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主干知识——在微点判断中澄清1.判断下列有关共价键叙述的正误(1)双原子单质分子中一定既有σ键又有π键 ( )(2)两原子间π键电子数越多,键长越短 ( )(3)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 )(4)PCl3和PCl5中P—Cl的键长不同 ( )(5)两碳原子间键能越大,共价键一定越牢固 ( )(6)单质分子原子间都是非极性共价键 ( )(7)未杂化的p轨道电子形成π键 ( )(8)7.8 g Na2O2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0.2NA ( )(9)σ键能单独形成,而π键一定不能单独形成;σ键可以绕键轴旋转,π键一定不能绕键轴旋转 ( )(10)CH2CH—CN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2∶1 ( )(11)分子中只有极性键 ( )(12)键能C—C>Si—Si、C—H>Si—H,因此C2H6稳定性大于Si2H6 ( )2.判断下列有关分子空间结构叙述的正误(1)三原子分子的空间结构都是V形 ( )(2)四面体结构的微粒键角都是109°28' ( )(3)三角锥形的分子键角都是107° ( )(4)若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全部参与成键时,则VSEPR模型与其空间结构一致 ( )(5)杂化轨道的作用是形成σ键和容纳孤电子对 ( )(6)多原子单中心分子,中心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越大,键角越大 ( )(7)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 )(8)sp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 ( )(9)所有的烷烃中碳原子均采取sp3杂化 ( )(10)六氟化硫分子的空间结构呈正八面体形,其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 ( )(11)只要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 ( )(12)为四角锥结构,中心原子I没有孤电子对 ( )3.判断下列有关分子性质叙述的正误(1)HF、HCl、HBr、HI熔、沸点依次升高 ( )(2)NH3极易溶于水与氢键有关 ( )(3)手性异构体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 )(4)范德华力与氢键可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 ( )(5)范德华力的实质也是一种电性作用,所以范德华力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 )(6)CO2溶于水和干冰升华都只有分子间作用力改变 ( )(7)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无关 ( )(8)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 ( )(9)由于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加,甲烷、乙烷、丙烷的沸点逐渐升高 ( )(10)醇的熔、沸点高于相应烃的熔、沸点,是因醇分子间形成氢键 ( )(11)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除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外,对物质的溶解、电离等也都有影响 ( )二、综合思维——在知识融会中贯通(一)共价键特征 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成键 方式 σ键 电子云呈轴对称,如s s σ键、s p σ键、p p σ键π键 电子云分布的界面通过键轴的一个平面对称,如p p π键规律 共价单键 σ键共价双键 1个σ键,1个π键共价三键 1个σ键,2个π键键 参数 键能 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键长 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键角 描述分子空间结构的重要参数类型 极性键 A—B非极性键 A—A [综合训练]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 s σ键与s p σ键的电子云对称性不同B.物质只有发生化学变化时才会有化学键的断裂C.成键的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D.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中键能越大,键角越大,则分子越稳定B.元素周期表中的ⅠA族(除H外)和ⅦA族元素的原子可能形成共价键C.水分子可表示为H—O—H,分子中键角为180°D.O—H的键能为462.8 kJ·mol-1,即18 g H2O分解成H2和O2时,消耗能量为926 kJ3.已知:CH3COOH+Cl2CH2ClCOOH+HCl。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CH3COOH分子中只有σ键B.Cl—Cl比I—I的键长短、键能大C.CH2ClCOOH比CH3COOH酸性强D.CH2ClCOOH比CH2ICOOH酸性强4.(2024·江苏卷)反应PbS+4H2O2PbSO4+4H2O可用于壁画修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2-的结构示意图为B.H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C.S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6D.H2O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二)分子的空间结构理论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分子的 空间 结构 sp杂化 直线形sp2杂化 平面三角形或V形sp3杂化 正四面体形、V形、三角锥形 [综合训练]5.(2024·湖北卷)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化学思维的基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VSEPR理论认为VSEPR模型与分子的空间结构相同B.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为元素周期律C.