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小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单元 焕发青春活力 第五课 人生当自强(第二课时)《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新授课 1 45分钟
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本课时关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学生领悟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践行自强不息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
教材分析 本框为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本单元聚焦 “焕发青春活力”,引导学生认识自尊、自信、自强内涵与意义。前一框铺垫自强认知,本框侧重实践,从理想树立、学问本领获取、实干磨砺等方面,引导学生将自强精神落实到行动,助力学生成长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
核心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深刻感悟自强不息精神对国家、民族发展的关键作用,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坚定为国家繁荣而奋斗的信念 。 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自强不息精神,培养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道德品质,面对困难不屈不挠 。 健全人格:通过学习与实践,塑造积极向上、独立自主、敢于挑战的健全人格,正确应对生活挫折 。 责任意识:清晰认知个人自强与民族复兴的紧密联系,主动担当时代责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做自强不息中国人的具体方法,如树立远大理想、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 。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将自强精神内化为自觉行动,克服现实困难,持之以恒践行自强理念 。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体验法、反思总结法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8 分钟): 开展 “自强诗词飞花令” 游戏。教师先说出一句包含 “强” 字且体现自强精神的诗词,如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然后让学生依次接龙,必须是不同的自强诗词。规定时间内接龙成功次数最多的小组获胜,获胜小组可获得小奖品(如带有自强诗词的笔记本)。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从这些经典诗词中,我们感受到了先辈们的自强豪情。那在新时代,我们该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答案。” 二、自强精神与民族发展(10 分钟): 教师用 PPT 展示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面对各种困难(如自然灾害、外敌入侵)时,凭借自强不息精神顽强抗争、不断发展的图片,如古代大禹治水、近代抗日战争时期民众的英勇抵抗,同时播放一段关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历程的动画短视频。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这些历史事件中,自强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它是如何代代相传的?”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时间控制在 5 分钟。 教师总结并讲解: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在困境中崛起、在奋斗中发展。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用行动诠释自强,将这一精神融入民族血脉,不断传承,强化学生对自强与民族发展关系的理解 。 三、情境模拟与树立远大理想(15 分钟): 创设两个情境:情境一 “小宇对未来感到迷茫,学习没有动力,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在一次职业体验活动中,他接触到了航天科技,被深深吸引,从此树立了成为一名航天科学家的理想,开始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情境二 “班级组织未来职业规划主题班会,小美一开始没有想法,在听了同学们的分享后,结合自己擅长绘画的优势,确立了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的目标,制定了学习计划,积极参加绘画培训”。 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对应一个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展现情境中人物的行为表现,表演时间 3 分钟左右。 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分析情境中人物树立理想的过程及理想对他们的激励作用,如小宇找到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小美明确目标,付诸行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青少年要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以理想引领自强之路 。 四、小组互助探讨求真学问、练真本领(15 分钟):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关于新时代各领域优秀人才(如科技创新人才、大国工匠)的事迹资料,介绍他们如何通过努力学习、不断实践,掌握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取得卓越成就。 各小组围绕资料内容,讨论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像他们一样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将讨论结果写在大白纸上,5 分钟后进行小组展示。例如,在学习上,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在兴趣爱好培养上,坚持练习,不断提升技能 。 教师对各小组展示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认识到真学问、真本领是自强的基础,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 五、案例分析与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10 分钟): 展示两个案例:案例一是一位大学生毕业后,放弃城市的舒适生活,回到家乡农村创业,种植特色农产品。在创业过程中,他遭遇资金短缺、技术难题、市场销售不畅等诸多困难,但他没有放弃,通过参加培训学习技术、四处奔波拉投资、开拓销售渠道,最终成功带领乡亲们致富;案例二是一支科研团队,为攻克一项关键技术难题,日夜奋战在实验室,经过无数次实验失败,不断调整方案,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取得突破,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学生分组讨论:“从这些案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通过苦干实干磨砺自己?” 各小组讨论 5 分钟后进行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培养自强品质 。 六、课堂总结(2 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包括自强精神对民族发展的意义,以及做自强不息中国人在树立理想、求学问本领、苦干实干方面的具体做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制定一份 “自强行动计划”,写下自己在未来一个月内,为培养自强品质要采取的具体行动,下节课分享 。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趣味诗词游戏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情境模拟中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对做自强不息中国人有了一定理解。但在小组互助探讨环节,部分学生对如何将案例经验转化为自身行动思考不够深入,后续可提供更多引导性问题。小组讨论时,个别小组讨论进度拖沓,教师时间把控需更精准。整体教学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教学细节和引导策略上仍有提升空间,后续将持续改进教学方法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