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3 Our digital lives Section1Reading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英语(沪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Unit 3 Our digital lives Section1Reading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英语(沪教版)

资源简介

Unit 3 Our digital lives Section1:Reading 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学习本单元后,学生能够:
1. 了解并谈论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2. 谈论数字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 分析并表达互联网对生活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4. 主动提高个人的数字素养。
二、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内容 编排说明 课型
1 First thoughts (p. 35) Reading (pp. 36–37) Reading comprehension (p. 38) Vocabulary practice (p. 39) 阅读第一课时的主要目标为了解主阅读语篇的体裁、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细节。Reading comprehension 和 Vocabulary practice 的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于主阅读语篇的关键信息以及核心词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阅读课
2 Vocabulary practice (p. 39) Grammar (pp. 41–42) 阅读课的第二课时主要结合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第一课时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内化情况, 同时引导学生在表达时关注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此外,引导学生通过语法板块的语篇,系统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并且结合情境,在看图说话和对话练习中体会其表意功能。 词汇课 语法课
3 Listening (p. 40) Speaking (p. 43) 本单元的听力语篇是一则对话,Li Na 打算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她的朋友Liu Wei 根据她的需求为她推荐了不同型号的电脑。学生要听懂文章大意,回答三个细节性问题,并记录不同型号电脑的具体信息。 本单元的口语学习活动是问卷调查,学生需要了解同伴的互联网生活。教材给出了活动的指导性问题(What ar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也提供了三个采访的问题,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深入思考互联网对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听说课
4 Writing (pp. 44–45) 写作板块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通过跷跷板式的写作框架、 “论点+例证”的写作结构去完成写作训练。学生完成写作后利用自评表进行自评,同伴之间以 Teen Life 杂志编辑的身份相互评价写作内容。 写作课
5 Focusing on culture (pp. 46–47) 聚焦文化板块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文章介绍了计算机发展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包括第一个电脑程序的由来、图灵机的诞生、庞大的早期计算机的建造、芯片的发明、个人电脑的问世、智能手机的到来以及对量子计算机的期待。 泛读课
6 Cross-curricular connection (p. 48) Project (p. 49) 跨学科关联板块介绍了数字素养三个重要部分:查找和使用数字内容、创造数字内容、沟通和分享内容。 项目板块要求学生制订使用数字设备的家庭规则。具体要求是采访各家庭成员的电子设备使用情况,分组讨论家规的细则,与家庭成员共同修改确定家规内容,记录一周的执行情况,汇报结果。 综合课
三、分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First thoughts (p. 35); Reading (pp. 36–37); Reading comprehension (p. 38); Vocabulary practice (p. 39)
主要语篇 Smart life in the future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阅读一篇采访稿,体会采访稿的语篇特征。 2. 梳理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大意。 3. 掌握通过事例佐证观点的阅读策略。 4. 思考互联网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结构,理解段落大意,掌握“论点+例证”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互联网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单元课前预习】
1. 学生通过访谈家中长辈、上网查找信息,完成课本第 35 页的思维导图。
2. 鼓励学生在课前思考第 35 页的 4 个引导性问题,并简要写下答案,在课堂上分享。教师可提前将学生分成 4 组,每组重点思考 1 个问题。
3. 教师让学生思考:互联网每天帮助我做了哪些事情?我借助互联网做了哪些事情?
【教学过程】
Step 1 读前活动
1. 理解:教师带领学生读图,并列举一个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物联网(IoT)的概念。
2. 应用:学生分成 4 人小组,设计一个包含至少 3 个设备的联动场景,例如:洪水传感器检测到漏水→发送警报至用户的手机→ 自动关闭智能水阀。
3. 讨论: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设计一个 2035 年的智能家居系统,以下问题可做参考: What new devices need tobe added 需要新增哪些设备?
How are these devices interconnected?各个设备之间如何联动?
How do we enhance system security?如何加强系统的安全性?
Step 2 读中活动
1. 速读: 教师让学生速读文章,回答以下问题:What is the text type Who is the interviewer Who is the interviewee What is the interviewee’s opinion
2. 梳理文章结构: 学生再次阅读文章,梳理文章的整体结构,完成段落与主旨大意的配对。 Paragraph 2 :Life will continue to change because more things will b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Paragraph 4: The internet will change the way we look after our health.
Paragraph 6: The internet will change the way we use energy.
Paragraph 8: The internet will change the way the transport system works.
3. 观点与事例: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支持作者观点的具体事例,并完成 38 页活动 1 的表格。
4. 词汇学习: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学生完成对第39 页活动 1 中 5 个目标词汇的词义搭配。
5. 交流并分享:让学生独立思考第 38 页活动2 的两个问题,然后与同桌交流,最后在全班分享。
(1)Does Dr Li take a positive, negative or neutral attitude towards the changes brought by the internet
(2)Can you find examples from the interview to support Dr Li’s opinion
6. 深度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1)Does Dr Li think the internet makes our life better
通过 line 10: doctors can provide better treatment; line 13: Smart cities will be more eco-friendly than cities today; line 20: Our roads will be much safer ... and traffic will flow more smoothly,我们可以推测出生活确实变得更好。
(2)Do you think the internet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our daily lives What are they How can we deal with them
Step3 读后活动
时空穿越辩论赛:教师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开辩论。教师将班级划分为 1980 年、2030年、2080 年三个时空区,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年代的居民身份证,开展跨时代生活体验的辩论:
2080 年的居民说服2030 的居民升级智能设备; 1980 年的居民质疑科技发展的必要性;
2030 年的居民担任调解员总结智能生活的利弊。
【评价】
下课前指导学生完成学习评价表:
“321” Self-assessment
3 things I have learnt The internet will change the way we ____________.
The internet will change the way we ____________.
The internet will change the way ____________.
2 sentences I like in the text
1 question I still have
【课后作业】
基础作业:
1. 听课文录音,模仿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 遍。
2. 完成课本第 39 页 Vocabulary practice 的活动 2、活动 3。
拓展作业:
设计“我的智能文具盒” 。首先,列举现有文具盒使用中的问题(如忘带笔、找不到橡皮),然后结合课文中的物联网概念,为智能文具盒设计 3 个功能(如利用压力传感器提醒文具是否遗漏),接着,用卡纸制作文具盒的模型,用便利贴标注智能模块,最后,全班评选出“最佳设计奖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