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孙守名散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麦田的守望孙守名①一个阒寂无人的夜晚,我独自立于麦田的埂脊上。繁星璀璨,一望无际的麦田显得苍苍茫茫。我弯下腰身,用手轻轻抚摸着柔软的麦苗,心里充溢着甜美和温暖。②我是守望着乡村的麦田长大的。童年的记忆中,臂膊上挎着小小的竹篮,随着大人们在刚刚收割完的麦茬地里小心翼翼地捡拾着麦穗。收获一个麦穗,就获得一份希望;满满一篮麦穗,还会得到父亲的奖赏和母亲温柔的眼光。伴着播种和收获,我的青春顺着麦垅疯长。③我的眼前时时浮现着一波又一波舞动着的麦浪。在沉沉的暗夜,我把梦做到故乡的田间,看到了父亲手把手教我犁地的身影。耕作是一件颇为辛苦的活计,当初条件艰苦,为了把麦子种到地里,父亲硬是领着我们兄妹用铁锨翻出一片片希望的田野。和着执着的梦想,把种子播撒在黑黝黝的泥土里,吞咽着咸涩的汗水,望眼欲穿地盼望着麦子的丰收。在麦子诗意的生长中,我学会了犁地、耙地和耩地。晨风习习,我们把肥料耩在成畦的麦田间。那些在麦田的无数岁月,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始终觉得自己是喝着大地的乳汗长大成人的,与土地注定有着千年的因缘。④夏风吹拂的夜晚,我悠然地睡在宽阔的麦场上,闻着诱人的麦香,数着天上的流星,做着青春的幻梦。在麦收季节,父亲教我如何使用镰刀,如何又快又好收割麦子。尽管手上磨出过厚厚的一层硬茧,但我还是炼就了割麦的本领。朝阳初升,父亲带着我们兄妹顺着麦垅挥舞着镰刀,一排排麦子瞬间成了倒地的战俘。当我渐渐窜到所有人的前面时,心情像飞翔在天空的布谷鸟,一路放声高歌,唱出心中的幸福和快乐,哪里还有生活的艰苦和劳累呢?在机器隆隆声中,我跟父亲学会了打麦和扬场。成袋成袋的麦子码放在麦场时,我长长地舒了口气。望着远处忙碌的父亲,心中涌出无限的感动。⑤父亲是在那年麦子收割后去世的。长年的劳累没有压垮他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却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那时,我已经参加工作,每周都会骑上自行车回到父亲身边。坐在田间地头,看父亲忙东忙西,心里有些隐隐作痛。我不断劝说父亲,让他轻闲一些,养养身体,少做田里的农活。可父亲是忙不住的身子,时光铸就了他耐劳的品格。他爱田地里的庄稼,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他怕麦田焦渴,怕麦苗缺少养分,怕大风会吹倒成熟的麦秆……一年四季,他虔诚地守护着田地,直至倒在麦子收割的季节。⑥我无数次蹲坐在田埂上,想着父亲和那些与父亲有着相同命运的人。父亲会做木工活,几块木料在他手上只要半天工夫就可以成为精巧的板凳或木箱。在当时,他的名气很大,十里八乡只要谁家婚丧嫁娶都要叫上父亲。父亲一生收了四位徒弟,个个学得一手好手艺。其实,他有心要将这项活计传授给我们兄弟,只是我们个个都远走他乡外出求学。看着这项计划落空,惆怅之中,父亲才开始收授徒弟。现在想想,那时父亲该有多么失落啊!⑦父亲热爱所有与他接触过的人,温情的性格令人备感亲近。父亲给人做木工活从来不收取任何钱物,这在那个年代该是怎样的一种品格啊!可世事难料,父亲看麦场那阵子,不知何故,麦子少了一袋。有人中伤父亲,到处播扬,说父亲偷了那袋不翼而飞的麦子。这对父亲的打击可想而知!在那些日子里,父亲明显削瘦,夜深人静时常常泪流满面。母亲用惊人的毅力捍卫着父亲的尊严,不停地劝慰父亲,可父亲的确蒙受了奇耻大辱,他的苦痛隔了好多年才逐渐平息。那位诬陷父亲的乡邻恰恰在父亲心情稍为好转时离开了人世,这真是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那个人走了,可棺木没有着落,当他的孩子跪在父亲身前苦苦哀求,母亲的愤怒骤然暴发。但父亲什么话也没说,带上工具就去跟着人家打做棺木。远近乡邻听说此事,无不惊叹。⑧而今往事历历,令人悲哽。嗅着泥土的气息,抚慰着葱郁的麦苗,又回到了那段悠长而萦怀的岁月。在这无边无际的麦田地,父亲忙碌的身影已经淡去,化为轻烟浮尘。只有我,还坐着暗夜的田埂上,守望着这沁人心脾的麦香,一如我深爱着的父亲。1.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内容上,写“我”在阒寂无人的夜晚立于麦田的埂脊上抚摸柔软的麦苗。B.点题,同时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温暖舒缓的感情基调。C.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展现了我对麦田的情感。D.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父亲和麦田的回忆。2.对下面句子作简要赏析。朝阳初升,父亲带着我们兄妹顺着麦垅挥舞着镰刀,一排排麦子瞬间成了倒地的战俘。(请从修辞角度)3.联系上文,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4.文章以“麦田的守望”为题,却用了很多篇幅写“父亲”,请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梦里依稀油墨香孙守名①阳光暖暖地照射在树影婆娑的小院内,膝头摊开一本西班牙作家塞得舌尔的《春在拂晓》。微风一过,翻开着的书卷中散发出的淡淡的油墨香就四散开去。这到底让我眷恋起那段刻蜡纸的旧日时光,惦念起脑海深处愈来愈模糊的一些人或事。②读中学时,上课之余,我那脸形瘦削的语文老师常常拿着一叠油印的纸张,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从左侧开始分发,单手送,双手接,一张又一张,一人又一人,不疾不徐,那动作,那神态,俨然已经陶醉在幸福之中。眨眼工夫,油墨香味开始弥漫着整座教室。我虔诚地将纸张铺展在桌面上,不敢用手去抚触,生怕亵渎了似的。