泡利原理认为一个原子轨道内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D.sp3杂化轨道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杂而成6.(2024·江苏盐城高二期中)醋酸亚铜氨溶液常在工业上用于吸收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Cu(NH3)2(aq)+CO(g)CH3COOCu(NH3)2CO(aq),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基态O的电子排布式为B.醋酸亚铜氨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sp2、sp3C.NH3分子的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D.用电子式表示H2O形成的过程:7.(2023·湖北卷)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以预测某些微粒的空间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4和H2O的VSEPR模型均为四面体B.S和C的空间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形C.CF4和SF4均为非极性分子D.XeF2与XeO2的键角相等8.下图为一种结构有趣的“糖葫芦”分子,其中W、X、Y、Z四种元素位于同一主族的相邻周期,X的电负性大于Z,工业上利用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Y的单质。E是短周期元素,E与Y的价电子数之和与Mg的质子数相同,W3-与E-的电子结构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中W、Y的杂化轨道类型不相同B.第一电离能:W>E>XC.X的氢化物XH3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D.简单离子半径:W>E>Y(三)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分子的 极性 决定因素判断及应用分子间的 作用力 范德华力氢键分子的 手性 手性碳原子手性异构体手性分子 [综合训练]9.下列对分子性质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F2、Cl2、Br2、I2的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B.乳酸()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D.氨气极易溶于水,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都能用氢键来解释10.超氧化钾(KO2)可在潜水艇中作制氧剂,原理为4KO2+2CO22K2CO3+3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O2中只含有离子键B.CO2为极性分子C.C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生成1 mol O2上述反应转移3 mol e-11.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下列实例与解释相符的是 ( )选项 实例 解释A 酸性:CF3COOHB 分子的极性:BF3C 热稳定性:H2O>H2S H2O分子间存在氢键,H2S分子间不存在氢键D NH3比PH3易液化 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12.科学研究发现新型含碳化合物COS和C3O2,它们的结构类似CO2,均为直线形分子。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COS和CO2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B.CO2是非极性分子,COS和C3O2也是非极性分子C.COS、C3O2分子全部由双键构成D.COS、C3O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三、迁移应用——在课题活动中践行课题活动 从分子结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物质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化学的魅力是在自然界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探究目标(一) 甲醇等典型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甲醇(CH3OH)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础有机原料和优质燃料。用来制造农药、医药、塑料、合成纤维及有机化工产品,如甲醛、甲胺、氯甲烷、硫酸二甲酯等原料。甲醇中掺入汽油作替代燃料使用。1.甲醇被氧化生成甲醛(HCHO),甲醇也可以生成乙酸甲酯(CH3COOCH3)。乙酸甲酯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之比是多少 甲醇、甲醛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哪种杂化类型 2.请比较甲醇分子内O—C—H的键角与甲醛分子内O—C—H的键角的大小。3.在一定条件下,甲醇(沸点64.7 ℃)转化为乙酸甲酯(CH3COOCH3,沸点57.1 ℃)。甲醇与乙酸甲酯的混合物因沸点接近而不易分离,工业上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二者时常先加适量水,为什么 4.已知[Zn(CN)4]2-与甲醛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可生成一种新物质HOCH2CN,判断HOCH2CN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 探究目标(二) 分子结构中的对称美 许多物质形状与结构对称统一于一体,如金刚石晶体(外形为正八面体,结构为正四面体),石英晶体(外形为两端对称的六角棱柱体,结构为四面体)。它们都反映了物质内部多种(个)原子之间有序的结合,多种(个)原子在变化中趋于统一,在参差中趋于整齐,在“反复”中透着秩序,显示着节奏,尽显出化学中的对称美。生物分子都有手性,即分子形式的右撇子和左撇子(或左旋、右旋)。1.八角茴香属于草本植物,是我国民间常用作烹调的香料。医学研究成果显示,从八角茴香中可以提取到莽草酸,莽草酸有抗炎、镇痛作用,是合成某些抗癌药物的中间体。莽草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分子中只有C、H、O三种原子)。其分子中有几个手性碳原子 2.