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同步练习(含解析)中图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同步练习(含解析)中图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分。
1.合肥(31.7°N)某校四位学生利用圭表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观测发现,从3月20日至12月21日,正午日影( )
A. 一直变短 B. 一直变长 C. 先变短后变长 D. 先变长后变短
2.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10月26日在酒泉成功发射,12月21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2024年2月9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除夕夜在中国空间站给大家拜年。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航天员出舱活动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靠近( )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南回归线 D. 南极圈
3.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10月26日在酒泉成功发射,12月21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2024年2月9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除夕夜在中国空间站给大家拜年。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地球公转到(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二十四节气凝聚中国古人智慧,描写节气的诗词蕴含丰富的地理知识,唐代诗人刘长卿写道:“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文意:某日昼夜均分一半,桃花初开的稍寒天气,燕子开始从南方飞回)”结合所学完成各小题。
4.该诗句描绘的景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
A. 春分 B. 夏至 C. 白露 D. 立冬
5.该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和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分别是(  )
A. 向北移动,昼渐短 B. 向南移动,昼渐短 C. 向北移动,昼渐长 D. 向南移动,昼渐长
6.二十四节气的更替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板块运动 D. 海陆变迁
气候学上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等于或低于10℃算是入冬,冬季气温降低,人们穿衣服增多,天气开始变干燥。下图为2024年10月25日中国秋冬进程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7.10月25日我国郑州处于(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8.该日,当北京已入冬,海南仍处于夏季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差异 B. 海陆差异 C. 地形起伏 D. 植被差异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5年蛇年是中国的第一个非遗春节。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各小题。
9.2025年春节(1月29日)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 ①位置 B. ②位置 C. ③位置 D. ④位置
10.2025年春节这天(  )
A. 北半球正处于春季 B. 北半球物体影长达到一年中最长
C. 西安市昼短夜长 D. 太阳直射赤道
11.传统节日美食反映当地民俗文化。下列活动为西安当地春节传统美食制作的是(  )
A. 摇元宵 B. 包水饺
C. 打月饼 D. 包粽子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非遗总数达44项位居世界第一。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各小题。
12.2025乙巳蛇年春节时间是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13.春节到元宵节2月12日期间,大庆市的昼夜长短变化和昼夜长短情况为(  )
A. 昼渐长夜渐短,昼长于夜 B. 昼渐短夜渐长,昼长于夜
C. 昼渐长夜渐短,昼短于夜 D. 昼渐短夜渐长,昼短于夜
14.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 B. 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C. 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D. 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
冬季,民间有“数九”的说法,从冬至日算起,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做“二九”,以此类推一直到“九九”。《九九歌》也广为流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地区最符合《九九歌》描述现象的是(  )
A. 黄河中下游 B. 长江中下游 C. 珠江三角洲 D. 三江平原
16.“数九”期间,该地区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
A. 一直降低 B. 一直升高 C. 先升高再降低 D. 先降低再升高
17.“数九”期间,我国昼夜长短及变化特征为(  )
A. 昼短夜长,昼逐渐增长 B. 昼短夜长,昼逐渐缩短
C. 昼长夜短,昼逐渐增长 D. 昼长夜短,昼逐渐缩短
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是亚洲西部的一个阿拉伯国家。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举行。结合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玲玲想找到卡塔尔在世界的位置,她最好查找(  )
A. 世界地形图 B. 世界气候图 C. 世界政区图 D. 非洲政区图
19.卡塔尔当地的居民所属的人种及信仰的宗教(  )
A. 黄色人种,佛教 B. 黑色人种,基督教
C. 混血人种,犹太教 D. 白色人种,伊斯兰教
20.卡塔尔的气候特征是(  )
A. 炎热干燥 B. 炎热多雨 C. 寒冷干燥 D. 寒冷多雨
21.去卡塔尔观看比赛,你可能品尝不到的当地特产是(  )
A. 椰枣 B. 羊肉 C. 海鲜 D. 葡萄
22.世界杯期间,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A. 日本昼长夜短 B. 澳大利亚正值夏季 C. 印度正值雨季 D. 长江进入汛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3.2025年3月4日~11日,全国两会在北京(40°N,116°E)召开。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东、西半球看,北京位于______半球;从高、中、低纬度看,北京位于______纬度。
(2)两会召开期间,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______段(填字母),两会的召开体现了北京具有______中心的城市职能。
(3)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庄严神圣,升国旗时间与日出时间同步。今年两会开幕日和闭幕日,哪一天升旗更早?试说明原因。
24.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有重要意义。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______。
(2)据考证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这与该流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有关,从所处的低、中、高纬度地区来看,该流域处于______地区,四季变化明显;大雪节气该流域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
唐诗《夏至五月中》:“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注:五月为农历。
(3)诗句所描述的区域“五月中”气温高低情况是______,其原因是此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半球,该区域获得的______较多。
(4)图中②④河段易发生凌汛,简述其原因。
25.2024年9月10~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水考察了伏羲庙、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麦积山石窟,了解当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特色现代山地果业等情况。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水期间,天水正值______季(季节),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上的______段(填字母),此时天水的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______(长/短),太阳直射点即将移动到______上。
(2)天水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地区。
(3)南山花牛苹果基地是全国规模较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果农通过科学种植管理,使得花牛苹果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分析天水种植花牛苹果的有利自然条件。(至少回答两点)