我静静地盯着纸面上笔力雄健的文字,满身满心全是诱人的淡淡的清香。待到墨干后,才轻轻地拿起铅笔,小小翼翼圈点勾画起来。那时,不曾想到每张油印的纸张背后竟有老师那么多的心血与汗水。③有那么一次,我走下陡峭的楼梯去找英语老师问一些似懂非懂的问题,怯生生地敲开门,看到老师正伏案疾书。走近才发觉那不是书写,而是刻画。一支铁笔,半截钢板条,透明的蜡纸铺在上面,老师端坐如神,气定神闲,一笔一划,一行行英文就错落有致地分散开去。我羡慕地立在老师身旁,全然忘却所来何为。待到老师刻完一段后,停下笔,慈祥地望着我,问我何来,我才如梦初醒。这大概是我第一次看到刻蜡纸,那从铁笔和钢板接触处发出的爽脆悦耳的美妙声音,至今令我难以忘怀。④后来自家做了教书先生,也开始操起刻蜡纸的营生。先精心挑选刻印的资料,摆放在桌面左侧,再找出心仪的钢板条,蜡纸一铺,操起铁笔就可以刻写了。但说归说,真正动手要刻写时,却又心虚气短,手心出汗。刻蜡纸其实是一种技术活儿,需有手劲又必须拿捏住分寸,用力不到位,刻不透蜡纸,油印出来的纸张就会字迹轻淡;用力过度,将蜡纸刻破,油印后的纸张则会呈现黑糊状。真正用铁笔刻起来又往往做不到这一点。长此以往,中指自然磨出血泡。我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做这种劳神费力的事情似乎成了赶鸭子上架。可又躲无可躲,你总不能让年长的老先生去做,而你袖手旁观吧!在疼痛难忍中终于告一段落后,心里也就五味杂陈起来。可一闻到轻风拂过书卷散发出的淡淡墨香,陡然生出十二分的勇气。因为我坚信只要做起来,终究会让歪歪斜斜的脚印变得笔直!⑤忙碌过后,我踱出办公室,举目望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校园如积水空明,静谧安详。独自坐拥天地间,在净洁的蜡纸上刻写着我的青春年华。一个字,又一个字,每个拙朴的汉字中流淌着我沸腾的热血;一张纸,又一张纸,每张透明如翼的蜡纸上刻满了我对生活的思考。东曦既驾,我手捧一叠蜡纸送进油印室,再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崭新的一天。那时节,我从未感到生活的乏味和单调,因为我深切地知道,我已经将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的传承当作了生命的一部分!不会,也永远不会,面对困难有所退缩。⑥油印比刻蜡纸程序要繁杂得多,只看那一次次推动油墨胶滚的动作,就不由得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生活中,我们往往要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日日月月年年,难免会使你心生倦怠,坚守也罢,逃避也罢,都不失为一种人生态度。但是,我总觉得,那些不忘初心、执着追求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当年的陈独秀、李大钊在北大红楼刻写油印宣传革命思想的《新青年》杂志,硬是靠着理想和信念,在风雨如磐的艰难岁月闯出一番崭新的天地。这种人生,这种态度,应值得我们去追求。⑦日月如梭,光阴荏苒,随着科技的发展,刻蜡纸和油墨印刷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然而那弥漫在生命里的油墨香却永远也不会消逝,它氤氲而来,又冉冉飘去。每一本书,都有一段墨香,都是一种生活,都会让我们找寻到心灵的归宿。墨香如月,化作思念与回忆,那些与刻印蜡纸有关的岁月便又走进心间,淡淡的,柔柔的,陶醉了我的心房。(文章有改动)5.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梦里依稀油墨香”为题的好处。6.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语境,赏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我虔诚地将纸张铺展在桌面上,不敢用手去抚触,生怕亵渎了似的。(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忙碌过后,我踱出办公室,举目望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校园如积水空明,静谧安详。7.结合文章,谈谈对第⑦段画线句“然而那弥漫在生命里的油墨香却永远也不会消逝,它8.本文运用叙议结合的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乡村红麻地孙守名①我从蜿蜒、清幽的田间小路吹着响亮的口哨在母亲的视野中消失的时候,她正站在我家那两亩多红麻地的顶头,凝视着渐趋模糊的我的背影。那时,一望无际的红麻苗儿早已钻出地面,叶片舒展后,正借着甘甜的雨水的滋润,夙兴夜寐地滋生疯长。②在一个晨光曦微的早晨,我【甲】地告诉神情忧郁的母亲,作为一个已经长大的男子汉,我要出门远行。其实,我只不过是去六十里外的县城读书。那时,我把读书看成是件神圣无比而又奇妙的事情,【A】一夜之间,身体里仿佛被注入了新鲜血液,心儿竞鼓荡成苍茫大海中片片风帆。汪汪吠叫的小黑狗,踱着碎步觅食的油鸡,仰着脖颈傲慢地迈进门槛的白鹅,从我眼中早已像云朵般消散得无影无踪。望着影壁墙上斑驳的细碎的阳光,我只想让憧憬和向往再多飞一会。③我在翠绿的红麻长到齐腰深的时候重新回到生我养我的村庄,那是因为连续几夜的梦中全是母亲神情忧郁的眼神。在半夜醒来摸着湿透了一角的枕巾后,我发誓第二天必须乘车回到家乡。我思念那些像潮水一样漫过梦境的一切,乡间的小路,绿意盎然的红麻,涨满清水的池塘,夕阳下的老牛,归巢的鸟雀,夏夜里二胡忧伤的曲调,院中枯干的枣树,缺了一角的水缸,还有倚着门框【乙】儿子的神情忧郁的母亲。④【B】不知何时,正在红麻地忙活的母亲看到了我,她慌乱地从地里站起来,扔掉手里的铲子,快步朝我奔来。有一种久违的委屈闪电般传上我的心头,鼻子一酸,我竟流下了眼泪。扑进母亲的怀抱,我泣不成声。天地间,瞬间风止云遏。