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同步练习(含解析)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同步练习(含解析)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绝密★启用前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25年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如图为中国部分民族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民族是(  )
A. 汉族 B. 壮族 C. 回族 D. 满族
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  )
A. 各民族交错均匀分布 B.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C.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南 D. 少数民族分布在中东部地区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  )
A. 只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B.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C. 让少数民族地区独立自主发展 D. 统一少数民族制度和文化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端午传统节庆食物。如图是我国十大特色粽子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蜂蜜凉粽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简称是(  )
A. 赣 B. 粤 C. 秦 D. 黔
5.奶皮粽子所在省级行政区生活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 藏族 B. 维吾尔族 C. 回族 D. 蒙古族
6.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特色粽子是(  )
A. 白粽粑 B. 灰水粽 C. 烧肉粽 D. 蜂蜜凉棕
7.十大特色粽子主要分布在(  )
A. 季风区 B.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
C. 地势第一级阶梯 D. 塔里木河流域
8.以“摔跤”这一体育项目而闻名的少数民族是(  )
A. 维吾尔族 B. 壮族 C. 蒙古族 D. 满族
9.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  )
A. 彝族和白族 B. 黎族和哈尼族
C. 蒙古族和哈萨克族 D. 满族和朝鲜族
10.摔跤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
A. 蒙古族 B. 傣族 C. 壮族 D. 藏族
318国道被评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该国道几乎沿着北纬30°前行,从上海到西藏樟木,从现代文明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一路向西奔向地球第三极。读318国道沿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318国道从起点到终点(  )
A. 经过了我国的7个省级行政区 B. 人口分布越来越稠密
C. 穿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D. 起点位于东北平原地区
12.某骑行团队沿318国道骑行,在沿途的①②两地,最有可能感受到的当地民族风俗是(  )
①跳板、长鼓舞
②赛龙舟、吃粽子
③跳锅庄舞、献哈达
④跳孔雀舞、过泼水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3.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 东南、西北、西南等地区 B. 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
C. 东部、中部等地区 D. 中部、西部等地区
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大代表,来自各个民族。运用相关知识完成各小题。
14.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A. 全国经济中心 B. 全国政治中心 C. 全国文化中心 D. 国际交往中心
15.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下列关于我国各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共有56个少数民族
B. 汉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西北、东北等地
C. 泼水节是回族传统节日
D. 喝青稞酒,酥油茶是藏族传统的饮食习惯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6.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下图为“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例中,代表蒙古族的是 ______,代表壮族的是 ______,举办雪顿节的是 ______。(填数字)
(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ab一线西北部人口密度较 ______。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______。
(3)有关甲、乙、丙三省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______(双选)。
A.甲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简称是黑
B.乙位于第一级阶梯,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C.丙是青海省,长江和黄河源头发祥地
D.三个省区都属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关键。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A______山脉—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诗词“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插秧)”场景主要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填数码)。
(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国三大育种基地中具有明显冬季育种优势的______。
(4)③区域有我国少数民族______族,在夏季时会举行摔跤、骑马、射箭等传统体育竞技活动。
(5)“粮安天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有______(填序号)。
①科技兴农,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②建设高标准农田,确实保护耕地
③政策扶持,鼓励农民种粮
④依靠大量进口
⑤节约粮食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B______(填地形区)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农业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请说出你知道的符合当地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措施:______。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南丝绸之路(如图)起于成都,分为东西两线,在大理汇合,向西经缅甸,直抵印度。西南丝绸之路贸易兴盛,货物种类繁多,织物、茶叶、香料、海贝等不胜枚举,其中尤以蜀锦最受欢迎。2024年夏,小明同学沿东线重走了西南丝绸之路。
(1)西南丝绸之路起始地位于 ______盆地,向西穿越了横断山区,到达缅甸和印度。在运回成都的众多货物中,海贝最可能来自 ______洋。
(2)成都平原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属于 ______(填干湿地区类型),农业发达。为蜀锦提供原料的蚕丝,由人们栽种 ______(棉花/桑树)养蚕得来。
(3)重走西南丝绸之路,小明到访了汉族、彝族、白族等十几个民族的独特村寨,切身感受到了我国民族“______”的分布特点。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端午佳节期间,一名盐城游客到桂林游览山水,体验人文风情。以下是她的部分旅行日志内容。下图是桂林位置示意图和桂林山水图片。
【试服饰】到了20元人民币的背景所在地,租借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服饰拍照打卡。
(1)桂林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的______(写出省份全称),打卡点有不少游客穿着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______族的服饰。
【尝美食】一路到处都可以看到桂林米粉餐馆,米粉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和压条等工序制成的条状、丝状米制品,游客品尝了这一特色,味道还不错。
(2)桂林市米粉馆常见的原因是南方地区以种植______(粮食作物)为主。
【赏地貌】
最后一天,游客乘竹筏游览漓江,果然“桂林山水甲天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很漂亮。
(3)图中桂林喀斯特地貌所在地形区是______。
(4)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从气候角度①分析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______。
