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福建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开展野外地貌观察,并做了相应的观察记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处的地形部位是( )
A. 山脊 B. 山谷 C. 陡崖 D. 鞍部
2.发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图中③处的土地资源类型和主要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A. 旱地 小麦 B. 水田 水稻 C. 林地 可可 D. 林地 苹果
3.下列关于盆地的地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海拔在500米以下 B. 中间低,四周高
C.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D. 宽广平坦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数字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4.在①~④的山体部位中,适合进行攀岩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 )
A. 平原 B. 丘陵 C. 高原 D. 山地
某中学地理社团在研学活动中,进行山区徒步活动,计划沿图中路线行进。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徒步行进的方向大致是( )
A. 由北向南 B. 由南向北 C. 由东向西 D. 由西向东
7.徒步过程主要穿行的地形部位是( )
A. 山峰 B. 山脊 C. 陡崖 D. 山谷
8.徒步起点至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200米 B. 400米 C. 600米 D. 800米
9.下图为某地区地形剖面图,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地形类型是( )

A.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B. 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C. 平原、高原、盆地、山地 D. 高原、平原、盆地、山地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地图应用+生态文明主题】
10.图中甲处耕地的海拔可能是(  )
A. 150米 B. 230米 C. 90米 D. 360米
11.该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 山地 B. 平原 C. 丘陵 D. 高原
12.符合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农业活动是(  )
A. 发展热带水果种植 B.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C. 陡坡开荒种植水稻 D. 开展有机生态园体验活动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快递点进村已成为新的趋势。如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村及其周边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3.该村及其周边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
A. 丘陵 B. 高原 C. 平原 D. 山地
14.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合设快递点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5.可能通过该快递点外发的当地水果是(  )
A. 椰子 B. 荔枝 C. 梨 D. 香蕉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或地理事物的名称.
A ______ ;B ______ ,E ______ .
(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______ 米;同一时间测得A、D两地的气温相比, ______ 地气温更高.
(3)C地位于D地的 ______ 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 ______ 千米.
(4)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当他发现E时,果断沿着E向南前进,摆脱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 ______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
17.秋高气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郊区进行地理实践。他们计划从图中的A点出发,沿虚线所示路线行进,最终到达小青山。下图是本次活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和该区域某处的梯田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一路前行,同学们发现该区域的地形类型以______为主,并记录了③、④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
(2)到达大青山山顶时,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可能发现瀑布的是______地。
(3)观察梯田景观照片,从图中甲、乙两处等高线特点判断该梯田景观照片可能拍摄于______地,理由是该地等高线______(稀疏或密集),坡度较缓。
(4)同学们测出大青山与小青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带队老师说图中果园需要从大清河自流引水,现有①、②两条线路可供选择,合理的是______线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广西某学校带领学生前往农场进行室外教学。图1是小芳同学绘制的劳动基地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未来四天天气预报。
(1)小芳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缺少 ______(地图要素),经测量得知该劳动基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上2cm代表实际距离1km,请用数字式比例尺表达 ______。③号农场位于学校的 ______方向。
(2)老师带领学生在①号农场种果树,该区域位于 ______(地形部位)。该区域主要是丘陵的地形,图示区域有一明显的山峰,请你在图中用▲标注出山顶的位置 ______。
(3)为了让种植的农作物长得更好,小芳安排同学轮流值日浇水,根据天气情况,______(填日期)不需要安排同学浇水。
(4)学校拟在③号农场建鱼塘,从渔业发展角度你是否赞同学校鱼塘的选址?请说明理由。
19.“日照金山”是指在日出或日落时分,太阳照射雪山,山体向阳一面呈现金黄色的壮观景象。西藏的冈仁波齐景区是观赏“日照金山”的最佳地点之一,大批佛教信徒来到山脚下的塔尔钦镇进行徒步转山。读图1~2完成下列问题。
(1)冈仁波齐主峰的海拔不超过______米,山顶终年积雪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2)徒步转山路线途经的地形部位主要是______,路线途经的沼泽,其水源主要来自______,流经沼泽的溪流流向大致是______。
(3)某游客计划9月前往景区徒步,列举一项需携带的物品______。该游客想在日落时分,观赏“日照金山”,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佳观赏地为______。
20.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其最高处海拔不超过______米。
(2)图中①、②两地降水更多是______地,原因是______。
(3)据图分析,该地可能盛产的水果为______(苹果、柑橘)。
(4)图中虚线为该地拟建的高速铁路,其走向为______,为了不妨碍地面交通,高速铁路基本上采用修建高架桥和隧道的形式。B、C两处需要修建隧道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5)当地为发展旅游业,拟建一条直达山顶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线路是(______)。
A.从甲处到山顶
B.从乙处到山顶
C.从丙处到山顶
D.从丁处到山顶
2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③处河流流向大致为 ______。
(2)甲村选址有何优势?______。