从那时起,我忽然间意识到,村庄连着母亲,母亲就是我心魂中的故乡;有母亲在的地方,就是我真正生死相依的归宿。⑤三年后,在一株株一人多高的红麻被父亲砍倒、母亲抡着小铁锤砸破麻头的时候,我打点好行囊重新离开了家乡。这一次,我似乎比上一次走得还要遥远。当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满口子曰诗云时,母亲正戴着破旧的手套匆匆忙忙地把一株株红麻的叶子捋下来;当李清照、徐志摩、托尔斯泰神秘地闯入我的世界时,母亲正站在齐膝深的水塘里把沤好的红麻漂洗得雪白雪白;当我和着优美高雅的弦律听着催人泪下的曲子时,母亲正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次又一次走近锅头灶台。有那么一天,神情忧郁的母亲突然间就想我了,她央人带着从家乡乘坐一辆破旧的公共汽车颠簸了两个多小时匆匆赶来,手提袋里装着六枚煮熟的鸡蛋。母亲站在离我一米左右的距离,一言不发,眼里【丙】了泪花。说了三句话,她就不断地催促恋恋不舍的我赶紧回校,生怕耽误了我的学习。后来才听母亲说,那时她只为看我一眼!⑥二十年前的那一片又一片的红麻地,藏满了我无数的梦想。我曾不止一次地穿过水渠沿着田埂用温暖的双手抚摸着那些柔嫩的红麻苗儿;待到成片的红麻高过我头顶的时候,我几乎白天黑夜与它们比着以饱满的热情不断地成长;红麻成熟时节,望着田间地头忙碌的乡亲乡邻,漫无边际的润心润肺的甜蜜顺着脸颊流淌。母亲的忙碌总是从红麻的播种开始,一直到雪白的麻皮陆陆续续被过了秤卖出去为止。其间,汗水浇灌着土地,希望萌生于田间,微笑只在梦里。她知道,梦里有她日思夜想的儿子,她的儿子在远方,有远方就有希望。⑦岁月是位苍颜老者,他淡褪了记忆,湮没了沧桑,颓圮了青山绿水。那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红麻地随着母亲的苍老,几经变迁已然埋藏在漫天的繁密星河之中。曾经生长过红麻和记忆的黝黑的土地间,那些让人伤怀的魂牵梦绕的日子,还会在脑海的沟沟壑壑间重现吗?⑧我不经意间问过母亲,是否还记得村东那一片连着一片的红麻地。母亲浑浊的眼神间突然亮光一闪,那久违的忧郁的眼神又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一瞬间,我的心【丁】收紧,泪水盈满了眼眶。母亲啊,我亲爱的母亲,您哪里知道,这时的你才是儿子心中的神啊!也许,那一刻,她又想起多年前顺着乡间小路消失在她视线中的儿子的模糊的身影!⑨红麻地,我只能夜夜把你镶嵌在甜蜜的梦里。有你的日子,母亲把无穷无尽的爱倾注在儿子的身上;没你的岁月,儿子将一生一世的祝福装满一只小小的枕头,让神情忧郁的母亲枕着它入眠。(选自《华夏散文》,有删节)9.在文章的【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相应的词语,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A.郑重 凝望 落满 陡然 B.沉重 凝望 噙满 忽然C.郑重 守望 噙满 陡然 D.沉重 守望 落满 忽然10.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A】一夜之间,身体里仿佛被注入了新鲜血液,心儿竟鼓荡成苍茫大海中片片风帆。(从修辞角度)【B】不知何时,正在红麻地忙活的母亲看到了我,她慌乱地从地里站起来,扔掉手里的铲子,快步朝我奔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11.文中多次写母亲“神情忧郁”,联系文本,揣摩“我”眼中母亲忧郁的原因。12.请简要分析文章以“乡村红麻地”为标题的作用。13.冰心说:“母亲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请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苏醒的庄稼孙守名①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田地里的庄稼,从长相到脾性。后来想想,这没什么不好。庄稼人要有庄稼人的样子,庄稼人要出落得像麦穗一样丰满,像高粱一般挺拔,像玉米似的金黄,这应该是修来的福分。我喜欢看庄稼苏醒着的笑脸,喜欢与它们互诉衷肠。②种子落地生根,禾苗冲破泥土,迎风就那么一立,不久就变得体态柔韧,感情充沛。才华横溢的庄稼遮掩不住青春的魅力,一排排一行行、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延伸向远方,一直走,走着走着就远离了你的视线。满山遍野全是各式庄稼娇美的身影,月光下似乎听得见它们清脆悦耳的笑声。无论是蛮荒的远古时代,还是日光倾城的今天,这身影和笑声都让人感到温暖与美丽。③庄稼的成长是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它们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一起在生活中相互鼓励和支持,在一种甜蜜的迷茫中热烈而执着地生长。有些庄稼从小生长在优裕的环境里,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对于它们来说,危险是随时都可能降临的。一阵秋风、秋雨过后,那些美丽动人的面庞就会被风吹得粗糙起来,从此以后,它们逐渐成熟、稳重,突如其来的生命之痛再也不会使它们退缩,风吹日晒的蹂躏更会使它们变得顽强。④麦苗喜雨。在柔静润和的细雨中,麦苗们再也管不住自己的身心,它们争着劲儿疯长,无限的绿色在天地之间铺展开来,浪漫而又激情满怀。麦子是自然的造化,它们钟情于大地,执着于一生,一任自己饱满、充实,而后快意地化作齑粉,走上如锦似绣的餐桌。无意被人颂念的麦子做着五彩缤纷的梦,盼望在春雨的洗礼中再次化作无数粒种子,来年扎根大地,茁壮生长,以此来完成梦寐以求的夙愿。⑤高粱儿把穗儿扬起,地瓜结成块状,花生麻麻点点,谷穗低头不语,苞米横生枝节……大千世界,式样繁多的庄稼各有千秋,它们张扬个性,怡然自得,书写出一部部辉煌灿烂的成长史。