氨基乙酸(H2N—CH2—COOH)俗称甘氨酸,可用作调味剂、甜味剂,与DL 丙氨酸、枸橼酸等配合使用于含醇饮料中;合成清酒和精良饲料时用作酸味矫正剂、缓冲剂;在腌制咸菜、甜酱、酱油、醋和果汁时用作添加剂,以改善食品风味、味道、保持原味、提供甜味源等;氨基乙酸物质分子是不是手性分子 [素养训练]1.(2024·广东佛山高二下阶段练习)氯吡苯脲是一种常用的膨大剂,其结构简式如图,它是经国家批准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1)氯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 。 (2)氯吡苯脲晶体中,氮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3)查文献可知,可用2 氯 4 氨基吡啶与异氰酸苯酯反应,生成氯吡苯脲,其反应方程式如图:反应过程中,每生成1 mol氯吡苯脲,断裂 个σ键,断裂 个π键。 (4)膨大剂能在动物体内代谢,其产物较为复杂,其中有H2O、NH3、CO2等。①请用共价键知识解释H2O分子比NH3分子稳定的原因为 。 ②NH3分子的空间结构是 ,H2O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 2.(1)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是生产铜、铁和硫酸的原料。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基态Cu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 ②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第一电离能I1(Fe)与I1(Cu)的关系是:I1(Fe) (填“>”“<”或“=”) I1(Cu)。 (2)石墨烯(结构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具有平面结构的新型碳材料,石墨烯中部分碳原子被氧化后,其平面结构会发生改变,转化为氧化石墨烯(结构如图乙所示)。氧化石墨烯中2号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该C原子与相邻C原子形成的键角 (填“>”“<”或“=”)石墨烯中1号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阶段验收评价一、主干知识——在微点判断中澄清 1.(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2.(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3.(1)× (2)√ (3)√ (4)√ (5)× (6)× (7)√(8)√ (9)√ (10)√ (11)√二、综合思维——在知识融会中贯通 1.选C s s σ键与s p σ键的电子云都是轴对称,对称性相同,A错误;有的物质溶于水或加热熔融时也会有化学键的断裂,例如氯化钠溶于水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B错误;成键的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成键原子的距离越小,共价键越牢固,C正确;NH4Cl中不仅含有共价键,还有离子键,D错误。2.选A 分子中键能越大,键角越大,分子越稳定,故A项正确;元素周期表中的ⅠA族(除H外)和ⅦA族都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它们形成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故B项错误;水分子的空间结构是V形,键角是105°,故C项错误;O—H的键能为462.8 kJ·mol-1,18 g水即1 mol H2O分解成2 mol H和1 mol O时吸收的能量为926 kJ,但原子在重新形成氢气氧气时又放出能量,因此消耗能量小于926 kJ,故D项错误。3.选A CH3COOH中碳氧双键中含有π键,A错误;原子半径:ClI,对O—H的共用电子对具有更强的吸引作用,导致O—H更易电离,故而酸性增加,即CH2ClCOOH的酸性比CH2ICOOH强,D正确。4.选C S2-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其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H2O2中只含有共价键,B错误;S中O为-2价,S为+6价,C正确;H2O为V形分子,D错误。5.选A 中心原子含有孤电子对的分子,其空间结构与VSEPR模型不同,A错误。6.选B O为8号元素,基态O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故A错误;醋酸亚铜氨中的饱和C原子采用sp3杂化,连碳氧双键的C原子采用sp2杂化,故B正确;NH3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VSEPR模型为四面体,故C错误;H2O为共价化合物,故用电子式表示H2O的形成过程为,故D错误。7.选A CH4和H2O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故CH4和H2O的VSEPR模型均为四面体,A正确;S的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含有1个孤电子对,故S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B错误;CF4的结构与甲烷相似,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SF4中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5,含有1个孤电子对,SF4的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C错误;XeF2、XeO2中Xe的孤电子对数不同,F、O的电负性不同,故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力不同,键角不相等,D错误。8.选B 此题可以从成键数出发进行推断,W、X、Y和Z均能与其他原子共用3个电子对,则它们均为第ⅤA族元素;工业上利用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Y的单质,则Y是N;E是短周期元素,且W3-与E-的电子结构相同,则W是P,E是Cl;X的电负性大于Z,则X为As、Z为Sb。W为P,P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采用sp2杂化,Y为N,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用sp3杂化,故A正确。第一电离能:Cl>P>As,即E>W>X,故B错误。