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也涵养了悠久的耕读传家理念。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有( )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③日入开我卷,日出把我锄 ④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年国庆假期,在福州,融合闽都历史文化元素的“国潮风”火遍全城,万千游客进一步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国潮风”能够引爆人气的根源在于中华文化( )
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②是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③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④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电视文化节目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呈现经典,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
①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②来自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 ③来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④要在夯实中华传统文化根基中增强,在摒弃外来文化影响中坚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深入了解张吴礼让的故事,他强调,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最深层的内核③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我们必须身体力行④中华传统美德植根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干一行就得爱一行,总得要在这片沙漠里做出点成绩”,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徐先英在治沙一线坚守近40年,研制新型治沙装备90多台(套),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由材料可知,徐先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
①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②友爱互助的志愿精神③追求名利的奋斗精神④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九号,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鼓舞下,几代航天人犹如捆绑式火箭,汇成托举神舟飞天的强大力量,这也是中国精神的时代体现。要传承这一精神,青少年应该( )
①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下列名言名句与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名言名句 价值要求
A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由
B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敬业
C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诚信
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友善
8.对于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价值观是传统美德最深层的内核
B.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C.两者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D.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9.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 )
A.14岁以下人口比重回升,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需要进一步完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C.近年人口政策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D.总人口增速趋缓,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
10.观察下面漫画,“地大物博”之所以等于“地大物薄”,是因为我国( )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少③自然资源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④人口素质偏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在传统煤炭能源大区内蒙古,一项风电光伏项目在库布其开工,该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00 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比50%以上,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该项目的建设( )
①可以大大增加煤炭资源的供应量②有利于内蒙古地区的环境保护 ③体现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④可从根本上解决当地能源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上述诗句( )
①描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②启示我们坚持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③违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④启示我们以环境保护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3.践行上图公益广告的倡议,有利于( )
①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②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③改变自然规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14.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下做法与报告要求相匹配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要带头立法,完善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②相关部门严格履职,对破坏自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坚持做到“零容忍” ③企业应转变发展方式,走绿、低碳发展之路④青少年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热爱大自然,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监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4年10-11月,辽宁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内连续两次发现鳄鱼。鳄鱼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部分品种鳄鱼允许养殖,但买卖和养殖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水产部门还规定了实施放生行为的报备制度。实施报备制度旨在( )
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②保护外来生物物种③切实维护国家安全④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16分,17题17分,18题22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河北张家口万全右卫城,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游客,马面裙、簪花等形式各样的汉服,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主街上,演员们身着明代服饰、挥舞着道具刀剑,以街道作舞台,演绎卫城里的故事。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感受。(8分)
材料二 张家口文旅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持续擦亮文旅名片,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将文旅工作服务大生产,以科技创新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右卫城的《大道回响》和《大明1625》两部每日轮番登场的原创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绝对是卫城引流放出的两个“大招”;2024 张家口市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加强市场需求对接和文化创意设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文旅局还组织全市各级文艺院团扎实推进“文化进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全市公共图书馆和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张家口文化旅游实现了从“流量”到“增量”的变化。
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张家口是如何实现从“流量”到“增量”的转变的。(8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伟大建党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9分)
根据材料和自身实际,谈谈如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8分)
〔聚焦国家战略 助力高质量发展〕
九曲黄河,奔腾不息,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它不只是地理上的河,更是文化的河、精神的河。
山东省是黄河人海前最后流经的省份。中学生小华和他的同学利用假期,进行了以“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名片推荐]
山东是儒家思想发源地、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这里历史文脉源远流长、学术思想根深叶茂。圣贤名哲人才辈出。项目组首先对山东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进行初步了解。(1请为项目组推荐一张山东的历史文化“名片”,并说明理由。(8分)
[深入调查]
山东省在全国区位优势明显,引领意义重大。项目组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山东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情况,搜集到相关资料,部分内容整理如下: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山东各地是如何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6分)
[共同倡议]
项目组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不仅感受到山东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发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卓有成效,处处洋溢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气息。作为齐鲁儿女、岛城小主人,我们应为青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贡献力量,请代表项目组向全校学生发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有我在行动”的倡议。(倡议中不得出现具体地名、学校名称等。)
我倡议:----------------------------,-----------------------------。(8分)
答案 1D 2B 3B 4C 5B 6B 7A 8D 9B 10C 11C 12D 13B 14C 15B
16.解析:考点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及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健全人格[详解]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游客、演员们身着明代服饰→可联系中华文化的特点及重要性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政府,需要运用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可联系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作答。关键词②:科技创新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市场需求对接和文化创意设计→可联系增强文化自信、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途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作答。
关键词③:全市公共图书馆和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可联系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文旅与经济、民生的关系的有关知识,从关系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景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是市民度假的好去处→可联系文旅活动能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答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2)①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③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途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7.(1) 时代价值:伟大建党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2)做法:①热爱中国共产党。不忘党的恩情。②拥护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宣传党的政策。③学习党的光荣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 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怕吃苦,乐于奉献。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⑤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长大为国家作贡献。(四条即可)
18.解析:考点考查:中华文化、绿色发展、乡村振兴。能力考查:理解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责任意识。[详解]
(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列举出山东的历史文化方面的人物或景点并说明理由即可。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打造一批口袋公园、体育公园和城市绿道,建设公园城市→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关键词②:泰山百合园在产业和生态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③:临沂市重视乡村发展,向着乡村振兴发展高地的目标奋力前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绿色发展、弘扬中华文化等方面发出倡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示例:孔府、孔庙。理由;孔府、孔庙作为儒家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共同缔造的精神家园。(符合题意即可)
(2) 做法:①青岛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美好生态家园。②泰安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产业和生态之间找到了平衡点。③临沂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注重城市发展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3)①积极参加植树活动;②积极宣传青岛旅游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