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第 1课 时间在流逝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昼夜交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2.我国古代把一天分成 12 个时辰,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 2个小时。古代的一天从子时开始(午夜23 点——凌晨 1点)。3.圭表根据正午的日影长度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4.日晷,根据晷面上晷针的日影方向(角度)来确定时刻。5.燃香钟、蜡烛钟计时原理:一定条件下(无风),燃烧速度均匀,燃烧相同长度所用时间相同。第 2 课 用水计量时间1.古代水钟也叫刻漏、漏壶,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泄水型水钟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受水型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它们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2.滴漏实验时,水的流速是不均匀的:水位高,流速快,流出相同体积水用时少;水位低,流速慢,流出相同体积水用时多。3.水钟的等时性: 同一容器相同水位,流出相同水量用的时间基本相同。4.同一个容器,水位高度不变时,水流速度均匀,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相同。5.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水位高低、滴水速度、孔的大小、容器形状、刻度不准等。第 3 课 我们的水钟1. 右图通过一定的装置,使容器中水位不变时,从而控制水流速度不变。2. 在设计制作水钟时,有两种类型的水钟可供选择(泄水型和受水型)。3. 制作我们的水钟的流程1 明确任务:制作一个计时 10 分钟的水钟设计2 设计方案: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泄水型 受水型3 制作:按照自己的设计,加工组装我们的水钟4 测试:用钟表测试自制的水钟计时是否准确5 评估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改进我们的水钟4. 水钟的一些缺陷:(1)冬天水会结冰,不能用来计时。(2)蒸发现象会使水钟里的水慢慢变干,影响使用效果。第 4 课 机械摆钟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摆动快慢相同)。2.荷兰物理学家惠根斯根据等时性原理,制造出了摆钟。3.摆由摆绳和摆锤两部分构成。摆往返一次记为摆动一次。4.自制摆在摆动的过程中,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但是同一个摆 1 分钟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5.在测量钟摆 1 分钟摆动次数的活动中,要重复测量三次(或以上)。第 5 课 摆的快慢1. 不同的摆在一定时间内摆动的次数各不相同。2. 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摆动的幅度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3. 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1)不变条件:摆绳的长短、摆动的幅度(2)改变条件:摆锤的质量(3)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4. 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1)不变条件:摆锤的质量、摆动的幅度(2)改变条件:摆绳的长短(3)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第 6 课 制作钟摆1. 机械摆钟的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为 60 次。2. 同一个摆,摆绳长度越长,摆动越慢;摆绳长度越短,摆动越快。3. 初步制作出我们的钟摆之后,我们还要对我们制作的钟摆进行反复测试,不断调整和记录,使制作完成的钟摆正好一分钟摆动 60 次。4. 摆绳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指的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5. 调试摆绳的方法:①减半或增倍法。②每次增减 5厘米法。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可以测摆 15 秒钟是否摆动 15 次,不需要测 60 秒。6. 自制的钟摆,如果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比 60 多,应该增加摆绳长度;如果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比 60少,应该减小摆绳长度。7. 一分钟摆动 60 次的钟摆,摆绳大概在 25厘米左右。第 7 课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1.人类计时工具的演变:太阳钟、日晷、水钟、摆钟、石英钟表、原子钟。2.计时工具利用了物体运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3.石英钟表可以非常精确地计时,一天之内的误差不会超过 1 秒。3.当今计时最精确的是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 3000 亿年才误差 1 秒。4..准确计时在航天器发射、百米赛跑、火车时刻表等领域活动中有重要的应用。5.计时工具的比较计时工具 日晷 水钟 摆钟 手表使用材料 铜制晷针,石制晷面 铜制水壶 金属、木材等 石英、电池等准确性 不太准确 比较准确 准确 很准确带电石英晶体计时原理 日影变化 水速均匀 摆的等时性的有规律运动方便程度 很不方便 不方便 方便 很方便阴雨天、夜晚不能使 体积大,无法 造价高、技术要缺陷 不便携带用 自由移动 求高拓展:在没有导航仪的年代,航海在茫茫大海的船员,曾利用钟表来辨识自己所在的位置,让船成功的从一个地方航海到另一个地方。指北法:手表平放,以当地地方时的一半指向太阳,12 点所在方位为北方。指南法:手表平放,以时针指向太阳,则时针与 12 时的平分线指向南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