(4)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天水时了解到引洮供水工程,洮河是______(河流)的支流,该工程缓解了天水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26.读经纬网图,结合五带划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地点的经纬度:A ______,C ______。
(2)图中阴影区域面积较大的是 ______。
(3)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A点附近处于 ______(极昼/极夜),此时,是北半球的 ______日。
(4)图中C点在A点的 ______方向,B点在A点的 ______方向,D点在南极点的 ______方向。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意义相关知识。
据所学知识可知,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合肥市影子达到一年最短,冬至则与之相反,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所以从3月20日至12月21日,合肥的正午日影先变短,后变长。
故选C。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相关知识。
12月21日宇航员出舱活动,接近冬至日,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最接近南回归线
故选C。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
由题意可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于10月26日在酒泉成功发射,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秋分日与冬至日位置之间,因此发射时地球公转到C处。
故选C。
4~6.【答案】A、C、A
【解析】解: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每一个季节有三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一年划分了二十四格节气。诗句“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燕子)不辞桃花寒。”中可以看出此时昼夜等长,且桃花盛开燕子从南方飞回来,说明是春分日,故A正确;
夏至和白露昼长夜短,立冬昼短夜长,故BCD错误。
故选:A。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并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节气的变化及其特点,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
解: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移向北半球,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由于北京位于北半球,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产生的现象,理解解答即可。
解:二十四节气的更替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其周期是一年。
故选:A。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7~8.【答案】C、A
【解析】解:10月25日是北半球郑州的秋季,此时南半球是春季。
故选:C。
北半球的春季是3、4、5月,夏季是6、7、8月,秋季是9、10、11月,冬季是12、1、2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本题考查南北半球的季节划分,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解答即可。
解:读图可知,全国季节分布自南向北入冬越来越早,因自南向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入冬日期就越早,北京位于我国北方,海南位于我国南方,当北京已入冬,海南仍处于夏季,主要是受纬度的影响。
故选:A。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和海陆位置等。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9~11.【答案】C、C、B
【解析】解:1月29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冬至日与春分日位置之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③位置。
故选:C。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25年春节为1月29日,北半球处于冬季,此时太阳直射点介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西安市昼短夜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物体影长达到一年中最长。
故选:C。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宵是元宵节美食;水饺是北方地区(西安)的美食;月饼是中秋节的美食;粽子是南方地区的美食。
故选:B。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不同地区的传统节日美食也不相同。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理区域的饮食习惯,牢记即可。
12~13.【答案】D、C
【解析】解:1月29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位置之间,位于公转轨道④段。
故选:D。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解:春节1月29日到元宵节2月12日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冬至日与春分日位置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直射点向赤道移动,北半球(大庆市)昼渐长夜渐短,且昼短夜长。
故选:C。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14.【答案】B
【解析】解: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这是由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和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为一年(约365天);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周期性变化的结果。综上所述,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15~17.【答案】A、D、A
【解析】解:黄河中下游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这里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该地区冬季寒冷河流结冰,春季回暖明显,符合《九九歌》中“冰上走”“沿河看柳”等描述,故A正确;
长江中下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宅地区冬季较温和,河流结冰罕见,故B错误;
珠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冬季河流无结冰现象,故C错误;
三江平原纬度位置较高,冬季寒冷;该地区非传统农耕文化核心区,民谣流传较少,故D错误。
故选:A。
在中国的民间习俗中,人们习惯从冬至(12月22日前后)起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个“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做“二九”,以此类推。我国某区域的,“九九歌”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本题考查了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
解:《数九歌》主要是华北地区对从冬至开始向后81天的形象描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花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但地面热量持续散失,气温先降至三九、四九最低,之后逐渐回升,故气温变化为先降低再升高,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
解:“数九”是从冬至(12月22日前后)开始,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数九期间地球运行在冬至和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但整个数九期间仍为昼短夜长,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
18~22.【答案】C、D、A、D、B
【解析】解:依据各种地图的作用,要想找到某国家的准确位置,最好查找世界政区图,C正确;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不能反映国家分布情况,AB错误;非洲政区图只显示非洲国家分布,D错误。
故选:C。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
本题考查地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
解:卡塔尔位于西亚地区,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普遍信仰伊斯兰教,D正确。
故选:D。
西亚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联系亚洲、欧洲和非洲,所以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西亚地区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人种和宗教的分布,结合所学知识点和自己的所见所闻解答即可。
解:卡塔尔位于西亚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A正确。
故选:A。
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夏季非常炎热,不适宜举办足球比赛;而冬季相对温凉,适宜举办足球比赛。
本题主要考查卡塔尔的气候特点,要分析理解解答。
