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同步练习(含解析)中图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同步练习(含解析)中图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四点,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2025年春节(1月28日)联欢晚会的四大分会场重庆、湖北武汉、西藏拉萨、江苏无锡与北京主会场一起,全国共联欢。读图,2025年春晚会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召开时,室外气温最高的可能是(  )
A. 北京 B. 拉萨 C. 重庆 D. 无锡
3.春晚开始时无锡夜幕已经降临,此刻的拉萨还是白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板块运动 D. 人类活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援时服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其运行周期为(  )
A. 12个小时 B. 一天 C. 一个星期 D. 一年
5.某日,北斗系统监测到我国某地(25.5°N,119.5°E)有滑坡现象,该地的大概位置是(  )
A. B.
C. D.
巴黎奥运会是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地球运动主题】
6.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于当地时间7月26日19:30正式拉开序幕,中国居民在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观看开幕式直播。造成开幕式观看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地球形状 D. 地球大小
7.巴黎奥运会举办期间,地球运行到图中的(  )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新华社洛杉矶2025年4月4日电,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私人”宇航团队4月4日结束人类首次载人绕地球两极飞行任务,宇航员飞越地球两极,从距地面约430公里的高度观察探索两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宇航员从太空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转动 B.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转动
C.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转动 D. 从两极看,地球自东向西转动
9.目前两极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  )
A. 生物多样性减少 B. 海洋污染 C. 海冰减少 D. 水资源短缺
10.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19点30分在巴黎塞纳河举行开幕式,我国观众观看开幕式直播却需要在凌晨1点30分,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个人喜好 D. 海陆分布
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同学们从中国空间站视角看到真实的地球,认识地球的热情也随之高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假设中国空间站经过北极点上空,站内航天员们观察到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A. B.
C. D.
12.看完“天宫课堂”,同学们拿出地球仪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关经纬线的特点正确的是(  )
A. 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 B.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C. 本初子午线是最长的纬线 D. 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2023年9月23日20点,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盛大开幕。亚运会举办时间为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此期间,美丽的杭州将向世界展示中国风采。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3.杭州亚运会期间,地球运行至(  )
A. T1段 B. T2段 C. T3段 D. T4段
14.亚运会举办期间,下列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昼短夜长,白昼渐短 B. 北半球昼短夜长,白昼渐长
C. 北半球昼长夜短,白昼渐短 D. 北半球昼长夜短,白昼渐长
15.亚运会开幕式中,“数字烟花”在杭州的夜空中璀璨绽放,纽约的华人观看开幕式直播时,当地却是晨光熹微。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 地壳运动 B. 地球公转 C. 生活习惯 D. 地球自转
智能光伏“太阳花”可以自动跟踪太阳,使光伏板(“花面”)与阳光始终垂直,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能发电。图为智能光伏“太阳花”,据此完成各小题。
16.智能光伏“太阳花”在白天发电时,“花面”主要转动方向是(  )
A. 自北向南 B. 自南向北 C. 自东向西 D. 自西向东
17.智能光伏“太阳花”的“花瓣”在一年中展开时间最长时(  )
A. 北极出现极昼 B. 西安昼短夜长 C. 新疆秋风瑟瑟 D. 太阳直射赤道
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于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19时30分开始。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巴黎奥运会开幕时,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  )
A. 甲一乙之间 B. 乙—丙之间 C. 丙—丁之间 D. 丁—甲之间
19.中国的观众于北京时间27日凌晨1时30分收看开幕式直播,造成两地观看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①地球的自转
②地球的公转
③两地纬度不同
④两地经度不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如图为公转轨道上地球在甲、乙两处的光照图(阴影为黑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处的光照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B. 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C. B点位于西半球 D. C点正在日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
21.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考察船于2023年11月1日从上海出发,预计2024年4月完成考察任务并返回。2月7日,考察队成功建立了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______(a/b)。
(2)秦岭站濒临的大洋是 ______,当科考队员到达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是 ______(代表动物)。
(3)我国建立的五个南极科考站中,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______站。
(4)我国选择此时段进行南极科考的原因是 ______。
(5)科考过程中,队员们穿着厚实的防风保暖衣物,这是因为南极地区典型的气候特征是 ______、______和干燥。
22.读“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的弧线①和②上画上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同样是极地地区,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很多,其原因是 ______。
①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高
②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
③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
④南极地区没有定居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下列属于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______。
A.B.
