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9.1认识调解与仲裁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9.1认识调解与仲裁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课题 9.1
学习目标
1.明确解决纠纷存在多种途径,注意把握调解的种类。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特点与优势。
3.面对纠纷时,能够选择合法的解决纠纷的方式或途径,并对相关案例作出科学分析。
环节一
以和为贵选调解
1.多元纠纷解决的途径
(1)发生纠纷时,先自行协商,通过和解达成合意,解决纠纷;
(2)无法和解时,人们还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开始建设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充分发挥其在线咨询、评估、调解、仲裁的功能,为纠纷主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一、以和为贵选调解
(1)含义
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
(2)分类
2.调解
(1)含义: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下进行的调解,被誉为伟大的“东方经验”。
(2)要求: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收取任何费用。
(3)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4)效力:①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②双方当事人还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经审查裁定调解协议有效的,若一方当事人未依协议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3.人民调解
相关链接:枫桥经验
(1)在人民调解方式的探索与深化方面,追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是典型代表。
(2)要求充分珍惜、大力推广、不断创新“枫桥经验”,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
(3)“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不断得到新发展,形成了党领导下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和方法,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保障发展。
小冯租住小贾房屋期间,双方因破裂水管的维修、赔偿问题发生争执,互不相让。小冯欲根据租房合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贾修好水管、支付维修费用并赔偿因水管破裂而造成的财产损失。邻居王大妈觉得为这点小事就去诉讼耗时费力,便耐心开导说服二人,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协议约定由小贾在三天内请人修好水管并支付维修费用,小冯则不再主张赔偿财产损失。
【任务1】小组商议:事例中的哪种纠纷解决方式更好?为什么?
各退一步,以和为贵!
【情境1】
议学活动一
提示: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通过和解达成合意,解决纠纷;也可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本事例就是通过调解方式来解决纠纷的。诉讼方式可能导致双方当事人伤和气,相比之下,调解往往成为当事人解决纠纷的优先选择,化解矛盾,避免了人力、精力、财力成本的过度消耗与司法资源的浪费。
议学成果一
【任务1】小组商议:事例中的哪种纠纷解决方式更好?为什么?
某化工厂排放废水,污染了农民甲、乙、丙、丁的农田,使四户农民所种庄稼分别减产40%、50%、60%和65%。经诉前协商未果,四位农民先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院审判员的主持下通过调解,化工厂同甲、乙、丙三户达成赔偿协议。当人民法院向农民丁送达调解书时,丁以未参加调解和赔偿数额偏低为由不服,再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任务2】小组讨论:调解书对丁是否有效?
【任务3】农民丁是否有必要再行起诉?
【情境2】
议学活动二
提示:该调解书对丁无效。因为调解必须在尊重当事人的权利的基础上进行,达成调解协议,才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在本案中,丁既未参加调解,也不同意调解协议确定的赔偿数额,化工厂同农民甲、乙、丙三户所达成的协议,对农民丁不具有法律效力。
议学成果二
【任务2】小组讨论:调解书对丁是否有效?
【任务3】农民丁是否有必要再行起诉?
提示:农民丁没有必要再行起诉。因为农民丁已经就化工厂污染造成其庄稼损害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依法审理,作出判决,所以农民丁不必再行起诉。
调解的类型 主持者 法律效力
诉讼调解 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根据调解协议制作的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后,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诉讼外调解 人民
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行政
调解 国家行政机关 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不具有强制执行能力)
仲裁
调解 仲裁机构 达成的调解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裁决书,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具有强制执行能力)
注意:有约束力不代表有强制执行力。
核心归纳
环节二
便捷经济选仲裁
二、便捷经济选仲裁
1.仲裁的种类
仲裁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途径,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等。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三条 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2.商事仲裁
当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双方可以将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商事仲裁。
适用场合
协议仲裁制度(前提):申请仲裁必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
或裁或审制度: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一裁终局制度: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委员会或人
民法院不予受理。
【名词点击】“一裁终局”
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在劳动争议仲裁中,劳动者对一裁终局不服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是用人单位不能。
3.仲裁的特点
(1)便捷、经济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与诉讼的两审终审制相比,有利于缩短纠纷解决时间、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如一方当事人不自觉履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议学活动
【任务】独立思考:以上哪些纠纷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为什么?
