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教科版(2024)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材解读】教科版(2024)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汇报人:
时间:
目录
Contents
一、教材整体概览
01.
02.
二、新旧教材内容梳理对比
四、新教材学习目标
04.
三、新教材单元梳理
03.
05.
五、新教材教学方法探讨
六、教学建议
06.
01
一、教材整体概览
Start of a New Part
一、教材基本信息
单元构成
共计2个单元(造房子、地球家园),13个课题,含单元小结及科学阅读,内容丰富,结构完整。
版本与年级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适配学生认知发展阶段,奠定科学启蒙基础。
编写特点
注重情境化、探究性、实践性,融入跨学科元素,如劳动教育、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养。
核心主题
以“家园”为线索,从“小家”到“地球大家园”,涵盖自然现象、生物与环境,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02
二、新旧教材内容梳理对比
Start of a New Part
旧教材目录展示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旧教材第一单元包含7节内容,主要围绕地球家园展开,涵盖自然现象、动植物等知识点,为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家园提供基础框架,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家园的初步认知。
第二单元:材料
旧教材第二单元包含6节内容及科学阅读,聚焦于材料的特性、用途等,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材料,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观察能力和初步探究意识。
新教材目录展示
第一单元:造房子
新教材第一单元包含6节内容、单元小结、科学阅读,以“造房子”为主题,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动手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造房子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二单元:地球家园
新教材第二单元包含7节内容、单元小结、科学阅读,对地球家园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和拓展,增加了更多与地球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地球家园。
目录变化概述
单元顺序调整
新旧教材单元顺序互换,旧教材第一、二单元在新教材中变为第二、一单元,这种调整可能是为了更好地衔接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教材内容的逻辑性更强,更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
内容概览
新旧教材均为2个单元、13个课题,课题数量保持一致,但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新教材将第一、第二单元顺序做了调整。
第一单元变为造房子,“造房子” 单元引导学生从观察动物的家、我们的家及家里的物品入手,认识常见材料,学会设计并建造小房子,通过展示和评价反思改进。
第二单元变为地球家园,“地球家园” 单元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景物、校园自然现象、空气特征、不同天气和季节的变化,以及太阳与月亮的相关知识,培养观察和记录能力,增强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教材还包含科学阅读拓展知识面。
第一单元对比
(旧:我们的地球家园;新:造房子)
分节对比
旧教材无对应内容,新教材1-6节及单元小结、科学阅读为新增内容,新教材以“造房子”为主题,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到建造过程等方面展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视野。
内容梳理对比
第二单元对比(旧:材料;新:地球家园)
分节对比
新教材1-7节及单元小结、科学阅读与旧教材对应节内容进行对比,新教材在保留部分旧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拓展,增加了更多与地球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通过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和应用知识。
相同点
主题与领域覆盖
新旧教材均围绕“地球家园”“材料”等主题展开,涵盖多科学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自然世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基本能力培养
新旧教材都注重观察、记录、思考等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实验、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不同点
编写依据与理念
旧教材依据当时的课标与理念编写,而新教材依据2022版课标及新教育理念,融入多种主题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
2024 版采用 “大单元 + 四板块(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结构,以情境化、体系化、跨学科方式组织活动 。
教材结构
1.新教材与旧教材内容差别较大,只有5个课题与旧教材相关,其它都为新增内容。
2.新教材整册书的主题更加明确,以“家园”为主题展开,通过小家拓展到地球大家园。
内容优化
新教材对“地球家园”“材料”单元内容进行了优化处理,增加了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和实践活动,使教材内容更具时代性和实用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新增的单元小结,可以综合单元所学,帮助学生系统的复习、记忆、应用。

03
三、新教材单元梳理
Start of a New Part
第一单元:造房子
核心主题
从“家”的建造切入,认识材料、学习设计与实践,培养工程思维与动手能力。
单元课题及逻辑线索
动物的家 —— 观察自然中的“建造”(材料:自然物);我们的家 —— 对比人类房屋的材料(金属、砖瓦等);家里的物品 —— 材料分类与应用(金属、塑料等);
设计小房子 —— 明确任务与方案规划;
建造小房子 —— 动手实践与改进;
“小房子”展示会 —— 评价与反思,层层递进。
单元特色
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线,从观察到设计再到制作,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与动手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第二单元:地球家园
核心主题
探索地球家园的自然现象与生物环境,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