C.D.
(4)我国“雪龙号”考察船把南极科考站的生活垃圾转运回国的原因是?
23.2024年8月1日至11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科学考察活动在北极地区展开,旨在探索北极地区的生态变化,保护和减缓气候变化。读北极俯视图(图1)和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在北极俯视图下方的弧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______,位于北极地区的大洋是______洋。
(2)图2中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是______,其公转一周需要______(填时间)。
(3)当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状况时,地球位于图示公转轨道的______处,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
(4)2024年8月1日至11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科学考察活动在北极地区展开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半球。
24.读图,回答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问题。
(1)读图1,从南极上空俯瞰,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朝______(填字母)方向。与南极洲距离最近的大洲是______;大洋甲的名称是______。
(2)读图1,A,B、C三个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的是______(填字母),气候最寒冷的科考站是______(填字母)。其中B科考站在A科考站的______(填方位)。
(3)图2所示四幅图是我国北方某地楼房一年四季正午影子变化图,通过观察可以判断我国科考队员最好应在______(甲/乙/丙/丁)图所示季节到南极地区考察,原因是______。
(4)当科考队员登上南极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是______。
(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相比,年平均气温较低的是______。
25.读极地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极地区图中世界最大岛屿②是 ______岛。
(2)南极地区周边的海域B ______洋、C ______洋、D ______洋。
(3)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①______站。
(4)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覆盖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因此被称为“______”。南极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严寒、______、______。
(5)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______;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 ______。
(6)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 ______(顺时针/逆时针)转动。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时差的相关知识。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位置偏东的地点总是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更先看到太阳,图中D点相对于其他地点位置更偏东,故最先看到日出的是D点.
故选D。
2~3.【答案】C、A
【解析】解:读图可知,四个分会场纬度相近,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春节期间气温较低;北京地处暖温带,冬季气温相对较低;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周围山脉阻挡冷空气,且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无锡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冬季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不高。
故选:C。
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但夏季南北温差不大,普遍高温,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较低。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解:春晚开始时无锡夜幕已经降临,此刻的拉萨还是白天,说明存在时间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区比西边的地区先看到日出,无锡位置偏东,拉萨位置偏西,所以春晚开始时无锡夜幕降临,拉萨还是白天。
故选:A。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自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一般来说,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地球上的时间就有了早晚,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本题考查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4~5.【答案】B、A
【解析】解: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题干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因此其运行周期约为一天。
故选:B。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
认真审题,把握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解: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A选项中点的经纬度约为(25.5°N,119.5°E)。
故选:A。
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依据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南北纬度。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在把握经纬度判读方法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6~7.【答案】B、A
【解析】解: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相同纬度的地区东边的地点早一刻看到日出,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的早晚出现了差别,即时间差异,故造成巴黎和中国开幕式观看时间差异的原因是是地球自转。
故选:B。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自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一般来说,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地球上的时间就有了早晚,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解:巴黎奥运会举办期间为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①北半球的夏至日到秋分日位置之间。
故选:A。
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据图中不同序号的位置解答。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8~9.【答案】C、D
【解析】解: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应呈逆时针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应呈顺时针转动,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故选:C。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结合题意理解作答即可。
解:全球变暖导致极地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海洋污染影响极地;全球变暖加速海冰融化,海冰减少是极地的显著问题;两极地区以固态水为主,水资源丰富,不属于极地面临的环境问题,D符合题意。
故选:D。
极地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有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污染、极冰融化、臭氧空洞等。