一年四季,庄稼都是苏醒着的,就连那些被我们弃置在墙边的玉米秸秆,时日久了,风吹雨淋,化为腐朽,也会变成无数岁月的组成部分。苏醒着的庄稼令人感动,它们将大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人们,走过平平淡淡的一生,不浮躁,不气馁,只为他人生活得美好和幸福。⑥“庄”是无边的土地,“稼”是付出汗水的耕种。每一株庄稼的背后,都浸润着农人无数的心血,都承载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深蕴。耕耘、播种、灌溉、施肥、收割,千万道的工序,只为丰收后的那一抹灿烂的微笑。播种后焦急的期盼,干旱中望眼欲穿的苦等,狂风骤雨时手足无措的心颤,一棵苗,八瓣汗,绿豆感动得在晨风中摇曳,甘蔗流着眼泪一节节拔高,棉花吐出白色的云朵。庄稼苏醒着,吟唱出动人的歌谣,歌颂着那些为它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辛苦人。⑦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浸过种,扶过犁,耙过地,割过麦,扬过场。坐在地头,流着汗水,看着庄稼喜人的长势,我的内心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波澜起伏。走在田垄间,拔掉一棵棵稗草,解脱一圈圈黄螺丝,撵走一群群鸟鹊,我感觉到说不清、道不明的自豪。庄稼的喜怒哀乐就是我的悲喜苦忧,庄稼的成长也就是我由岁月青葱到苍颜衰老的蜕变过程。当走过无数的坎坷之路,终于明白,我变得越来越像庄稼。有了庄稼的感觉,我忽然淡定下来,回首向来萧瑟处,看尽天地,自然也无风雨也无晴。⑧在繁扰芜杂的生活中无路可走,在马不停蹄的焦虑时头破血流,在欲念丛生的岁月里心猿意马,在无所事事的日子中万念俱灰……这时,请你跟我走,沿着幽僻的田间小路,心如止水,淡然融入自然,走近绿油油的田地。亲亲苏醒着的庄稼,你会恢复青春活力,重燃生活的希望之火。请记住,我的朋友,在这个世界上,庄稼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敬畏庄稼,就是敬畏我们的生命。(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14.作者笔下的庄稼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15.请阅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说第①段在文章中的作用。16.你如何理解第③段“庄稼的成长是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一句中的“浴火重生”一词?17.请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高粱儿把穗儿扬起,地瓜结成块状,花生麻麻点点,谷穗低头不语,苞米横生枝节……18.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C 2.比喻,把我们割下的一排排麦子比作倒地的战俘,生动形象地写出我们割麦的速度快、数量多,本领高,表现了我们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 3.①父亲是在麦子收割后去世的,他的一生与土地与麦田深深连接在一起。这是千万农人最拙朴的形象;“我”是在乡村长大的,与土地有着不解之缘,更对父亲有着深厚的感情,热爱土地就是热爱父辈。②“我”的命运与故乡紧密相连,表达了“我”对父亲深深的缅怀和对乡村的依恋之情。 4.①父亲一生辛勤耕种,对土地无比热爱,这份情愫深深影响到子女们,使得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②父亲勤劳本分,以温情善良对待着乡亲们,即使被人误解也毫无抱怨。③父亲的宽容,就像沉默的麦田,只懂得付出,而不求回报。④守望麦田其实就是对父亲优秀品质的颂扬和对父亲的深深怀念。【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C.第①并未运用肖像描写;故选C。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一排排麦子瞬间成了倒地的战俘”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割倒的麦子比作战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劳动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瞬间”一词还形容速度极快,表达了我们劳动时的快乐。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暗夜的田埂”更能引人遐想,“守望”“沁人心脾的麦香”其实守望的又何止是麦田呢,还有对父亲无限的思念之情,曾经劳动的欢愉,一家人的温馨,还有这劳动精神的传承,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对父亲的想念,“守望父亲”才是本真。这麦田里,有千千万万与父亲一样的人,他们勤劳朴实,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但他们不亦乐乎,表达了“我”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情。言之有理即可。4.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理解。“麦田的守望”其实就是“守望希望”,而这一切是父亲用一生对我们耳濡目染的。结合第③段“在沉沉的暗夜,我把梦做到故乡的田间,看到了父亲手把手教我犁地的身影”可知是父亲教会我们勤劳肯干;结合第④段“尽管手上磨出过厚厚的一层硬茧,但我还是炼就了割麦的本领。