提示:小何与开发商的纠纷是平等主体间的合同纠纷,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小郭与小慧关于孩子抚养权归属的纠纷属于平等主体间的人身权纠纷,不能通过仲裁方式解决;某企业因发明专利申请被驳回与行政机关发生的争议,属于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通过仲裁方式解决。
小何因所购商品房存在质量问题与开发商发生纠纷。
小郭和小慧在离婚过程中因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发生争执。
某企业因发明专利申请被驳回与行政机关发生争议。
【情境】
商事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
适用
范围
与诉讼的关系
申请
效力
解决的是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的纠纷
解决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
在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劳动争议诉讼不经仲裁程序,不得直接向法院诉讼
申请必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
当事人双方不需要事先订立仲裁协议
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并非终局,当事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核心归纳
认识调解与仲裁
以和为贵选调解
便捷经济选仲裁
含义
种类
类型
或裁或审
协议仲裁
一裁终局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仲裁调解
诉讼外调解
诉讼调解
商事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
仲裁
特点
课堂小结
农村承包合同仲裁
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1.某街道一位68岁的清洁工李某因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环境中工作而突发重病。用工单位以李某已68岁,没有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为由,拒绝按照工伤予以赔偿。李某及其家属对此不服。如果他们请你做人民调解员,下列做法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①用人单位同意通过调解解决纠纷
②尊重用人单位与李某的正当权益
③避免和阻止双方把纠纷诉诸人民法院
④收取较低的调解费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调解需要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要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①②正确。
公民有诉讼的权利,并不能阻止双方把纠纷诉诸人民法院,③错误。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④错误。故本题选A。
2.孙某在某电动车修理部以市场价购买了一个电动车充电器,在给电动车充电时充电器发生爆炸,致电动车完全损坏,但幸好无人员伤亡。孙某当日即与修理部交涉要求赔偿。经过协商,双方同意将此事交由仲裁委员会解决。为此孙某和修理部要明确的规定有
①仲裁必须由达成仲裁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共同提出申请
②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③仲裁裁决虽无法律效力,但双方当事人都应自觉履行
④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争议发生后,争议的任何一方均可按照双方当事人所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提出仲裁申请,①错误。
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当事人不自觉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②正确。
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都应自觉履行,③错误。
申请仲裁必须提供当事人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④正确。故本题选B。
3.采用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的优势在于
①程序简便、结案较快、节省费用
②仲裁裁决不具有法律效力
③程序具有灵活性
④公开进行审理,具有较强的透明度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仲裁的优势在于程序具有灵活性,便捷、经济,①③符合题意。
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②错误。
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④排除。故本题选B。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与乙达成书面协议:甲向乙订购100箱海鲜,价格680元/箱,要求乙于2月3日下午4点前送达甲处,如发生争议,提请仲裁解决。甲向乙支付了3 000元定金。2月3日,乙准备好100箱海鲜,送往甲处,结果由于雪天路滑,春运交通拥堵,眼看海鲜无法准时送达甲处,乙联系甲,言明实情,并表达意欲将海鲜另卖他人的想法,甲欣然同意,乙遂将海鲜就近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丙。后甲以乙没有交付海鲜为由,要求乙双倍返还定金,乙认为,合同的取消是征得甲同意的,自己不需要承担责任。双方争执不下,提请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机构受理此案。
结合材料,运用相关知识,说明仲裁机构受理此案的理由。
答案 当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双方可以将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商事仲裁。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本案属于合同纠纷,且双方事先已经签订协议,发生争议,提请仲裁解决,这是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因此,仲裁机构能受理此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