本题考查极地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记忆即可。
10.【答案】A
【解析】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法国巴黎开幕式为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19时30分,我国观众却需要在凌晨1时30分观看开幕式,说明存在时间的差异,这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A正确;与地球公转、个人爱好及海陆分布无关,BCD排除。
故选:A。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11~12.【答案】C、D
【解析】解:A.该选项为侧视图,且自转方向不符合北极上空的观察规律,故A错误;
B.该选项未以北极为中心,且自转方向不符合北极上空的观察规律,故B错误;
C.该选项以北极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符合北极上空的观察规律,故C正确;
D.该选项未以北极为中心,且自转方向不符合北极上空的观察规律,故D错误。
故选:C。
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时,地球呈现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时,则呈现顺时针方向旋转。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从不同视角观察地球自转方向的知识内容。
解: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A错误。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B错误。
本初子午线是经线,所有经线长度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C错误,D正确。
故选:D。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认真审题,把握经纬线的特点,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13~15.【答案】C、A、D
【解析】解: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地球运行在秋分(9月23日前后)与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间,此时地球运行在图中的T3段,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赤道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
解:亚运会举办时间为9月23日至10月8日。亚运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白昼渐短。
故选:A。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解: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差异。亚运会开幕式中,“数字烟花”在杭州的夜空中璀璨绽放,纽约的华人观看开幕式直播时,当地却是晨光熹微,地球自转是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
故选:D。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
16~17.【答案】C、A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太阳花”可以自动跟踪太阳东升西落,因此是自东向西。
故选:C。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解:新疆的“智能太阳花”“花瓣”在一年中展开时间最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故A正确;
北半球的夏至日,西安昼长夜短,故B错误;
北半球的夏至日,新疆处于夏季,此时新疆高温,故C错误;
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D错误。
故选:A。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教材知识点读图分析解答此题。
18~19.【答案】B、B
【解析】解:读图可知,2024年7月26日19时30分巴黎奥运会开幕时,地球运行在乙夏至(6月22日前后)和丙秋分(9月23日前后)之间,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示意图的认读,读图分析解答此题。
解:受地球自转影响,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一般来说,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北京比巴黎更靠东,时间更早,因此两地观看开幕式的时间存在差异,B符合题意。
故选:B。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自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一般来说,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地球上的时间就有了早晚,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本题考查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20.【答案】C
【解析】解:A、读图可知,甲地为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的现象,则左下图为北半球的光照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不符合题意。
B、按照逆时针方向,B点比较靠近北极点,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不符合题意。
C、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根据B点的经度位置判断。B点位于110°W,位于西半球,符合题意。
D、图中太阳由左边照射过来,C点所在的是昏线,C点正在日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甲处的光照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B点位于西半球;C点正在日落。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及经纬网的判读等知识,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解答。
21.【答案】a;
太平洋;企鹅;
长城;
此时是南极的暖季,气温较高,出现极昼现象,便于考察;
酷寒;烈风
【解析】(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由材料可知,该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故图中a、b两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呈顺时针的a。
(2)读图可知,秦岭站濒临太平洋。企鹅是南极地区所特有的动物,被称为南极洲的“主人”。
(3)读图可知,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4)我国选择此时段进行南极科考的原因是:此时是南极的暖季,气温较高,出现极昼现象,便于考察。
(5)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气候酷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生态环境脆弱。所以科考过程中,队员们穿着厚实的防风保暖衣物。
故答案为:
(1)a;
(2)太平洋;企鹅;
(3)长城;
(4)此时是南极的暖季,气温较高,出现极昼现象,便于考察;
(5)酷寒;烈风。
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720米。
本题以南极地区示意图和秦岭站为材料,涉及地球自转方向、南极代表动物、极地科考、南极气候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答案】;
B;
D;
为了保护最后一方净土
【解析】(1)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画图如下:
(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烈风,酷寒,干燥;由于南极地区是陆地,地势比北极地区高,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所以比北极地区寒冷;②③正确。南北极的纬度一样高,跟没有定居人口关系不大,①④错误。故选B。
(3)读图可知,A是澳大利亚的袋鼠,B是藏羚羊,是青藏地区的特有动物,C是北极地区的北极狐,D是南极的主人--企鹅,故选D。
(4)南极洲气候寒冷,垃圾降解能力差,生活垃圾转运回国,是为了保护地球上最后一方净土。
故答案为:(1);
(2)B;
(3)D;
(4)为了保护最后一方净土。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和秦岭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据题干中信息解答。