X是As,AsH3中A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故C正确。简单离子半径:r(P3-)>r(Cl-)>r(N3-),即W>E>Y,故D正确。9.选B F2、Cl2、Br2、I2是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故A正确;中间碳原子上连有四个不一样的基团:氢原子、甲基、羧基和羟基,是手性碳原子,只有1个,故B错误;碘、四氯化碳、甲烷都为非极性分子,水为极性分子,分子极性相似的分子易溶,故C正确;氨气分子和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所以氨气极易溶于水,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存在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故D正确。10.选C 超氧化钾是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二氧化碳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形,属于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碳酸根离子中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电子对数为0,离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所以离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故C正确;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3 mol O2时,转移3 mol电子,则反应生成1 mol O2时,转移1 mol电子,故D错误。11.选D F的电负性强于Cl,C—F的极性强于C—Cl,从而导致CF3COOH中羧基上的羟基更易电离出氢离子,与相对分子质量无关,A错误;BF3中B为sp2杂化,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为非极性分子,NF3中N为sp3杂化,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为极性分子,分子的极性:BF3H2S,C错误;含有分子间氢键的氢化物沸点高,易液化,NH3分子间存在氢键,PH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所以氨气易液化,D正确。12.选B COS的结构式为SCO,CO2的结构式为OCO,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且无孤电子对,杂化方式均为sp杂化,故A正确;CO2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COS的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C3O2的结构式为OCCCO,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两种分子全部由双键构成,故C正确;碳原子和氧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正确。三、迁移应用——在课题活动中践行 探究目标(一)1.提示:10∶1 sp3杂化、sp2杂化。甲醇中碳原子是饱和碳原子,是sp3杂化,甲醛中碳原子是sp2杂化。2.提示:甲醇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分子内O—C—H的键角接近109°28',甲醛中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2杂化,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分子内O—C—H的键角接近120°,甲醇分子内O—C—H的键角小于甲醛分子内O—C—H的键角。3.提示:乙酸甲酯不易与水形成氢键,而甲醇易与水形成氢键使甲醇沸点升高,使得乙酸甲酯容易从混合物中蒸出。4.提示:HOCH2CN中与羟基(—OH)相连的碳为饱和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4,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另外一碳原子与氮原子形成碳氮三键,三键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价层电子对数=2+0=2,所以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sp杂化。探究目标(二)1.提示:3。根据球棍模型写出其结构式为,连接羟基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2.提示:分子中间的碳原子连有两个氢,不具有手性。[素养训练]1.解析:(1)氯原子2p轨道上有5个电子,存在1个未成对电子。(2)氯吡苯脲中单键N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双键N杂化轨道类型为sp2杂化。(3)每生成1分子氯吡苯脲,需要断裂异氰酸苯酯中1个碳氮双键中的π键和2 氯 4 氨基吡啶中的N—H σ键,故每生成1 mol氯吡苯脲,断裂NA个σ键和NA个π键。(4)①H2O比NH3稳定的主要原因是O—H的键长比N—H短,键长越短键能越大。②NH3中N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H2O中O原子上有两个σ键和两个孤电子对,故为sp3杂化。答案:(1)1 (2)sp2杂化和sp3杂化 (3)NA NA(4)①O原子半径小于N原子,O与H原子形成的共价键键长小于N与H原子之间的共价键,O—H的键能大于N—H的,故H2O分子比NH3稳定 ②三角锥形 sp3杂化2.解析:(1)①基态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②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4s2,4s2是全满状态,较稳定,所以铁原子不易失去1个电子,第一电离能较大,Cu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为全充满状态,结构稳定,所以铜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第一电离能较小,故I1(Fe)>I1(Cu)。(2)氧化石墨烯中2号C原子形成3个C—C和1个C—O,C原子采取sp3杂化,该C原子和与其相连的4个原子形成四面体,而石墨烯中的1号C原子形成3个C—C,图甲为平面结构,C原子采取sp2杂化,该C原子和与其相连的3个原子形成平面三角形,则氧化石墨烯中2号C原子与相邻C原子形成的键角<石墨烯中1号C原子与相邻C原子形成的键角。