(3)若甲村准备开发漂流和攀岩项目,①②③④四地最合适的是 ______和 ______。
(4)某同学想要计算甲村到①处的距离,能否计算出?说明理由。
1~2.【答案】D、B
【解析】1.
本题考查地形部位的判读。
读图可知,①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D正确;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均与图中①处等高线特征不符,排除A、B、C。
故选D。
2.
本题考查地形和生产生活。
福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观察③处,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势相对平坦,适合发展种植业,土地资源类型为水田,农作物为水稻,B正确;北方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可可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苹果是温带水果,均不适合福建种植,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解析】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B正确;海拔500米以下,地面起伏不平的为丘陵,A错误;海拔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为高原,C错误;海拔200米以下,宽广平坦的为平原,D错误。故选B。
4~5.【答案】D、A
【解析】1.
由图可知,①~④,只有④等高线重叠,是陡崖,适合攀岩,故D正确;①处等高线闭合,且中间高,四周低,是山顶,故A错误;②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故B错误;③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故C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
2.
读图分析可知,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海拔低于200米,起伏小,地形平坦开阔,地形类型为平原。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8.【答案】A、D、B
【解析】1.
读图分析,图中指向标指向北,徒步行进的方向大致是由北向南,A正确,BCD错,故选A。
2.
读图分析,徒步过程穿越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两边高,是山谷,D正确;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A错误;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中间高,两边低,B错误;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故C错误,故选D。
3.
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徒步起点海拔在200~300米,山顶的海拔是630米,徒步起点至山顶的相对高度在330~430米,B符合条件,ACD错,故选B。
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陆地地形的识别
由图可知,甲地地势平坦,海拔低,属于平原地形;乙地海拔高、内部平坦,是高原地形;丙地是中间低、四周高的盆地;丁地是海拔高、地势陡峭的山地。故C正确。
故选:C。
10~12.【答案】A、A、D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示等高距为100米,可判定,图中甲处耕地的海拔位于100-200米之间,可能是150米。
故选:A。
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可依据等高距估算海拔高度。
本题考查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等高距的含义、海拔的估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解:根据所学知识及读图分析可知,该区域主要地形为山地;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高原的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和缓。
故选:A。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山地的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类型的判别,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解答。
解:符合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农业活动是开展有机生态园体验活动。读图可知,此地位于28°N附近,为亚热带气候,不适合种植热带水果;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陡坡开荒种植水稻,会造成水土流失,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农业生产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题考查了符合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农业活动,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
13~15.【答案】A、B、C
【解析】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最高处海拔范围是450-500米,地形类型为丘陵。
故选:A。
丘陵的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相对较大;高原海拔超过1000米,且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缓和;平原是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的地区;山地是海拔超过500米,具有耸立的山脊,陡峭的山坡。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解答。
解:读图分析可知,图中乙处地形平坦,位于居民区的中心处,人流量大,适合设快递点;甲丙远离居民区;丁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且位于山脊处,不适宜设快递站。
故选:B。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国线密集,坡度陡。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解答。
解:由题干可知,此地位于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地区。椰子、荔枝、香蕉属于热带经济作物;梨属于温带作物。
故选:C。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出产不同的水果。椰子、荔枝、香蕉属于热带经济作物;梨属于温带作物。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林业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解答。
16.【答案】山顶 陡崖 河流 570 D 西北 2 图中E为河流,河流低处为平原,有聚落分布
【解析】解:(1)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B处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E处为河流;
(2)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A地的海拔为670米,D地的海拔为100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670-100=570米;因为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所以同一时间测得A、D两地的气温相比D地气温高;
(3)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使用这种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故可判定C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根据图中比例尺及比例尺=,可知,实地距离=,若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是2厘米÷=200000厘米=2千米;
(4)图中E为河流,河流低处为平原,有聚落分布,因此,沿着E向南前进,能摆脱困境.
