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1.1认识社会生活 教学课件(共31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1.1认识社会生活 教学课件(共31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1、你看到了什么?
2、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今天的定州,你会选什么?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1.1《认识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社会生活
走进社会生活 拓展广阔舞台
议题1:目之所及皆为径:多元方式察社会
--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
议题2:行之所历显其质:三大特点悟社会
--社会生活的特点
议题3:心之所向担其责:知行合一筑社会
--面对社会生活青少年的做法
议题1:目之所及皆为径: 多元方式察社会
--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
情境一 周六早上6点30分,小志和爷爷到时代公园晨练。
情境二 上午8时20分,小志和妈妈到家附近的菜市场买菜。
定州中学生小志的一天
情境三 下午3时15分,小志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
情境四 晚上8时10分,小志和爸爸看完电影后交流看法。
结合小志的生活体验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
外出旅游
社会实践活动
参观 博物馆
1.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
①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 ②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③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④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⑤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
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
知识笔记
议题2:行之所历显其质:三大特点悟社会
--社会生活的特点
观看视频,我们能发现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呢?
2.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
①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a.在社会生活中,物质产品和精神食粮种类繁多,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选择;b.人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c.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我们的社会生活充满活力,令人期待。
知识笔记
农民弯腰收割 → 联合收割机轰鸣
今昔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公用电话亭 → 5G时代现代通讯
今昔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70年代定州街头 → 现在定州街头
今昔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70年代定州塔 → 现在定州塔、定州博物馆
今昔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2.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
②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a.生产工具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观念的史新、使我们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b.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祖国日益繁昌盛。
知识笔记
跳广场舞的阿姨
共享文化
奔跑玩耍的孩子
公共空间
环卫工人维护环境
共同维护
开元寺塔广场上的人群
2.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
③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
社会生活是在公共空间展开的。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社会秩序由大家共同维护,社会发展由大家共同推动。
知识笔记
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
2.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
①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②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③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
知识笔记
议题3:心之所向担其责: 知行合一筑社会
--面对社会生活青少年的做法
“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捡垃圾,其他人都乱扔,环境还是会变差,这样做有意义吗?”
① 你是否认同小志的困惑?为什么?
② 个人行为对社会秩序、环境的影响是 “微不足道” 的吗?
小组讨论
个人行为看似微小,却可能成为社会变化的‘起点’。当个体文明行为汇聚成‘社会公约数’,就能推动规则完善与文明进步;反之,个体失序可能引发‘破窗效应’,侵蚀公共利益。社会发展离不开每个‘小我’的主动参与。
个人行为对社会秩序、环境的影响是 “微不足道” 的吗?
面对社会生活青少年该怎么做?
3.面对社会生活我们该怎么做?
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青少年要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知识笔记
1.江山如此多娇,生活如此多彩。下列属于社会生活中美好场景的有( )
①秋天到了,农民在田间忙着收割庄稼
②工人师傅们在车间忙碌地工作着
③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上课
④在学校附近,有些商店在销售“三无”产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D