单元课题及逻辑线索
地球家园有什么 —— 认识地球的整体面貌(从太空看地球、地球仪);
我们的校园 —— 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局部到整体);
我们周围的空气 —— 探究空气的特征与重要性;
不同的天气 —— 描述天气现象及对生活的影响;
不同的季节 —— 感知季节变化与动植物的关联;
太阳与白天 —— 观察太阳位置变化及作用;
夜晚的月亮 —— 记录月相变化及文化意义。
单元特色
以“观察 - 记录 - 分析”为核心,串联地球家园的多维度知识,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
04
四、新教材学习目标
Start of a New Part
单元具体目标
造房子单元
识别动物的家与人类房屋的材料差异;
掌握材料的分类方法(金属、塑料等);
能设计并使用至少两种材料建造稳固、通风的小房子;通过展示与评价,学会反思与改进,达成单元学习目标。
地球家园单元
描述地球家园的组成(动植物、空气、天体等);
记录天气、季节、太阳与月亮的变化特征;
理解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联;
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提升科学素养。
单元具体目标
Here’s the Key Information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
认识常见材料的特征、地球家园的组成(生物、天气、天体等),构建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分类、设计等活动,发展归纳与推理能力,提升科学思维水平。
探究实践
掌握观察、记录、动手制作(如造房子)、合作交流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态度责任
形成保护地球家园、尊重自然的意识,培养劳动精神与创新意识,提升科学素养。
与 2022 年课程标准的契合度(核心要点)
科学观念培养
紧扣课标 “认识自然世界基本物质和现象” 要求:
“造房子” 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材料特性(如金属、自然物的差异);
“地球家园” 单元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多样性与变化性(如天气、季节、天体现象),形成初步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锻炼
呼应课标 “培养比较与分类等思维方法”:
教材通过对比活动(如动物与人类建家材料的差异、不同季节现象的区别),强化学生的比较与归纳能力。
探究实践能力提升
落实课标 “初步探究实践能力” 目标:
两单元均设计丰富实践活动(如收集空气、制作小房子、观察月相),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方法。
态度责任树立
契合课标 “激发探究兴趣与社会责任” 要求:
通过自然观察与实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借助 “地球家园” 主题,强化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心。
热爱自然,保护地球家园
价值体现
通过“地球家园”单元,认识地球是动植物共同的家园,树立“亲近自然、守护家园”的意识,培养环保意识。
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家精神
精神内涵
以“科学家这样做”(袁隆平事迹)为榜样,理解科学探索的持续性与奉献精神,培养科学精神。
培养劳动意识与合作精神
劳动价值
在“造房子”实践中体会劳动的价值,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分工与互助,培养劳动意识与合作精神。
激发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激发方式
从“动物的家”到“未来房屋材料”,从“月相变化”到“神话传说”,引导学生对自然与科学保持兴趣,培养探究欲望。
05
五、新教材教学方法探讨
Start of a New Part
观察与记录法
观察要点
观察动物的家、校园自然现象、月相变化等,用文字、图画或表格记录,如“太阳位置观察笔记”“天气特征记录单”,培养观察与记录能力。
示例说明
例如:
连续一周记录月亮形状,总结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动手实践法
实践要点
结合“造房子”单元,通过收集材料、设计图纸、搭建模型等实践,理解材料特性与结构稳定性,培养动手能力。
关键提示
在试错中学习,如调整房屋门窗位置以保证通风,提升实践能力。
合作要点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房子”设计与建造,通过展示会分享思路,在互评中完善方案,培养合作能力。
合作与交流法
交流要点
课堂研讨,如“不同材料的优缺点对比”“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培养交流能力。
资料利用
利用“科学阅读”板块(如世界各地的房屋、月亮神话)拓展知识面,提升知识储备。
自主查阅
鼓励自主查阅,如远古人类房屋、动物过冬方式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查阅资料与拓展法
06
六、教学建议
Start of a New Part
教学策略
情境化教学
以“给小动物造一个家”“地球家园探秘”等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探究式学习
减少直接讲授,多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如“摸一摸金属和木头的区别”)、动手尝试(如“用不同材料搭建房屋框架”),培养探究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如“家里的物品用了哪些材料”“今天的天气适合穿什么衣服”,提升教学实效性。
跨学科融合
结合语文(月亮神话传说)、美术(设计房屋图纸)、劳动(收集废旧材料)等学科内容,提升综合素养。
教学资源利用
多媒体资源
利用图片、视频展示“极地冰屋”“喜马拉雅山脉、蓑羽鹤”等学生难以直接观察的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教材资源
充分使用单元小结、科学阅读、记录单等板块,强化知识梳理与拓展,提升教学效果。
校本资源
开发校园观察角(如种植区、气象观测点),结合本地自然环境设计活动(如北方侧重“冬季动物”,南方侧重“雨季植物”),提升教学针对性。
分单元教学提示
造房子单元
提前准备安全工具(儿童剪刀、橡皮泥等),强调操作安全;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材料,鼓励创新(如用秸秆、纸板等替代传统材料),培养创新意识。
地球家园单元
引导学生长期观察(如季节变化需贯穿学期),培养耐心与持续性;结合“世界地球日”等节点,设计“保护空气”“节约资源”等实践活动,提升环保意识。
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观察、实践、合作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搭建”“记录是否完整”),及时反馈,促进学习。
形成性评价
通过“小房子”作品、观察记录手册、课堂发言等,综合评估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提升评价科学性。
鼓励性评价
对学生的创意(如“用废旧塑料瓶做窗户”)和反思(如“房屋不稳的原因分析”)给予肯定,激发学习积极性。
Thank You
汇报人:
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