故答案为:(1)山顶;陡崖;河流;(2)570;D;(3)西部;2;(4)图中E为河流,河流低处为平原,有聚落分布.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
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理解解答即可.
17.【答案】(1)山地 鞍部 山脊
(2)丙
(3)甲 稀疏
(4)20 ① 可自流(从高处往低处流)
【解析】(1)据图可知该区域部分等高线数值大于500米,等高线弯曲密集,可判断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③处位于两个山顶间,可判断为鞍部、④处等高线向低值凸出,可判断为山脊。
(2)多条等高线重叠处,地形为陡崖,可发育成瀑布,故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只有丙处的等高线重叠,且在谷地,可能发现瀑布。
(3)两地中适宜开发梯田的是甲,理由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乙处等高线密集,坡陡,不易修梯田,所以从图中甲、乙两处等高线特点判断该梯田景观照片可能拍摄于甲地。
(4)大青山海拔是535米,与海拔是515米的小青山相对高度是20米。①处取水更合理,理由为①海拔比果园高,水自流成本低,②地海拔比果园低,需人工抽水,成本高。
18.【答案】比例尺;1:50000;东南;
山脊;图中的山峰如图所示:
4月9日;
赞同,理由是附近有河流,水源充足;或不赞同,理由是可能占用耕地,适合发展种植业。答案不唯一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图三要素为: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读图1可知,图中有方向及图例和注记,该等高线地形图缺少比例尺。因为图上2cm代表实际距离1km,1km=100000cm,所以数字式比例尺为1:50000。根据指向标指示北方,可知③号农场位于学校的东南方向。
(2)①号农场该区域等高线向低值凸出,为山脊。山峰是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高四周低的部位;图中的山峰如图所示:
(3)读图2可知,4月7日为晴天,4月8日为多云天气,4月10日为多云天气,这三天没有降水,需要同学安排值日浇水;只有4月9日为大雨天气,气温为18℃-22℃,不需要同学安排值日浇水,为作物灌溉。
(4)赞同,理由是从图中可以看到③号农场附近有河流,水源充足,有利于渔业发展。或不赞同,理由是③号农场所处地形相对平坦开阔,可能更适合发展种植业,建鱼塘可能会占用耕地。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
(1)比例尺;1:50000;东南;
(2)山脊;图中的山峰如图所示:
(3)4月9日;
(4)赞同,理由是附近有河流,水源充足;或不赞同,理由是可能占用耕地,适合发展种植业。答案不唯一。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和未来四天天气预报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方向、山体部位、等高线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19.【答案】6800;地形;
山谷;高山冰雪融水;自东北向西南;
羽绒服;甲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及读图分析可知,该地形图中等高距是400米,山峰的海拔范围是6400~6800,主峰的海拔不超过6800米,山顶终年积雪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因素。
(2)读图可知,徒步转山路线等高线由海拔低处往高处凸出,为山谷。沼泽位于山谷,其主要的补给为高山冰雪融水。图中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图示东北地势高,西南地势低,流经沼泽的溪流自东北向西南流向山麓。
(3)9月为秋季,因为景区海拔高,气温低,易发生缺氧降雪,所以应携带羽绒服等保暖衣服;氧气瓶等防缺氧的物品;因积雪融化易产生路面湿滑,所以需要携带防水鞋等物品。“日照金山”是指在日出或日落时分,太阳照射雪山,山体向阳一面呈现金黄色的壮观景象。傍晚时,太阳自西边落下,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只有甲在西侧,所以“日照金山”的最佳观赏地为甲地,乙、丙、丁三地的位置受山顶或者山脊的阻挡,看不到日照金山。(日落西方,要看日照金山,应该是太阳→人→山在一条线,且太阳在西侧,人在中间,山在东侧)
故答案为:
(1)6800;地形;
(2)山谷;高山冰雪融水;自东北向西南;
(3)羽绒服;甲。
(1)海拔是指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通常按指向标来判别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正北方。
(3)某游客计划9月前往景区徒步,需携带的物品羽绒服。该游客想在日落时分,观赏“日照金山”,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佳观赏地为甲。