答案:(1)①3d104s1 ②> (2)sp3杂化 <(共61张PPT)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阶段验收评价第二章目录一、主干知识在微点判断中澄清二、综合思维在知识融会中贯通三、迁移应用在课题活动中践行在微点判断中澄清一、主干知识1.判断下列有关共价键叙述的正误(1)双原子单质分子中一定既有σ键又有π键( )(2)两原子间π键电子数越多,键长越短( )(3)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4)PCl3和PCl5中P—Cl的键长不同( )×√×√(5)两碳原子间键能越大,共价键一定越牢固( )(6)单质分子原子间都是非极性共价键 ( )(7)未杂化的p轨道电子形成π键( )(8)7.8 g Na2O2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0.2NA ( )(9)σ键能单独形成,而π键一定不能单独形成;σ键可以绕键轴旋转,π键一定不能绕键轴旋转( )××√×√(10)CH2 CH—CN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2∶1( )(11) 分子中只有极性键( )(12)键能C—C>Si—Si、C—H>Si—H,因此C2H6稳定性大于Si2H6( )√×√2.判断下列有关分子空间结构叙述的正误(1)三原子分子的空间结构都是V形( )(2)四面体结构的微粒键角都是109°28'( )(3)三角锥形的分子键角都是107°( )(4)若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全部参与成键时,则VSEPR模型与其空间结构一致( )×××√(5)杂化轨道的作用是形成σ键和容纳孤电子对 ( )(6)多原子单中心分子,中心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越大,键角越大( )(7)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8)sp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 )(9)所有的烷烃中碳原子均采取sp3杂化( )√√√×√(10)六氟化硫分子的空间结构呈正八面体形,其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 )(11)只要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 )(12) 为四角锥结构,中心原子I没有孤电子对( )×√×3.判断下列有关分子性质叙述的正误(1)HF、HCl、HBr、HI熔、沸点依次升高( )(2)NH3极易溶于水与氢键有关( )(3)手性异构体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4)范德华力与氢键可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 )×√√√(5)范德华力的实质也是一种电性作用,所以范德华力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6)CO2溶于水和干冰升华都只有分子间作用力改变( )(7)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无关( )(8)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 )××√√(9)由于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加,甲烷、乙烷、丙烷的沸点逐渐升高 ( )(10)醇的熔、沸点高于相应烃的熔、沸点,是因醇分子间形成氢键( )(11)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除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外,对物质的溶解、电离等也都有影响 ( )√√√二、综合思维在知识融会中贯通(一)共价键特征 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成键 方式 σ键 电子云呈轴对称,如s s σ键、s p σ键、p p σ键π键 电子云分布的界面通过键轴的一个平面对称,如p p π键规律 共价单键 σ键共价双键 1个σ键,1个π键共价三键 1个σ键,2个π键键参数 键能 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键长 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键角 描述分子空间结构的重要参数类型 极性键 A—B非极性键 A—A续表[综合训练]√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 s σ键与s p σ键的电子云对称性不同B.物质只有发生化学变化时才会有化学键的断裂C.成键的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D.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解析:s s σ键与s p σ键的电子云都是轴对称,对称性相同,A错误;有的物质溶于水或加热熔融时也会有化学键的断裂,例如氯化钠溶于水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B错误;成键的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成键原子的距离越小,共价键越牢固,C正确;NH4Cl中不仅含有共价键,还有离子键,D错误。√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中键能越大,键角越大,则分子越稳定B.元素周期表中的ⅠA族(除H外)和ⅦA族元素的原子可能形成共价键C.水分子可表示为H—O—H,分子中键角为180°D.O—H的键能为462.8 kJ·mol-1,即18 g H2O分解成H2和O2时,消耗能量为926 kJ解析:分子中键能越大,键角越大,分子越稳定,故A项正确;元素周期表中的ⅠA族(除H外)和ⅦA族都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它们形成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故B项错误;水分子的空间结构是V形,键角是105°,故C项错误;O—H的键能为462.8 kJ·mol-1,18 g水即1 mol H2O分解成2 mol H和1 mol O时吸收的能量为926 kJ,但原子在重新形成氢气氧气时又放出能量,因此消耗能量小于926 kJ,故D项错误。√3.已知:CH3COOH+Cl2 CH2ClCOOH+HCl。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H3COOH分子中只有σ键B.Cl—Cl比I—I的键长短、键能大C.CH2ClCOOH比CH3COOH酸性强D.CH2ClCOOH比CH2ICOOH酸性强解析:CH3COOH中碳氧双键中含有π键,A错误;原子半径:ClI,对O—H的共用电子对具有更强的吸引作用,导致O—H更易电离,故而酸性增加,即CH2ClCOOH的酸性比CH2ICOOH强,D正确。