解:卡塔尔是西亚地区的国家,临近波斯湾,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可能品尝到的当地特产是椰枣、羊肉、海鲜;葡萄属于温带水果,在卡塔尔品尝不到,因此D正确。
故选:D。
西亚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受气候影响,灌溉农业地位重要,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大麦,经济作物棉花、烟草等;畜产品和干鲜果品重要,是出口产品,如椰枣、油橄榄、紫羔羊,安卡拉山羊等。耕地集中在沿海、河谷和绿洲带,山地、高原草原牧场以畜牧业为主,农产品自给率低,成为世界农牧产品主要进口区之一。
该题考查了卡达尔的主要农产品,需理解卡塔尔的自然环境及农业特点。
解: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举行,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世界杯期间是北半球冬季,日本昼短夜长,A错误;澳大利亚正值夏季,B正确;印度正值旱季,C错误;长江进入枯水期,D错误。
故选:B。
6月12日至7月13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6、7月份是南半球的冬季,是北半球的夏季;印度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6-9月,盛行西南季风,是雨季;6、7月份长江进入汛期。
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理解解答即可。
23.【答案】东;中;
D;政治;
闭幕日升旗更早;原因是3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昼长逐渐变长,日出时间提前,因此闭幕日升旗更早
【解析】读图可知,(1)北京的经纬度为(40°N,116°E),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位于东半球;北京位于30°N~60°N之间,位于中纬度地区。
(2)两会召开期间是3月4日~11日,地球运行在冬至(12月22日前后)到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D段;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是国家政治活动,体现北京是政治中心。
(3)两会召开时间是3月4日~11日,两会开幕日和闭幕日中闭幕日升旗更早,原因是3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昼长逐渐变长,日出时间提前,闭幕日升旗更早。
故答案为:
(1)东;中;
(2)D;政治;
(3)闭幕日升旗更早;原因是3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昼长逐渐变长,日出时间提前,因此闭幕日升旗更早。
(1)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3)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本大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东、西半球划分,高中低纬度判断、地球公转、北京的职能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24.【答案】一年;
中纬度;昼短夜长;
气温高;北;太阳光热或太阳辐射;
黄河有结冰期;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解析】读图可知,(1)地球公转是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其周期是一年或365天。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地理现象,也使得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成为可能。
(2)黄河中下游流域位于30°N~40°N附近,属于中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四季变化明显。大雪节气是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前的一个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黄河中下游流域位于北半球,所以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3)诗句描述的是夏至附近(农历五月中),此时北半球处于夏季,气温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所以气温较高。
(4)凌汛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河流有结冰期,二是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图中②④河段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于 0℃,河流有结冰期;并且这两个河段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初冬或初春季节,下游河段先结冰或后融冰,冰凌堵塞河道,就容易发生凌汛现象。
故答案为:
(1)一年;
(2)中纬度;昼短夜长;
(3)气温高;北;太阳光热或太阳辐射;
(4)黄河有结冰期;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1)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2)低纬度地区是指0°~30°之间的地区,中纬度地区是指30°~60°之间的地区,高纬度地区是指60°~90°之间的地区。
本大题以二十四节气和黄河流域图为材料,涉及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答案】秋;a;长;赤道;
北方;
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山区利于排水,适宜果树种植;
黄河
【解析】(1)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水期间是2024年9月10-11日,北半球的天水正值秋季。此时接近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读图可知,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上的a段,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天水的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长,太阳直射点即将移动到赤道上。
(2)天水属于甘肃省,位于黄土高原西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
(3)苹果是温带水果。天水种植花牛苹果的有利自然条件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有渭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山区利于排水,适宜果树种植。
(4)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解决的主要措施是跨流域调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天水时了解到引洮供水工程,洮河是黄河的支流,该工程缓解了天水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故答案为:(1)秋;a;长;赤道;
(2)北方;
(3)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山区利于排水,适宜果树种植;
(4)黄河。
(1)在北半球,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之后太阳光线向北移动,6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之后太阳光线向南移动,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太阳光线继续向南移动,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
(2)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分布南丰北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之一是跨流域调水;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之一是修建水库等。
本大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公转运动图的判读、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我国四大地理区、北方地区的河流等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6.【答案】80°S,10°W;70°S,30°W;
②;
极夜;夏至;
西北;正北;正北
【解析】(1)读图可知,此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沿着纬线顺时针为正东。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可判定,A点的经纬度是(80°S,10°W),C点的经纬度是(70°S,30°W)。
(2)纬度和纬线长短的关系是纬度越低,纬线圈越长。读图可知,阴影①和阴影②所跨经纬度数相同,但阴影②所在纬线长,面积较大。
(3)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以内会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会出现极夜现象。A位于南极圈以内,所以会出现极夜。
(4)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C在A的西北方向;B和A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所以B位于A的正北方向;南极点的四周都是朝北的,所以D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
故答案为:
(1)80°S,10°W;70°S,30°W;
(2)②;
(3)极夜;夏至;
(4)西北;正北;正北。
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在把握经纬度的判读方法、方向的判定、经纬线的特点、二分二至日的划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