本题冈仁波齐景区地形、“日照金山”景观等为资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指向标以及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读图分析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20.【答案】陡崖;400;
②;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柑橘;
西北-东南;B;B为山脊;
A
【解析】(1)A点等高线重合,可以判断出为陡崖。A点附近等高线最高为350米,等高距50米,陡崖最高处海拔不超过400米。
(2)该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受东南季风影响,②地位于山地东南侧(迎风坡),降水多;①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所以降水更多是②地,原因是②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3)该地纬度29°15'N,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适合种植柑橘;苹果是温带水果。
(4)结合经纬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高速铁路为西北-东南走向。B处等高线向低处凸是山脊,需要挖隧道;C处等高线向高处凸是山谷,需要建高架桥,需建隧道的是B,因为B为山脊。
(5)A、从甲处到山顶的地形是山谷,索道经过山谷上空,与地面高差大,可观赏激流及山谷两侧风光,甲村位于河流沿岸,游人还可以进行水上项目活动,丰富旅游内容,符合题意。
B、乙处位于山顶,在两个山顶之间修建索道,景观雷同,不符合题意。
C、图中等高距是50米,丙处和山顶之间为山脊和陡崖,不适宜修建索道,不符合题意。
D、丁处与山顶之间等高线密集,旅游景点少,没有修建索道的价值,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故答案为:
(1)陡崖;400;
(2)②;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3)柑橘;
(4)西北-东南;B;B为山脊;
(5)A。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海拔是指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3)该地纬度29°15'N,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适合种植柑橘。
(4)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当地为发展旅游业,拟建一条直达山顶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线路是从甲处到山顶。
本题围绕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考查地形部位判断、降水影响因素、水果分布、交通线走向与地形、旅游索道选线。通过等高线数值、形态分析地形特征,结合气候、农业、交通知识,进行解题。
21.【答案】自西北向东南;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形平坦;
③;④;
不能;缺少比例尺
【解析】(1)根据水往低处流,并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③处河流流向大致为自西北向东南。
(2)读图可知,甲村靠近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海拔位于200米以下,地形平坦。
(3)①处等高线四周低,中间高,为山顶;②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山谷处可以开发漂流;④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陡崖处,适合攀岩。若甲村准备开发漂流和攀岩项目,①②③④四地最合适的是③和④。
(4)想要计算甲村到①处的距离,不能根据图中信息得出,因为图中缺少比例尺,没有比例尺就无法将图上距离转换为实际距离。
故答案为:
(1)自西北向东南;
(2)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形平坦;
(3)③;④;
(4)不能;缺少比例尺。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通常按指向标来判别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正北方。
(2)甲村选址的优势是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形平坦。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4)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本题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河流流向的判断等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及灵活运用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