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教科版(2024)科学二年级上册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开学第一课】教科版(2024)科学二年级上册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亲爱的同学们:
相信通过上一年的科学学习,我们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当我们迈开探索的脚步,视野会变得更大。从我们居住的房屋到我们学习的校园,再到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我们将惊奇的发现好多好多科学的秘密。
会观察,会记录,会制作,会交流,这些都是对我们的新挑战,准备好了吗?
目录
CONTENTS
了解书籍封面
01
科学家这样做
02
课程内容安排
03
了解书籍封面
01
封面建筑是什么呢?为什么是这个封面?
了解书籍封面
01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造房子。所以封面上也放了一种建筑图片,它就是田螺坑土楼群。它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上阪村田螺坑自然村,座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是黄姓客家人的小聚落。
了解书籍封面
01
田螺坑土楼群由1座方楼(步云楼)、3座圆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和1座椭圆形楼(文昌楼)组成,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依山势错落布局。田螺坑土楼群的精美建筑组合,构成人文与自然巧妙之成的绝景,给人强烈的观赏冲击,令人叹为观止,当地人戏称“四菜一汤”。住户均为黄氏族人,土楼凝聚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建筑艺术瑰宝。
步云楼 :方形土楼,居中位置,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高三层,每层26个房间。
环绕建筑
和昌楼 :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右上方,1796年建成。
振昌楼 :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左下方,1930年建成。
瑞云楼 :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右下方,1936年建成。
文昌楼 :椭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正后方,1966年建成。
步云楼
和昌楼
振昌楼
瑞云楼
文昌楼
了解书籍封面
01
步云楼
步云楼外观
步云楼内观
了解书籍封面
01
和昌楼
和昌楼外观
和昌楼内观
振昌楼
文昌楼
了解书籍封面
01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朝时代,明、清朝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模式。
福建土楼的建筑材料甚为奇特,由粘土、糯米、红糖、竹片、水组成,建成的土楼冬暖夏凉,具有很强的抗台风、抗地震能力。
了解书籍封面
01
科学家这样做
02
袁隆平(1930-2021)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
我们中国是人口大国,为了让所有中国人吃饱饭,袁隆平奋斗了一生,他在安江农校发现了第一株天然杂交水稻,意识到水稻也有杂交优势。那么,利用杂交育种的方式就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
科学家这样做
02
科学探索无止境,第一代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后,他继续努力培育了第二代、第三代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稻。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大面积示范田亩产1000千克的目标。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全世界粮食供给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课程内容安排
03
单元构成
共计2个单元(造房子、地球家园),13个课题,含单元小结及科学阅读,内容丰富,结构完整。
编写特点
注重情境化、探究性、实践性,融入跨学科元素,如劳动教育、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养。
核心主题
以“家园”为线索,从“小家”到“地球大家园”,涵盖自然现象、生物与环境,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课程内容安排
03
第一单元:造房子
核心主题
从“家”的建造切入,认识材料、学习设计与实践,培养工程思维与动手能力。
单元课题及逻辑线索
动物的家 —— 观察自然中的“建造”(材料:自然物);
我们的家 —— 对比人类房屋的材料(金属、砖瓦等);
家里的物品 —— 材料分类与应用(金属、塑料等);
设计小房子 —— 明确任务与方案规划;
建造小房子 —— 动手实践与改进;
“小房子”展示会 —— 评价与反思,层层递进。
单元特色
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线,从观察到设计再到制作,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与动手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单元具体目标
造房子单元
识别动物的家与人类房屋的材料差异;
掌握材料的分类方法(金属、塑料等);
能设计并使用至少两种材料建造稳固、通风的小房子;
通过展示与评价,学会反思与改进,达成单元学习目标。
第二单元:地球家园
核心主题
探索地球家园的自然现象与生物环境,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
单元课题及逻辑线索
地球家园有什么 —— 认识地球的整体面貌(从太空看地球、地球仪);
我们的校园 —— 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局部到整体);
我们周围的空气 —— 探究空气的特征与重要性;
不同的天气 —— 描述天气现象及对生活的影响;
不同的季节 —— 感知季节变化与动植物的关联;
太阳与白天 —— 观察太阳位置变化及作用;
夜晚的月亮 —— 记录月相变化及文化意义。
单元特色
以“观察 - 记录 - 分析”为核心,串联地球家园的多维度知识,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
地球家园单元
描述地球家园的组成(动植物、空气、天体等);
记录天气、季节、太阳与月亮的变化特征;
理解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联;
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提升科学素养。
单元具体目标
准备好了吗?
一起开启我们的科学探索之旅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