朝阳初升,父亲带着我们兄妹顺着麦垅挥舞着镰刀,一排排麦子瞬间成了倒地的战俘”可知是父亲教我们要磨练自己;结合第⑦段“父亲热爱所有与他接触过的人,温情的性格令人备感亲近”可知父亲教我们要温和待人等等,这些美好品质都是他言传身教的典范,这些都是付出却不图回报的。所以由“父亲热爱麦田”引出“父亲教会我们做人”这样的主题,在“守望麦田”中也“守望着父亲”,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及无限的思念眷恋之情。5.示例:本文通过回忆我看老师刻蜡纸、教书后亲自刻蜡纸的经历,抒发了对淡淡油墨香及那段青春时光的眷恋,表达了传授知识、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和对不忘初心、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的坚守!油墨香,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点明主题。 6.(1)示例:虔诚,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文中指我手捧油印纸张时恭敬的样子,表现了我对饱含油墨清香的纸张的珍视。(2)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洒满月光的校园比作积水空明,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营造出静谧安详的氛围,衬托了我忙碌之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7.示例:随着科技发展,刻蜡纸和油墨印刷已经消失了,但刻印蜡纸的岁月却成了我生命里美好的回忆,让我们找寻到心灵的归宿。表达了对不忘初心、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的坚守。这句话总结全文,卒章显志。 8.示例:文章先记叙我看老师刻蜡纸、教书后亲自刻蜡纸的经历,最后借助议论阐发了对责任、人生态度的思考,卒章显志,突出了对不忘初心、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的赞美及坚守。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深化了文意,使文章富有哲理,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分析】5.本题考查标题的好处。本文由书卷中散发出的淡淡的油墨香回忆起那段刻蜡纸的旧日时光,回忆老师刻蜡纸,后来自己亲自刻蜡纸的经历,抒发了对淡淡油墨香的眷恋,对青春时光的怀念,“我已经将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的传承当作了生命的一部分!不会,也永远不会,面对困难有所退缩。”“那些不忘初心、执着追求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表达了传授知识、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和对不忘初心、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的坚守!以“梦中依稀油墨香”为线索,贯穿全文,升华主题。6.本题考查赏析语句。(1)“虔诚”的意思是恭敬而有诚意。“我虔诚地将纸张铺展在桌面上,不敢用手去抚触,生怕亵渎了似的”表达了作者对油墨纸的爱惜,和对辛苦付出的老师的感谢。(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校园”比作“积水空明”,生动形象写出了夜晚校园的静谧安详,作者生活充实、坚守初心,烘托出作者愉悦幸福的心情。7.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因为“我”小时候使用了老师印制的油印纸,成年后,自己也制作了刻腊纸,虽然现在油墨纸已经消失了,但是在我记忆里,它不会消失。这种生活,让我找寻到心灵的归宿。尤其是那种不忘初心,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也将伴随我一生。这句话总结了全文,深化了文章主旨。8.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及作用。文章前半部分记叙我中学时看老师刻蜡纸、教书后也开始操起刻蜡纸营生的经历,最后“生活中,我们往往要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日日月月年年,难免会使你心生倦怠,坚守也罢,逃避也罢,都不失为一种人生态度。但是,我总觉得,那些不忘初心、执着追求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借助议论阐发了对责任、人生态度的思考,突出了对不忘初心、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的赞美及坚守。“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叙述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传授知识、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和对不忘初心、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的坚守!议论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使读者更能理解和品味出文章的主旨来。9.C 10.