课堂练习
2.置身于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我们要主动融入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下列同学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
A.浩然经常翻阅报纸,了解社会发展,感受社会的进步
B.佳怡经常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帮助邻居刘奶奶打扫卫生
C.宇航总是以学习忙为借口不参加任何公益活动
D.晓薇经常为社区管委会提供社区管理的建议
C
3.“夏 yeah 晚风” 2025 年银川市广场街区音乐会于 5 月 23 日启幕,这场持续至 9 月的文化盛宴,通过 25 场高品质音乐演出串联起多个区域,还设置 “市民点唱” 环节,引发全场大合唱。这一活动的举办( )
① 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② 体现了政府对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视
③ 说明以后所有文化活动都由市民自己策划、自己举办
④ 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市民的所有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1.1《认识社会生活》
课题 认识社会生活
主备人 备课人
教材 分析 本节内容为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1.1《认识社会生活》。教材通过“感受—特点—行动”的逻辑,引导学生从身边现象出发,认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发展性与公共性,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融入社会的情感与责任。
学情 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与观察能力,对家乡定州的变化有直观感受,但缺乏系统提炼与理性思考;对社会生活的公共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不足,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与活动体验帮助其由感性走向理性。
核心 素养 目标 1. 政治认同:从家乡发展感受成就,增强制度自信与政治认同,理解“发展为人民”。 2. 道德修养:培养“文明友善”亲社会行为,树立尊重、守序、爱公物的道德自觉。 3. 健全人格:激发家国情怀,通过实践培养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态度。 4. 责任意识:明确社会角色,关注并解决社区问题,承担“微责任”,践行“社会进步,我的责任”。
教学 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重点 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个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融入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情境导入:跟着小志的视角了解定州 播放 30 秒快闪《这里是定州》了解自己的人家乡,并询问学生们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地方,即时点名 几位学生:请用一个词形容今天的定州,并追问“为什么?”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并且思考两个问题,快速回答关键词,把心中的第一想法表达出来。 用视觉冲击激活旧知,营造“家乡话题”氛围。
过渡:走进小志的一天 出示漫画“小志的早晨”(四格:代公园晨练-菜市场买菜-敬老院看望老人-电影后交流) 提问:小志的一天触碰了哪些社会场景? 快速抢答,教师随机板书关键词 用同龄人故事拉近学生距离
议题1:目之所及皆为径: 多元方式察社会 --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 ①分组任务:每组领取一张“观察任务卡”(农村/工厂/商场/博物馆/网络/公共空间)②布置汇报模板:“我们组通过____方式,看到了____场景,这让我们感受到”教师巡视 小组内分工:记录员、发言人、材料整理员,2分钟组内整合 依次上台1分钟微汇报 训练信息提取、合作表达;让学生自己“找”社会而非被动接受
小结“了解社会的方式” 教师将学生发言归纳为四类并板书:实地观察、媒介信息、公共活动、角色体验等总结出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 学生将大家总结出的问题和答案汇总勾画。 零散经验升阶为知识结构
议题2:行之所历显其质:三大特点悟社会 --社会生活的特点 1、先观看小志眼中定州社会请同学们总结出社会生活的第一个特点 2、任务升级:每组再领一组“对比图包” A包:镰刀收割→无人机收割 B包:通讯方式的改变公用电话亭→5G时代现代通讯 C包:70年代定州塔→今日定州塔夜景 要求:用“我发现了____变化→这说明社会生活具有____特点”句式写便利贴并贴到黑板对应区 教师根据贴条顺序精讲三特点:丰富性、发展性、公共性,并同步在PPT推出关键词动画和视频。最后总结社会生活的三个特点。 1、1分钟观察,视频中的定州社会的特点总结出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2、1分钟写便利贴 1分钟贴板 学生大声齐读三个特点。 3.学生将大家总结出的问题和答案汇总勾画。 用可视化手段把抽象概念“钉”在学生大脑
议题3:心之所向担其责: 知行合一筑社会 --面对社会生活青少年的做法 小组讨论:小志的困惑 PPT抛出小志日的疑问:“我一个人不乱扔垃圾真有用吗?” 组织 2 分钟“邻座互辩”:左为正方“有用”,右为反方“无用” 教师 30 秒总结:“微行为—蝴蝶效应—公共秩序” 快速两两对辩 全班举手表决 用微辩论突破“个人与社会关系”难点
行动指南:我为定州添一分 播放小志和其他同龄人的志愿服务照片,抛出问题: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最后引出面对社会生活青少年该怎么做? 学生们观察照片,并积极讨论图片内容,举手回答问题,最后大家总结面对社会生活青少年该怎么做的答案。 促成情感→行动转化
课堂小结:一句话收获 教师起头:“今天我认识到社会生活,我愿意。” 随机点 4 名学生接龙 快速接龙,形成金句墙 首尾呼应,回扣目标
即时检测 PPT三道选择题(见原课件) 学生举牌 A/B/C/D,教师即时统计正确率 举牌并齐答理由 当堂诊断,及时补救
课堂小结 社会生活因“我”而精彩,“我”与社会共成长。希望同学们带着热爱与责任,走进更广阔的社会课堂。
作业 设计 1.基础性作业:完成《同步练习》1.1选择题与简答题。 2.创意项目式作业(二选一): A.“定州社会生活微纪录片”——用手机拍摄2分钟短片,展示社会生活某一特点。 B.“我为定州献一策”——针对社区公共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形成小报告(可附图)。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