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材(秋季)】2.2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新教材(秋季)】2.2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秋季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第二课 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第二框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道德修养:理解亲社会行为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和判;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社会实践活动,养成亲社会道德品质。
责任意识:主动关心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自觉践行亲社会行为。
学习目标:
1.知道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表现,理解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2.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方法和途径,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3.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提升公共参与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张伟:一个救五个!“跪地别母”跳湖救人》,思考: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过渡:张伟:一个救五个!“跪地别母”跳湖救人。生死之间,他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完成“生命托举”,这就是亲社会行为。那么,我们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
二、自主学习
思考并回答:阅读教材P12-15页,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1.什么是亲社会?它有哪些表现?
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探究一:什么是亲社会?它有哪些表现?
【生活观察】P12,小组合作讨论: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学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参加宣传“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几位同学就此展开了讨论。
提示:赞成小志、小雪、小芹的观点。“节能降碳,绿色发展”是亲社会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探究与分享】:辨别:以下行为哪些是“亲社会行为”?
【课堂归纳】(笔记)
1.什么是亲社会?它有哪些表现?
(1)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2)表现:谦让、分享、合作、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都是亲社会行为。
探究二: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事件回放】:《大连桥车撞人事件》,思考:视频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提示:大连桥车撞人事件是仇视社会的严重的刑事违法行为,告诉我们一定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探究与分享】P13,结合你参加的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付出和收获。
八年级学生小东和伙伴利用暑假在社区组织了“墨缘 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一个暑假下来,小东和伙伴们收获了很多“粉丝”,小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们“墨姐姐”“墨哥哥”。为了让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一起讨论国画技法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小东和伙伴们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提示:参加了帮助老年人使用手机的社会实践活动。期间,虽然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给老人带来了温暖,获得了成就感,促进了社会和谐。
我在所在的社会和学校“垃圾不落地”的活动。虽然付出了时间和体力,但是收获很多。我在与他人交往、团结协助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名言欣赏】: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解读:出自康有为《大同书》,意思是喜欢与其他人一起生活而厌恶孤独,与他人相互扶持、相互帮助,这才是人与人之间的快乐、幸福。这启示我们要学会谦让、分享、关心和帮助他人。
【课堂归纳】(笔记)
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探究三: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观看视频】:《总有些温暖给与我们力量》,结合【探究与分享】,小组合作讨论:结合上述材料和你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今天,很多青少年走进社会课堂,参加社区服务,为建设和谐社区出力献策;参观现代化工厂,体会科技变革的力量;参观博物馆,感受人类文明成果的灿烂辉煌;参加环境保护活动,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课堂归纳】(笔记)
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
③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④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阅读感悟】P15,思考:给我们什么启发?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分享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人生感悟,并深情寄语广大青年学生:
青年人在求学物间,喜欢思考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青春应该在哪里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我在青少年时期特别是七年“果家河大学”时光里也常思考这些问题。那时,当地老百姓常说:“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我大受触动,感觉农民怎么这么苦,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事情。我曾把郑板桥的诗《竹 石》改写为:“派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希望你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晴发现中国祈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梅,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提示:启发我们要在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比如谦让、分享等。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塑造健康人格、形成正确价值观。我们可通过了解社会、投身实践、帮助他人等方式养成亲社会行为 。
板书设计
五.启思导行
从小到大,我们了解了很多模范人物的故事。以你熟悉的一个人物为例,参考下面的提示,探究其成长过程。
示例:以雷锋为例进行探究:
1.主人公对成长环境有怎样的认识和判断?
雷锋出生在旧时代,家庭饱受苦难,亲人相继离世,他深刻认识到旧时代的黑暗和不公。新中国成立后,他感受到了社会的巨大变革,新社会给予人民希望、关怀和公平发展的机会,这让他对新生活充满感恩与热爱。
2.主人公是怎样确立人生志向的?