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儿比作风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心情愉快,表达了“我”对未来读书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B动作和神态描写,运用了“慌乱”和“看、站、扔、奔”等动词,形象准确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时的意外和惊喜的样子,表明了母亲对“我”的深切思念之情。 11.①孩子已经长大,要离开母亲,母亲内心不舍。②乡村贫瘠,随时不能供孩子读书,母亲内心焦虑。③孩子离家太久,很难相聚,母亲内心思念。④生活劳苦,无法停歇,母亲内心担忧。⑤母亲对过往生活以及故土的怀念。 12.内容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乡村;结构上,以乡村红麻地为线索,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主旨上,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我”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母亲辛苦付出的感恩之情。 13.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文中的母亲把无穷无尽的爱倾注在儿子的身上,尽管一生辛劳,却从不抱怨,这样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解析】9.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甲处:“郑重”指严肃认真,不轻率,通常用于表达对待某事或某人的认真态度。“沉重”则多指心情或气氛压抑、沉重,强调一种负面的情感状态。在文中,作者即将离家远行,向母亲表达自己的决定,这一决定对作者来说意义重大,因此使用“郑重”更为恰当,能够体现作者对这次远行的认真态度和对母亲的尊重。乙处:“凝望”指目不转睛地看,通常用于表达专注、深情的注视。“守望”则含有守候和期望的意味,强调等待和思念的情感。在文中,母亲倚着门框,神情忧郁,她在等待儿子的归来。这里用“守望”更为贴切,因为它不仅描绘了母亲等待儿子的情景,还传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和期待之情。丙处:“落满”通常指某物上布满了另一物,如落满灰尘,强调一种覆盖的状态。“噙满”则专指眼中充满了泪水,即将溢出,用于形容感动或激动时的情感状态。在文中,描述母亲眼中含着泪花,用“噙满”更为合适,因为它能够准确地表达母亲眼中充满泪水的情感,突出母亲内心的激动和感动。丁处:“陡然”表示突然、猛然,强调情感或状态变化的突然性。“忽然”也指突然,但相比之下更侧重于出乎意料。在文中,描述作者突然之间感到心收紧,泪水盈满眼眶,用“陡然”更为贴切,因为它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突然性,强调了这一瞬间作者内心的强烈感受。故选C。10.本题考查赏析句子。A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把“我”的心情比作苍茫大海中的片片风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未来读书生活的期待和愉悦心情。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原本抽象的心情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我”内心的澎湃与激动。同时,这一比喻也表达了“我”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突显出读书在“我”心中的神圣与奇妙。B句: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其中,“慌乱”这一神态描写,准确捕捉了母亲在看到“我”时意外和惊喜的情感反应。而“看、站、扔、奔”等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描写,则生动地再现了母亲在看到“我”后迅速做出反应的情景,使得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些描写不仅形象准确地展现了母亲看到我时的样子,更深入地揭示了母亲对“我”的深切思念之情,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在文章的第①段,当“我”告诉母亲“我要到县城读书去”时,母亲的神情立刻变得忧郁起来。这表明,孩子已经长大,即将开始新的生活阶段,而母亲对于孩子的离开内心充满了不舍和忧虑。因此,母亲忧郁的原因之一是孩子即将离家,她担心孩子在外的生活,也舍不得与孩子分别。在文章第②段中,提到了“村子里的孩子都读不起书”,而“我”能够读书的机会也来之不易。这暗示了乡村的经济条件有限,供孩子读书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母亲深知这一点,因此她内心充满了对孩子未来能否继续读书的担忧和焦虑。在文章第④段中,当“我”再次回到家乡时,母亲看到“我”时表现出了意外的惊喜。这也说明,由于长时间的分离,母亲对“我”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因此,母亲忧郁的原因之三是长时间的分离和难以相聚的思念之情。文章还通过描写母亲在田间劳作的情景,展现了母亲生活的艰辛和劳苦。母亲不仅要面对乡村的贫困,还要承担起繁重的农活。这种生活的压力和劳累也让母亲内心充满了担忧和忧郁。同时,母亲的神情忧郁也可能源于对过往生活以及故土的怀念。