4.(2024·江苏卷)反应PbS+4H2O2 PbSO4+4H2O可用于壁画修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2-的结构示意图为B.H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C.S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6D.H2O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解析:S2-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其结构示意图为 ,A错误;H2O2中只含有共价键,B错误;S中O为-2价,S为+6价,C正确;H2O为V形分子,D错误。(二)分子的空间结构理论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杂化轨道理论 分子的 空间 结构 sp杂化 直线形sp2杂化 平面三角形或V形sp3杂化 正四面体形、V形、三角锥形[综合训练]√5.(2024·湖北卷)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化学思维的基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VSEPR理论认为VSEPR模型与分子的空间结构相同B.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为元素周期律C.泡利原理认为一个原子轨道内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D.sp3杂化轨道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杂而成解析:中心原子含有孤电子对的分子,其空间结构与VSEPR模型不同,A错误。√6.(2024·江苏盐城高二期中)醋酸亚铜氨溶液常在工业上用于吸收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Cu(NH3)2(aq)+CO(g) CH3COOCu(NH3)2CO(aq),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O的电子排布式为B.醋酸亚铜氨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sp2、sp3C.NH3分子的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D.用电子式表示H2O形成的过程:解析:O为8号元素,基态O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故A错误;醋酸亚铜氨中的饱和C原子采用sp3杂化,连碳氧双键的C原子采用sp2杂化,故B正确;NH3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VSEPR模型为四面体,故C错误;H2O为共价化合物,故用电子式表示H2O的形成过程为 ,故D错误。√7.(2023·湖北卷)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以预测某些微粒的空间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4和H2O的VSEPR模型均为四面体B.S和C的空间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形C.CF4和SF4均为非极性分子D.XeF2与XeO2的键角相等解析:CH4和H2O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故CH4和H2O的VSEPR模型均为四面体,A正确;S的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含有1个孤电子对,故S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B错误;CF4的结构与甲烷相似,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SF4中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5,含有1个孤电子对,SF4的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C错误;XeF2、XeO2中Xe的孤电子对数不同,F、O的电负性不同,故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力不同,键角不相等,D错误。√8.下图为一种结构有趣的“糖葫芦”分子,其中W、X、Y、Z四种元素位于同一主族的相邻周期,X的电负性大于Z,工业上利用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Y的单质。E是短周期元素,E与Y的价电子数之和与Mg的质子数相同,W3-与E-的电子结构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中W、Y的杂化轨道类型不相同B.第一电离能:W>E>XC.X的氢化物XH3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D.简单离子半径:W>E>Y解析:此题可以从成键数出发进行推断,W、X、Y和Z均能与其他原子共用3个电子对,则它们均为第ⅤA族元素;工业上利用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Y的单质,则Y是N;E是短周期元素,且W3-与E-的电子结构相同,则W是P,E是Cl;X的电负性大于Z,则X为As、Z为Sb。W为P,P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采用sp2杂化,Y为N,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用sp3杂化,故A正确。第一电离能:Cl>P>As,即E>W>X,故B错误。X是As,AsH3中A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故C正确。简单离子半径:r(P3-)>r(Cl-)>r(N3-),即W>E>Y,故D正确。(三)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分子的极性 决定因素判断及应用分子间的作用力 范德华力氢键分子的手性 手性碳原子手性异构体手性分子√[综合训练]9.下列对分子性质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F2、Cl2、Br2、I2的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B.