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二单元 水第2节 水珠从哪里来导入冬天的早晨,在温暖的房间里,窗玻璃上出现了很多水珠,请大家说一说这些水珠来自哪里呢?今天我们将化身小科学家,通过动手实验、细致观察、逻辑推理的三步探究法,合作解开这些科学谜团。探索活动1:说说我们的想法。冬天的早晨,在温暖的房间里,窗玻璃上出现了很多水珠,这些水珠来自哪里呢?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当室内的温暖水蒸气接触温度较低的玻璃表面时,由于温差引发的冷凝现象会使气态水蒸气分子凝结为液态小水珠,并附着在玻璃表面。第一组实验:1.实验名称:杯子外壁的水珠从哪里来?2.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冰水杯外壁的水珠现象,理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的科学原理。3.材料准备:透明玻璃杯2个、冰块、水、干燥的玻璃片、干毛巾。探索活动2:通过三组实验,观察、对比两个杯子外壁的变化并记录。探索活动2:通过三组实验,观察、对比两个杯子外壁的变化并记录。4.实验步骤:(1)装冰水:向玻璃杯中加入几块冰块,再倒入少量水(约至杯子三分之一处)。(2)擦干外壁:用干毛巾将杯子外壁擦干,确保开始时外壁没有水珠。(3)盖玻璃片:立刻用玻璃片紧紧盖住杯口,防止空气流通。探索活动2:通过三组实验,观察、对比两个杯子外壁的变化并记录。实验装置图探索活动2:通过三组实验,观察、对比两个杯子外壁的变化并记录。5.观察现象:静置3~5分钟,观察杯子外壁是否出现水珠,并记录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盖紧玻璃片,观察杯子外壁,发现有水珠。探索活动2:通过三组实验,观察、对比两个杯子外壁的变化并记录。6.分析与解释:(1)冰水使杯壁变冷,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凝结成小水珠。(2)盖住杯口是为了防止杯内的水蒸气跑到杯子外壁(杯内蒸发的水蒸气会被玻璃片挡住),从而证明外壁的水珠来自外部空气,而非杯内。探索活动2:通过三组实验,观察、对比两个杯子外壁的变化并记录。7.对比实验:准备两杯等量冰水,一杯盖紧玻璃片,一杯保持敞口状态。实验观察到两杯外壁都出现小水滴,结果相同。但由于敞口水杯存在内部水蒸气干扰,该结果反而强化了外部空气来源的结论,进一步验证水珠来自外部空气。冰水使杯壁表面温度降低,此时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接触低温的杯壁发生冷凝现象,形成水珠。这与杯子内外温度差异有关。探索活动2:通过三组实验,观察、对比两个杯子外壁的变化并记录。第二组实验:1.实验名称:加入色素,观察杯子外壁上水珠的颜色。2.实验目的:通过色素对比,验证外壁水珠的来源是否与杯内液体有关。3.材料与工具:2个透明玻璃杯、冰块、常温水、食用色素(红或蓝等)、搅拌棒、纸巾、秒表、高湿度环境(如热水旁)或低湿度环境(空调房)可选。探索活动2:通过三组实验,观察、对比两个杯子外壁的变化并记录。4.实验步骤 :(1)制备冰水混合物:向两个杯子中分别加入等量冰块和水(比例约1∶1),形成冰水混合物。(2)加入色素对比实验组:向其中一个杯子中滴入3~5滴食用色素,搅拌均匀,液体呈明显颜色;对照组:另一杯保持无色,作为对照。探索活动2:通过三组实验,观察、对比两个杯子外壁的变化并记录。(3)观察杯子外壁现象:将两个杯子静置放在桌面上,避免风吹干扰。0~5分钟:用纸巾轻触杯子外壁,观察是否有水珠或冰晶(霜)形成,记录现象。5~10分钟:对比两杯外壁水珠或霜的分布、颜色和量是否相同。探索活动2:通过三组实验,观察、对比两个杯子外壁的变化并记录。5.现象与解释(1)现象1:杯子外壁迅速出现无色水珠或霜。解释: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杯壁,发生凝结(液态)或凝华(固态),与杯内液体无关。(2)现象2:有色杯与无色杯外壁现象一致,水珠或霜均为无色。结论:杯子外壁水珠来源于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非杯内有色液体渗出。探索活动2:通过三组实验,观察、对比两个杯子外壁的变化并记录。为什么杯子外壁的水珠不是有色水滴?(1)水蒸气来源于杯子外的空气,而非杯子内的液体。(2)杯子内的有色液体被杯壁阻隔,色素分子无法穿透杯壁渗出,因此外壁水珠为无色。杯子外壁的无色水珠是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或凝华的结果,与杯内液体无关。探索活动2:通过三组实验,观察、对比两个杯子外壁的变化并记录。第三组实验:1.实验名称:冷冻后的杯子外壁会“出汗”吗?2.实验目的:理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的现象。3.实验材料:1个塑料杯(避免玻璃杯碎裂风险)、冰箱冷冻室(提前冷冻杯子)、干纸巾、计时器(或钟表)。探索活动2:通过三组实验,观察、对比两个杯子外壁的变化并记录。4.实验步骤:(1)准备冷冻杯子:将1个塑料杯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2小时以上,直到杯子外壁结霜。(2)擦干外壁:取出冷冻后的杯子,用干纸巾迅速擦干外壁的所有冰霜和水渍。探索活动2:通过三组实验,观察、对比两个杯子外壁的变化并记录。5.现象与解释(1)现象:擦干后杯子外壁会快速出现小水珠,甚至汇成水流。(2)解释: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当它们遇到冰冷的杯壁时,就会凝结成液态水珠。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能直观理解凝结现象,还能学会对比观察和科学记录。讨论研讨。1.杯子外壁的水珠来自哪里? 生活中有什么现象可以证明这一点?杯子外壁的水珠是由于外部水蒸气遇到低温玻璃杯发生液化形成的;生活中将冰镇饮料移至室温环境中,杯子外壁迅速出现水珠可以证明这一点。讨论研讨。2.杯子外壁上水珠的出现和什么有关?当杯壁温度(如因杯内冰块或冷饮)显著低于周围空气温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低温杯壁会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拓展延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出现水珠?如图所示,当低温储藏的饮品被转移至室温环境时,其表面迅速形成液态水珠,你们知道原因吗?冷饮表面出现水珠的原因是冷饮的温度较低,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其表面遇冷凝结成水珠。拓展延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出现水珠?冷饮从冰箱中取出时,其表面温度很低,而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对较高,且周围空气中含有一定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在遇到冷饮表面时,会遇冷凝结成水珠,并附着在冷饮外壁上,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被称为液化。拓展延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出现水珠?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在存放冷饮时注意环境的湿度和温度。例如,在潮湿的天气里,尽量减少打开冰箱门的次数以减少湿空气的进入;同时,可以将冷饮放在相对干燥的地方,或者用一个密封的容器装起来。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从生活中的现象进入了探究学习,理解了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的科学原理,并能解释生活中类似现象(如露水、浴室镜子起雾)的成因。通过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分析,培养了猜想能力和探索能力。板书设计第2节 水珠从哪里来1.杯子外壁的水珠从哪里来。2.观察冰水混合物杯外壁的凝结现象(含色素对比)。3.冷冻后的杯子外壁会“出汗”吗?4.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这种现象称为液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