文章在描绘母亲的同时,也展现了乡村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的艰辛。母亲可能怀念着过去的日子,尽管那些日子并不富裕,但有着熟悉的人和事,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而现在,随着孩子的长大和离开,这些回忆和故土的情感也变得更加珍贵和难以割舍。12.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从内容方面来看,“乡村红麻地”明确指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在文章第②段中,作者提到“村外,是一片片红麻地”,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广阔的乡村景象。而在第④段中,“我”再次回到家乡,看到“红麻地依旧,郁郁葱葱”,这样的描述不仅使我们对乡村红麻地有了更加生动的视觉印象,也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的宁静和纯朴。母亲在红麻地里的辛勤劳作,以及“我”对红麻地的情感记忆,都成为了文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乡村红麻地”作为标题,准确地反映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结构方面来看,“乡村红麻地”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在文章的开头部分,作者就提到了离开乡村时的回望,看到了“一片片红麻地”,这为后文埋下了伏笔。随着故事的推进,红麻地作为故事发生的重要场所,不断出现在文章中。在第④段中,“我”回到家乡,首先看到的就是“依旧郁郁葱葱的红麻地”,这一描写将“我”与乡村、与母亲的情感重新连接起来。通过“乡村红麻地”这一线索,文章的各个部分得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紧凑的叙事结构。从主旨方面来看,“乡村红麻地”作为标题,也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在文章中,红麻地不仅是乡村的象征,更是母亲辛勤劳动和无私付出的见证。通过描绘红麻地的美丽与生机,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红麻地也见证了母亲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在文章最后一段中,“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达到了高潮,这种感激之情正是基于对乡村红麻地所承载的母爱的深刻理解。因此,“乡村红麻地”作为标题,不仅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也深化了文章的情感表达。1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从文本内容来看,文章中的母亲形象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文中多次提到母亲在红麻地中劳作的场景,以及她看到儿子回家时的惊喜和激动。母亲的爱并不因为儿子的成就或身份而有所改变,也不求任何回报。即使生活再苦再累,她也从未向儿子抱怨或要求什么。这种纯粹、无私的爱,正是冰心所说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母爱。同时,母亲的爱是伟大而深沉的。文中提到,儿子即将离家读书时,母亲虽然内心充满了不舍和担忧,但她还是选择支持和鼓励儿子。她深知读书对于儿子未来的重要性,因此愿意承受一切艰辛和付出,只为了让儿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这种为了子女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是母爱的伟大之处。再联系到生活实践,我们每个人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母亲的爱。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母亲总是那个无条件支持我们、关心我们的人。她不会因为我们的成就而骄傲自满,也不会因为我们的失败而苛责我们。她只是默默地付出,无私地奉献,只希望我们能够过得更好。14.①生长得热烈而执着;②在风吹日晒中变得成熟、稳重、顽强;③成长中张扬个性,辉煌灿烂;④一生平平淡淡,不浮躁,不气馁,无私奉献。 15.①内容上,由“我”长得像庄稼,引出“我”对苏醒着的庄稼的喜爱之情;②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下文,统率全篇。同时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16.“浴火重生”指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用在此处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庄稼面对磨难和危险,热烈而执着地生长,并变得成熟、稳重和顽强的情态。(意近即可) 17.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赋予庄稼们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不同庄稼各有千秋、张扬个性的生长状态,表达了“我”对苏醒着的庄稼的成长之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意近即可) 18.