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人要自强 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人要自强 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小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单元 焕发青春活力 第五课 人生当自强(第一课时)《人要自强》
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新授课 1 45分钟
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本课时关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国情教育” 学习主题。要求学生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思想,正确看待生活挫折,具备迎接挑战能力,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
教材分析 本框为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本单元围绕 “焕发青春活力”,引导学生认识自尊、自信、自强对青春成长的意义。本框聚焦自强,从内涵、对个人成长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展开,承接青春相关内容,为后续学习做铺垫,助力学生塑造坚韧品格 。
核心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认识到个人自强与民族、国家紧密相连,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坚定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 道德修养:理解自强内涵,掌握自强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不断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培养坚毅、进取的道德品质 。 健全人格:通过学习,正确认识自我,挖掘自身潜力,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塑造坚韧不拔、自立自主的健全人格 。 责任意识:明晰自强不仅关乎个人,更关系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责任意识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理解自强内涵,深刻领会自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自强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复杂生活情境中始终践行自强精神 。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体验法、反思总结法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8 分钟): 开展 “自强词语接龙大挑战” 游戏。教师先说出一个与自强相关的词语,如 “自强不息”,然后让学生依次接龙,用上一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个词语的开头,且必须是与自强相关的词语,如 “息事宁人” 不符合要求,而 “强学博览” 则可以。规定时间内接龙词语最多的小组获胜,获胜小组可获得小奖品(如带有自强名言的精美书签)。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从这些词语中,我们能感受到自强的力量。那在生活中,自强到底意味着什么,又有怎样的重要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要自强》的学习。” 二、自强内涵探究(10 分钟): 教师用 PPT 展示一些体现自强精神的图片,如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贫困学生在艰苦环境中努力学习、科学家历经无数次失败仍坚持科研等,同时播放一段关于自强者事迹的视频短片。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这些图片和视频中,大家认为什么是自强?自强在这些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时间控制在 5 分钟。 教师总结并讲解:自强是自我勉励、发愤图强,是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更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以残疾人运动员为例,他们克服身体残疾,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在赛场上挑战极限,展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自强的生动体现 。 三、情境模拟与自强对个人成长的作用(15 分钟): 创设两个情境:情境一 “小辉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总是逃避,成绩逐渐下滑,后来在老师鼓励下,他开始主动思考,努力克服困难,成绩慢慢提升”;情境二 “小雨参加学校运动会 800 米项目,跑到一半时体力不支,想放弃,但看到同学们的加油助威,她咬牙坚持,最终跑完并取得不错成绩”。 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对应一个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展现情境中人物的行为表现,表演时间 3 分钟左右。 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分析情境中人物前后行为变化,以及自强对他们成长的作用,如小辉学会主动面对困难,提升学习能力;小雨锻炼了意志,增强自信心。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自强使人自主自立、奋发向上,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内驱力 。 四、小组互助探讨自强对国家发展的意义(15 分钟):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关于国家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成就的资料,如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国高铁技术领先世界等。 各小组围绕资料内容,讨论这些成就背后体现的自强精神,以及自强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将讨论结果写在大白纸上,5 分钟后进行小组展示。例如,航天工作者面对技术难题,不断探索创新,推动航天事业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高铁建设者克服地理环境等困难,打造世界一流高铁网络,促进经济发展 。 教师对各小组展示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自强拼搏,汇聚成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鼓励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而自强的信念 。 五、案例分析与生活中的自强践行(10 分钟): 展示两个案例:案例一是一位农村女孩,家庭贫困,但她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编程,通过网络课程不断提升自己,最终被知名企业录用,实现人生逆袭;案例二是一个创业团队,在资金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不放弃,通过优化产品、拓展市场,成功让企业走上正轨,获得投资。 学生分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通过哪些小事践行自强精神?从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思考。” 各小组讨论 5 分钟后进行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坚持一项体育运动、培养一门兴趣爱好等都是自强的体现,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自强品质 。 六、课堂总结(2 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包括自强的内涵、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践行自强的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接下来一周内,记录自己践行自强精神的三件事,并写下感受,下节课分享 。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趣味游戏成功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情境模拟中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对自强有了较好理解。但在小组互助探讨环节,部分学生对资料分析不够深入,后续可提供更具引导性问题。小组讨论时,个别小组讨论秩序较乱,教师组织引导需加强。整体教学达到一定效果,但在教学细节和引导策略上还有提升空间,需持续改进教学方法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