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物质的密度 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物质的密度 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
6.2 物质的密度
【知识要求】
1.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2.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天平、量筒、细线、小石块、水、1cm3的铁块、1cm3的铜块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从物理学角度上来说,就是说“铁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大”,你对这种说法怎么看?
一、认识密度
教师抽两名同学上台分别测出1cm3铁块和1cm3铜块的质量,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你们有什么发现?
1.定义: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叫作组成物体的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3.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2)常用单位有g/c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
(3)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4.物理含义:ρ水=1.0×103kg/m3,表示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常见物质的密度表,问: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后回答:……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相同的,比如冰和蜡。
(2)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密度最大,其次是液体的密度,最小的是气体密度;但也有例外,比如水银的密度比大多数固体的密度都要大。
(3)气体的密度大约只有液体和固体密度的千分之一,且气体的密度受温度和气压影响更明显。
(4)同种物质,状态变化时,密度也随之变化,比如冰和水。
例题讲解:
【例1】浏阳腐乳以口感细腻、味道纯正而远近闻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现测得一块腐乳的质量约为10g,体积约为8cm3,则其密度为    g/cm3。若吃掉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根据密度公式,腐乳的密度ρ===1.25g/cm3;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吃掉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将不变。
【答案】1.25 不变
二、密度的应用
1.密度在工农业生产中有许多应用,如:农业生产中配制盐水选种;食品工业中鉴别牛奶的品质;制造业中对材料的选择;勘探中估算矿山、油田的储量;等等。这些都需要根据密度进行计算、选择。
2.根据密度知识来鉴别物质的种类,测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例题讲解:
【例2】一把汤匙的质量是18.4g,体积是8cm3,则根据如下密度表,可以知道做成这把汤匙的材料可能是(  )
物质 密度/(kg·m-3)
银 10.5×103
铜 8.9×103
铁 7.9×103
铝 2.7×103
陶瓷 2.3×103
  A.铝 B.铜 C.铁 D.陶瓷
【解析】根据密度公式ρ=可以计算出构成汤匙材料的密度ρ===2.3g/cm3=2.3×103kg/m3。对照所提供的密度表可以判断出做成这把汤匙的材料可能是陶瓷。
【答案】D
2 物质的密度
物质的密度
  由于密度是个抽象的物理概念,所以在引出密度这一概念前,先构建学生对质量和体积的认识,然后启发学生回答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密度概念。这样既解决了概念的理解难度,也避免了知识的直接灌输。通过对比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密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然后引入计算公式及其单位。但在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时,部分学生还不太熟悉,特别是体积单位的换算容易出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