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千法。作者借庄稼面对生长过程中的磨难和危险,依然无所畏惧,在风雨中变得更加顽强,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即人的成长也有困难和挫折,充满着悲喜苦忧,要坦然面对,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希望。(意近即可)【解析】1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结合第③段“一阵秋风秋雨过后,那些美丽动人的面庞就会被风吹得黝黑粗糙起来,从此以后,它们逐渐成熟稳重,突如其来的生命之痛再也不会使它们退缩,风吹日晒的蹂躏更会使它们变得顽强”可知,庄稼在风吹日晒中变得成熟稳重顽强;结合第④段“管不住自己的身心,它们争着劲儿疯长,无限的绿色在天地之间铺展开来,浪漫而又激情满怀。麦子是自然的造化,它们钟情于大地,执着于一生,一任自己饱满、充实,而后快意地化作齑粉”可知,庄稼生长得热烈而执着;结合第⑤段“……大千世界,式样繁多的庄稼各有千秋,它们张扬个性,怡然自得,书写出一部部辉煌灿烂的成长史”可知,庄稼成长中张扬个性,辉煌灿烂;结合第⑤段“它们将大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人们,走过平平淡淡的一生,不浮躁,不气馁,只为他人生活得美好和幸福”可知,它们一生平平淡淡,不浮躁,不气馁,无私奉献。15.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理解分析。内容上,从“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田地里的庄稼,从长相到脾性……我喜欢看庄稼苏醒着的笑脸,喜欢与它们互诉哀肠”可知,由“我”长得像庄稼,引出下文“我”对苏醒的庄稼的描写与喜爱之情;结构上,首句“越来越像田地里的庄稼”与“苏醒的庄稼”题目表现的内容一致,开篇点题,同时引出对下文庄稼的品质特点的描绘,能总领下文,统帅全篇,同时表达对庄稼的喜爱赞美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16.本题考查理解词句。结合第③段“庄稼的成长是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分析,“浴火重生”一词指的是指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在句中,作者用庄稼的浴火重生,表达出庄稼在生长中获得了新的生命。联系句后“一阵秋风秋雨过后,那些美丽动人的面庞就会被风吹得黝黑粗糙起来,从此以后,它们逐渐成熟稳重,突如其来的生命之痛再也不会使它们退缩,风吹日晒的蹂躏更会使它们变得顽强”可知,“浴火重生”一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庄稼面对风吹雨打,热烈而执着地生长,并变得成熟稳重和顽强的情态和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庄稼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7.本题考查赏析语句。题目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结合“高粱儿把穗儿扬起,地瓜结成块状,花生麻麻点点,谷穗低头不语,苞米横生枝节……”分析,“扬起”“低头不语”“横生枝节”等词语都是人的动作情态,现在用来表现各种庄稼的情态,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同庄稼的生长状态,结合第⑤段“大千世界,式样繁多的庄稼各有千秋,它们张扬个性,怡然自得,书写出一部部辉煌灿烂的成长史”可知,这一句表现了不同的庄稼各有千秋,它们张扬个性,怡然自得地生长;同时,这几个结构相同的句子也构成了排比,这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出高粱儿、地瓜、花生、谷穗、苞米等农作物情态,极富气势,表现了它们成长中张扬个性,辉煌灿烂,表达“我”喜欢它们、赞美它们的情感。18.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与理解文章情感主旨。结合第⑦段“庄稼的喜怒哀乐就是我的悲喜苦忧,庄稼的成长也就是我由岁月青葱到苍颜衰老的蜕变过程……看尽天地,自然也无风雨也无晴”可知,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借“物”——庄稼,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庄稼面对生长过程中的磨难危险,依然无所畏惧,在风雨中变得更加顽强,人也要如庄稼一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再联系第⑧段“……这时,……走近绿油油的田地。亲亲苏醒着的庄稼,你会恢复青春活力,重燃生活的希望之火。请记住,我的朋友,在这个世界上,庄稼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敬畏庄稼,就是敬畏我们的生命”可知,作者表达出的情感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也会遭遇困难与挫折,也会充满着悲喜苦忧,我们要坦然面对,我们要更加坚强乐观,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作者想以此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希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