乳酸( )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D.氨气极易溶于水,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都能用氢键来解释解析:F2、Cl2、Br2、I2是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故A正确; 中间碳原子上连有四个不一样的基团:氢原子、甲基、羧基和羟基,是手性碳原子,只有1个,故B错误;碘、四氯化碳、甲烷都为非极性分子,水为极性分子,分子极性相似的分子易溶,故C正确;氨气分子和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所以氨气极易溶于水,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存在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故D正确。10.超氧化钾(KO2)可在潜水艇中作制氧剂,原理为4KO2+2CO2===2K2CO3+3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O2中只含有离子键B.CO2为极性分子C.C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生成1 mol O2上述反应转移3 mol e-√解析:超氧化钾是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二氧化碳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形,属于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碳酸根离子中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电子对数为0,离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所以离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故C正确;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3 mol O2时,转移3 mol电子,则反应生成1 mol O2时,转移1 mol电子,故D错误。11.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下列实例与解释相符的是 ( )选项 实例 解释A 酸性: CF3COOHB 分子的极性:BF3C 热稳定性:H2O>H2S H2O分子间存在氢键,H2S分子间不存在氢键D NH3比PH3易液化 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解析:F的电负性强于Cl,C—F的极性强于C—Cl,从而导致CF3COOH中羧基上的羟基更易电离出氢离子,与相对分子质量无关,A错误;BF3中B为sp2杂化,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为非极性分子,NF3中N为sp3杂化,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为极性分子,分子的极性:BF3H2S,C错误;含有分子间氢键的氢化物沸点高,易液化,NH3分子间存在氢键,PH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所以氨气易液化,D正确。12.科学研究发现新型含碳化合物COS和C3O2,它们的结构类似CO2,均为直线形分子。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COS和CO2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B.CO2是非极性分子,COS和C3O2也是非极性分子C.COS、C3O2分子全部由双键构成D.COS、C3O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解析: COS的结构式为S===C===O,CO2的结构式为O===C===O,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且无孤电子对,杂化方式均为sp杂化,故A正确;CO2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COS的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C3O2的结构式为O===C===C===C===O,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两种分子全部由双键构成,故C正确;碳原子和氧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正确。在课题活动中践行三、迁移应用课题活动 从分子结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物质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化学的魅力是在自然界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探究目标(一) 甲醇等典型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甲醇(CH3OH)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础有机原料和优质燃料。用来制造农药、医药、塑料、合成纤维及有机化工产品,如甲醛、甲胺、氯甲烷、硫酸二甲酯等原料。甲醇中掺入汽油作替代燃料使用。1.甲醇被氧化生成甲醛(HCHO),甲醇也可以生成乙酸甲酯(CH3COOCH3)。乙酸甲酯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之比是多少 甲醇、甲醛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哪种杂化类型 提示:10∶1 sp3杂化、sp2杂化。甲醇中碳原子是饱和碳原子,是sp3杂化,甲醛中碳原子是sp2杂化。2.请比较甲醇分子内O—C—H的键角与甲醛分子内O—C—H的键角的大小。提示:甲醇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分子内O—C—H的键角接近109°28',甲醛中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2杂化,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分子内O—C—H的键角接近120°,甲醇分子内O—C—H的键角小于甲醛分子内O—C—H的键角。3.在一定条件下,甲醇(沸点64.7 ℃)转化为乙酸甲酯(CH3COOCH3,沸点57.1 ℃)。