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双减”政策,按照学校和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开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转差方案,切实把教学质量提高.
二 、教学目标与要求
依据教育部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教材立足于新时代教育根本任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方面的关键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教育教学应严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教学内在逻辑,注重课程的整体性与学段衔接,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贴近现实生活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着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
本册教材内容围绕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展开,共分为四个单元,依次为“走进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秩序”“勇担社会责任”和“维护国家利益”。这四个单元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社会、遵守规则,逐步过渡到承担责任、捍卫国家利益,实现从认知到行动、从个人到国家的素养内化与价值认同。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自主意识增强,具备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认知能力。通过七年级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建立起对个人梦想、人际交往、生命意义、情绪管理、传统文化及法律基础等方面的基本认知。然而,由于年龄与社会经验所限,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仍不成熟,规则意识与法律观念较为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从系统、法治和责任的视角进行深入思考。
此外,伴随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增多,易受多元价值观影响,甚至出现网络沉迷、言行失范等问题。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需着重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社会现象,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安全观和责任观,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教材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以“成长中的我”为逻辑起点,紧紧围绕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范围,系统构建了“我与自身—我与他人和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内容主线。八年级上册教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认知和行为选择,强调责任意识与国家观念的培养。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本单元作为起始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基本观点,认识到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所提供的平台与资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人民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和多样化可能,同时也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与参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单元下设“丰富的社会生活”“在社会中健康成长”和“共建网络美好家园”三课,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社会生活的多元性、个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亲社会行为和良好的媒介素养实现自身的社会化成长,尤其强调在网络时代中做到理性参与、文明用网。
第二单元: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是社会稳定运行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而规则则是维护秩序的基础。本单元从道德与法律两大规则体系出发,阐释了遵守社会规则、涵养道德品质、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内容包括“遵守社会规则”“社会生活讲道德”和“提升法治素养”三课,教育学生理解规则的价值,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努力成为讲文明、守诚信、善合作、懂法治的现代公民。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
该单元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规则的遵守者转变为责任的承担者,强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个人使命与价值追求。通过“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和“积极奉献社会”三课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并在实践中体验奉献的快乐与成长的意义,激发其服务社会、承担责任的内在动力。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
作为全册的升华单元,本部分聚焦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是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基本保障。内容包括“国家利益至上”“军强才能国安”和“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三课,融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建设强大国防、捍卫国家主权与发展利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国家意识、国防观念和安全素养,筑牢爱国根基。
教学重点包括:正确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与特征;培养亲社会行为;掌握遵守社会规则的具体方法;践行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道德规范;落实平等与正义的实际行动;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理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体现为:如何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网络环境,提升网络素养;怎样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并内化为行为准则;如何激发学生奉献社会的持续动力;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并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五、教学措施
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学期将采取以下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推进教学方式改革,倡导新型课堂模式
积极引入议题式教学、项目化学习及情境体验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通过设置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社会性议题,如“网络行为的边界与责任”“规则意识与公共生活”等,引导学生在探究与辩论中建构知识、反思价值。项目式学习可围绕“社区服务设计与实践”“模拟法庭”等活动展开,促进学生合作探究与知行合一。
深化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增强课堂吸引力
持续推进“故事教学”课题研究与课堂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精选典型案例、法治故事、英雄模范事迹等叙事资源,将抽象的价值观念和规则要求转化为有情节、有温度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与理性思考,提升课堂感染力与实效性。
强化课程标准学习,聚焦核心素养培育
组织教师深入研读2022年版课程标准,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与培养路径。在教学设计中突出素养导向,将政治认同、责任意识等素养要求细化为可操作、可评价的学习目标,贯穿于备课、上课、评价各环节,实现从教知识到育人才的转变。
推动实践教学开展,联通课堂与社会
积极拓展教学场域,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通过组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法制教育基地参观、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等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中强化认知、锤炼品格,实现理论认知与社会实践的统一。
完善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变传统单一笔试评价方式,构建包含课堂表现、实践参与、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自我反思等在内的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在反馈与调整中实现知行合一、不断成长。
周次 教学内容 课节 备注
一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8
一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2
一 1.认识社会生活 1
一 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1
二 第二课 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2
二 1.人的社会化 1
二 2.养成亲社会行为 1
三 第三课 共建网络美好家园 2
三 1.网络改变世界 1
三 2.营造晴朗空间 1
四 第一单元复习 2
五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9
五 第四课 遵守社会规则 2
五 1.维护秩序靠规则 1
五 2.遵守规则 1
六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3
六 1.文明有礼 1
六 2.诚实守信 1
七 3.友善待人 1
七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2
七 1.树立法治意识 1
八 2.学会依法办事 1
九 第二单元复习 2
九 期中复习 2
十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8
十 第七课 追求自由平等 2
十 1.珍视自由 1
十 2.践行平等 1
十一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2
十一 1.坚守公平 1
十一 2.守护正义 1
十二 第九课 积极奉献社会 2
十二 1.社会责任我担当 1
十二 2.奉献社会我践行 1
十三 第三单元复习 2
十四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8
十四 第十课 国家利益至上 2
十四 1.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1
十四 2.捍卫国家利益 1
十五 第十一课 军强才能国安 2
十五 1.党和人民信赖的英雄军队 1
十五 2.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
十六 第十二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2
十六 1.认识国家安全 1
十七 2.维护国家安全 1
十八 第四单元复习 2
十九 期末总复习 2
二十 期末检测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