本题以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自转方向、南极气候比北极寒冷原因、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和南极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23.【答案】;北冰;
太阳;一年;
④;夏至;

【解析】(1)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站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如图所示如下:
位于北极地区的大洋是北冰洋,是世界面积最小的大洋。
(2)地球围绕着太阳在公转,故图2中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是太阳,公转一周需要一年。
(3)当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状况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读图可知,④地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的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按照逆时针方向自转,①是秋分日,②是冬至日,③是春分日。
(4)从春分日3月21日到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故2024年8月1日至11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科学考察活动在北极地区展开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故答案为:(1);北冰;
(2)太阳;一年;
(3)④;夏至;
(4)北。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周期是一年。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
本大题以北极俯视图和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自转的方向、公转的周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二十四节气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24.【答案】a;南美洲;太平洋;
B;C;东北;
甲;此时南极地区处于暖季,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有利于科考;
企鹅;
南极地区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及读图分析可知,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转动,顺时针是朝a方向转动;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图中甲为太平洋。
(2)由图可知,A、B、C三个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的是位于极圈外的B长城站,AC科考站位于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C站纬度位置最高,气温最低,气候最寒冷。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知,图中B科考站在A科考站东北方向。
(3)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气温较高,此时间南极圈是极昼期,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科学家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是斜射,影子长,故选择甲图,其余图示影子不如甲图长。
(4)当科考队员登上南极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是企鹅。企鹅是南极地区的典型动物,它们耐寒性极强,能够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生存,其憨态可掬的形象也成为了南极的标志性象征之一。
(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相比,年平均气温较低的是南极地区,原因是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陆地的比热容较小,散热更快,而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海洋的比热容大,温度相对更稳定;南极大陆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较高的海拔加剧了南极的寒冷程度;南极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冰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使得地面吸收的热量很少,进一步降低了气温;南极地区周围存在强大的南极环流,它阻碍了低纬度热量向高纬度的输送,使得南极地区热量难以得到补充。
故答案为:
(1)a;南美洲;太平洋;
(2)B;C;东北;
(3)甲;此时南极地区处于暖季,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有利于科考;
(4)企鹅;
(5)南极地区。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转动。与南极洲距离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域,周围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
(2)图中A、B、C三个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的是B长城站,气候最寒冷的科考站是C。其中B科考站在A科考站的东北。
(3)图2所示四幅图是我国北方某地楼房一年四季正午影子变化图,通过观察可以判断我国科考队员最好应在甲图所示季节到南极地区考察,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处于暖季,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有利于科考。
(4)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相比,年平均气温较低的是南极地区。
本题以南极地区为材料,涉及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南极科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5.【答案】格陵兰;
大西;印度;太平;
昆仑;
冰雪高原;干燥;烈风;
北极熊;企鹅;
顺时针
【解析】(1)读图可知,北极地区图中世界最大岛屿②是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
(2)读图可知,南极地区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周围被B大西洋、C印度洋和D太平洋包围。
(3)读图可知,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①是昆仑站,纬度最高。
(4)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覆盖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因此被称为“冰雪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酷寒、干燥和烈风,是南极地区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这里年平均气温达-30℃,被称为世界的“寒极”;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这里还是世界上风速最大、风力最强劲的地区,被称为“风库”。
(5)根据所学可知,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
(6)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故答案为:(1)格陵兰;
(2)大西;印度;太平;
(3)昆仑;
(4)冰雪高原;干燥;烈风;
(5)北极熊;企鹅;
(6)顺时针。
(1)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南极大陆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代表动物企鹅。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秦岭站。
(2)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地区虽然不像南极地区那么严寒,但大部分地区也是终年冰封。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中国在北极的科考站是黄河站。
(3)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本大题以极地地区图为材料,涉及极地地区的位置、科学考察站、资源和代表动物等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认知。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