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运动的描述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运动的描述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 1 运动的描述
教材分析 《机械运动》是此套教材的起始章,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绝佳时机。 《运动的描述》是本章的第二节,包含机械运动、参照物等内容,是学习本章第三节的理论基础,也对学习后面的章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是刚刚接触物理,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乐于实验。但他们只是对生活中的运动非常熟悉,从物理的角度研究运动还是第一次。
设计思想 本节将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从生活中到物理中来。通过对实例及课堂活动的分析,引领学生从物理的角度分析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感知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理观念) 2.通过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比描述物体不同的运动状态,体会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科学思维) 3.在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科学责任与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参照物的选择 难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法,引导分析法,观察体验法,讨论归纳法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苏炳添比赛视频。 学生认真观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进行新课 (一)机械运动 展示几张运动的物体图片,并提出问题:图中运动的物体都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讨论。 锻炼学生观察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的例子。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二)参照物 创设情境:一辆小轿车在马路上行驶,路边的同学说车内的乘客是运动的,司机说乘客没有动。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谁说的对。 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例 1. 小林坐在行驶的火车上, 以他乘坐的火车为参照物, 他是_____ (选填“运动 ”或“静止 ”)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他是____ (选填“运动 ”或“静止 ”)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铅笔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 观察并思考:1.以课桌为参照物,铅笔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以课本为参照物,铅笔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归纳并讲解: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学生踊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思考。 学生动手操作,根 据自己实验的现 象分析讨论。 让学生初步认 识物理与生活 的联系。 初步明确所选 的标准不同,会 产 生 不同 的判 断。 随堂练习,巩固 和加深理解。 培养学生动手 操作的能力和 观察分析的能 力。
教 学 过 程 讲述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 ”在飞来,于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例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是一句歌词,对这句歌词中有关物体运动情况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前一句是以人为参照物,说竹排是运动的 B.后一句是以竹排为参照物,说青山是静止的 C.前一句是以青山为参照物,说竹排是运动的 D.后一句是以青山为参照物, 说青山是运动的 学生积极回答。 (子弹与飞行员 相对静止) 学生讲解此题。 用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课堂 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顾。 锻炼学生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1.2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物: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突出本节重难点
作业设计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身边的机械运动。 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后反思 本节课引用大量的实例,贴近学生生活,且新知都是由学生思考讨论引入,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要求,同时锻炼了学生观察、实验等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