经历苦难的雷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成长,对党和人民满怀深厚感情。他从生活中的点滴温暖和国家建设的蓬勃气象中,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志向,立志要以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帮助更多人过上幸福生活。
3.主人公是如何利用社会条件实现人生目标的?
雷锋在工作中,利用工厂、部队提供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不断提升自己。他努力学习驾驶技术,成为优秀汽车兵;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与战友互帮互助,交流经验,共同进步。同时,他善于观察生活,发现身边人的需求,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排忧解难。
4.主人公为社会作出了哪些贡献?
雷锋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生活里,他乐于助人,帮战友缝补衣物、教战友学习文化知识;他还关心群众,为灾区捐款,帮迷路老人找到家人 ,用无数小事传递温暖。
5.社会对主人公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社会高度赞扬雷锋,将他视为共产主义战士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精神”成为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代名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6.你从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从雷锋的成长经历中,我们明白个人成长与社会紧密相连,应感恩社会、回报社会;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亲社会行为,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确立正确人生志向并为之努力,将个人发展融入社会进步,实现人生价值 。
五、学以致用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1.对下面漫画中志愿者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A.每个青少年都能做到的事
B.有益于他人的亲社会行为
C.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D.主要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
2.一家早餐店的店主,把自己的店铺,变成了孩子们冬天放学后等公交车的“温暖驿站”除了免费提供桌椅和热水,有时还会拿出包子和馒头给孩子们吃。店主的行为体现了亲社会行为中的( )
A.谦让 B.关心社会发展 C.分享 D.帮助他人
3.“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中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下列属于亲社会性行为的是(   )
A.因学习任务繁重,不参与班级建设
B.为避免变质食物浪费,送给好朋友吃
C.为建设美丽校园,随意在课桌上涂鸦
D.因社区组织活动,参加假期社会调查
4.某中学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社区、工厂、农村,了解社会生活,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这一活动的开展( )
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②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 ④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值得提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5年学雷锋活动月期间,平遥县某中学的志愿者走进社区进行环保宣传,走上街头清理小广告,走进敬老院帮扶老弱病残.....他们在服务社会中获得成长,展现了青春的风采和力量。这样的活动有利于青少年( )
①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物质支持
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接纳和认可
④提高网络媒介素养,传播正能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下列行为能体现这句话的是( )
①参与劳动体验 ②参观新能源工厂 ③当好场馆讲解员 ④只学习书本知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在社会中养成亲社会行为”为议题,开展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探究一:感悟成长】
下面是小志同学的两个生活片段。
片段一:早自习期间,老师讲了几个与诚信有关的小故事,小志认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性。
片段二:放学后,小志看到交警在学校附近维护交通秩序,保护学生安全回家。
(1)上述两个生活片段分别表明小志通过哪些途径在社会中成长?
【探究二:融人社会】
让志愿服务走进我们的初中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下面为该班学生设计的志愿服务实践性作业,可选项目类型如下:
阳光助残 关爱老人 同伴帮扶 健康科普 环境保护 社区管理 文化传承 其他
学生对活动项目进行自主选择,无偿参加,以团队方式开展。活动结束后回顾反思,大家感到收获颇丰。
(2)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让志愿服务进我们的初中生活”的认识。
【探究三:奉献社会】
我们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身在其中。可见,我们与社会是零距离的。
(3)为了使自己更好地“与社会零距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你打算怎样做?
参考答案: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1.B 2.D 3.D 4.A 5.A 6.A
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两个生活片段分别表明小志通过哪些途径在社会中成长?
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
(2)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让志愿服务进我们的初中生活”的认识。
“让志愿服务走进我们的初中生活”有利于我们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3)为了使自己更好地“与社会零距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你打算怎样做?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人社会生活: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小刚:节能降碳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都应该出一份力。
小志: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没有必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小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了解社会。
小雪: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这个活动很有意义。
参观新能源工厂
整理社区阅览室
参加防沙治沙活动
参观博物馆
含义: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和表现
表现:谦让、分享、合作、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2.2养成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培养亲社会行为的做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