视野空间:如壁镜让人感觉空间增大。例题讲解:【例3】小欣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看自己在镜中的像,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小欣和她的像的是( )【解析】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由此我们可以确定A、C、D错误,B正确。【答案】B3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因此,教材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合理引导,防止出现盲目探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示、点拨,最终问题还是要由学生自己解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