甲醇与乙酸甲酯的混合物因沸点接近而不易分离,工业上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二者时常先加适量水,为什么 提示:乙酸甲酯不易与水形成氢键,而甲醇易与水形成氢键使甲醇沸点升高,使得乙酸甲酯容易从混合物中蒸出。4.已知[Zn(CN)4]2-与甲醛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可生成一种新物质HOCH2CN,判断HOCH2CN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 提示:HOCH2CN中与羟基(—OH)相连的碳为饱和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4,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另外一碳原子与氮原子形成碳氮三键,三键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价层电子对数=2+0=2,所以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sp杂化。探究目标(二) 分子结构中的对称美许多物质形状与结构对称统一于一体,如金刚石晶体(外形为正八面体,结构为正四面体),石英晶体(外形为两端对称的六角棱柱体,结构为四面体)。它们都反映了物质内部多种(个)原子之间有序的结合,多种(个)原子在变化中趋于统一,在参差中趋于整齐,在“反复”中透着秩序,显示着节奏,尽显出化学中的对称美。生物分子都有手性,即分子形式的右撇子和左撇子(或左旋、右旋)。1.八角茴香属于草本植物,是我国民间常用作烹调的香料。医学研究成果显示,从八角茴香中可以提取到莽草酸,莽草酸有抗炎、镇痛作用,是合成某些抗癌药物的中间体。莽草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分子中只有C、H、O三种原子)。其分子中有几个手性碳原子 提示:3。根据球棍模型写出其结构式为 ,连接羟基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2.氨基乙酸(H2N—CH2—COOH)俗称甘氨酸,可用作调味剂、甜味剂,与DL 丙氨酸、枸橼酸等配合使用于含醇饮料中;合成清酒和精良饲料时用作酸味矫正剂、缓冲剂;在腌制咸菜、甜酱、酱油、醋和果汁时用作添加剂,以改善食品风味、味道、保持原味、提供甜味源等;氨基乙酸物质分子是不是手性分子 提示:分子中间的碳原子连有两个氢,不具有手性。[素养训练]1.(2024·广东佛山高二下阶段练习)氯吡苯脲是一种常用的膨大剂,其结构简式如图,它是经国家批准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1)氯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 。 解析:氯原子2p轨道上有5个电子,存在1个未成对电子。1(2)氯吡苯脲晶体中,氮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解析:氯吡苯脲中单键N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双键N杂化轨道类型为sp2杂化。sp2杂化和sp3杂化(3)查文献可知,可用2 氯 4 氨基吡啶与异氰酸苯酯反应,生成氯吡苯脲,其反应方程式如图:反应过程中,每生成1 mol氯吡苯脲,断裂 个σ键,断裂_____ 个π键。 NANA解析:每生成1分子氯吡苯脲,需要断裂异氰酸苯酯中1个碳氮双键中的π键和2 氯 4 氨基吡啶中的N—H σ键,故每生成1 mol氯吡苯脲,断裂NA个σ键和NA个π键。(4)膨大剂能在动物体内代谢,其产物较为复杂,其中有H2O、NH3、CO2等。①请用共价键知识解释H2O分子比NH3分子稳定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NH3分子的空间结构是 ,H2O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 O原子半径小于N原子,O与H原子形成的共价键键长小于N与H原子之间的共价键,O—H的键能大于N—H的,故H2O分子比NH3稳定三角锥形sp3杂化解析:①H2O比NH3稳定的主要原因是O—H的键长比N—H短,键长越短键能越大。②NH3中N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H2O中O原子上有两个σ键和两个孤电子对,故为sp3杂化。2.(1)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是生产铜、铁和硫酸的原料。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基态Cu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 解析:基态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3d104s1②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第一电离能I1(Fe)与I1(Cu)的关系是:I1(Fe) ___(填“>”“<”或“=”) I1(Cu)。解析: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4s2,4s2是全满状态,较稳定,所以铁原子不易失去1个电子,第一电离能较大,Cu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为全充满状态,结构稳定,所以铜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第一电离能较小,故I1(Fe)>I1(Cu)。>(2)石墨烯(结构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具有平面结构的新型碳材料,石墨烯中部分碳原子被氧化后,其平面结构会发生改变,转化为氧化石墨烯(结构如图乙所示)。氧化石墨烯中2号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该C原子与相邻C原子形成的键角 (填“>”“<”或“=”)石墨烯中1号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 sp3杂化 <解析:氧化石墨烯中2号C原子形成3个C—C和1个C—O,C原子采取sp3杂化,该C原子和与其相连的4个原子形成四面体,而石墨烯中的1号C原子形成3个C—C,图甲为平面结构,C原子采取sp2杂化,该C原子和与其相连的3个原子形成平面三角形,则氧化石墨烯中2号C原子与相邻C原子形成的键角<石墨烯中1号C原子与相邻C原子形成的键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阶段验收评价.docx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阶段验收评价.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