20.为喜迎国庆,某班级举办了一次主题为“我们民族最盛大的节日”的班会活动。下面是该班几位同学的口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甲同学:每逢佳节,人们互相泼水,被泼到的水越多,感觉越是吉祥、幸福、健康……
乙同学: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回老家过节,家家户户早早就打扫好了庭院巷道,大家都换上喜爱的新衣服,我们和爷爷奶奶一大早出门,去往清真寺……
丙同学:我们的节日可热闹了,大家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草原上,赛马、摔跤、射箭……
丁同学:昨天晚上,我跟奶奶打电话,奶奶希望国庆期间我能跟她一起过一个重要的节日,为此她给我准备了月饼。她还说我老家大街小巷到处是桂花的香味……
(1)甲同学最可能来自 ______ 族(民族名称),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 ______ (填序号)。
(2)几位同学的口述,说明我们民族分布具有 ______ 的特点。分布最广的民族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A、B、B
【解析】解:读图可得,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民族是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
故选:A。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民族的有关知识,要分析理解解答。
解: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是单一民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故选:B。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民族的有关知识,要分析理解解答。
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少数民族权利,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故选:B。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民族的有关知识,要分析理解解答。
4~7.【答案】C、D、B、A
【解析】解:由图可知,蜂蜜凉粽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故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本题考查我国的省区概况,结合所学知识读图解答即可。
解:由图可知,奶皮粽子所在省级行政区为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主要生活在该自治区,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解:结合所学知识,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为壮族,主要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该自治区的特色粽子为灰水粽,故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我国共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民族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解:由图可知,特色粽子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特色粽子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塔里木河流域位于西北塔里木盆地。综上所述,故A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
受降水的影响,我国形成了东耕西牧的农业格局。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是解题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那达慕大会也是蒙古族的节日,蒙古族闻名的体育项目是摔跤、射箭、赛马,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身的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应和睦相处。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民族的节日,熟记即可。
9.【答案】D
【解析】解:彝族和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黎族和哈尼族分别主要分布在海南和云南,蒙古族和哈萨克族分别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新疆,东北地区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包括满族和朝鲜族,因此D正确。
故选:D。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族分布,要熟记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解答。
10.【答案】A
【解析】解:摔跤是我国蒙古族独有的传统体育活动,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地区。
故选:A。
那达慕大会是我国西北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的传统活动。“那达慕”在蒙古语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来源于摔跤、射箭和赛马三项游戏。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活动,牢记我国各民族独特的风情,不难得出答案。
11~12.【答案】C、B
【解析】解:读图可知,318国道从起点到终点经过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江苏等8个省区,从起点到终点人口分布越来越稀疏,从起点到终点穿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起点为上海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318国道起点为上海市,途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终点为西藏,其中属于直辖市的为上海市(简称:沪)和重庆市(简称:渝)。其中少数民族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
本题考查318国道的概况,结合题意理解作答即可。
解:读图可知,①为安徽省,主要为汉族分布区,②为西藏自治区,主要为藏族分布区,朝鲜族跳板和长鼓舞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赛龙舟,吃粽子是汉族的传统节日;藏族的跳锅庄舞、献哈达,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傣族的跳孔雀舞、过泼水节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故选:B。
各民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如汉族的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维吾尔族的开斋节、彝族的火把节、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本题考查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及民族的分布,把握相关知识点结合图示解答即可。
13.【答案】B
【解析】解: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故选:B。
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民族间的交错分布促进了民族交往与合作,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难度不大,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14~15.【答案】B、D
【解析】解: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题目材料反映了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故选:B。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本题主要考查北京市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解: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喝青稞酒,酥油茶是藏族传统的饮食习惯。
故选:D。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民族的有关知识,要分析理解解答。
16.【答案】③;④;②;
小;汉族;
BD
【解析】(1)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代表的序号是③;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的序号是④;举办雪顿节的是西藏自治区的藏族,代表的序号是②。
(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ab(黑河一腾冲)一线西北部人口密度较小,东南部人口密度较大。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
(3)甲是黑龙江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简称黑,A正确;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第二级阶梯,B错误;丙是青海省,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此,C正确;甲位于北方地区,乙位于西北地区,丙位于青藏地区,D错误。故选BD。
故答案为:
(1)③;④;②;
(2)小;汉族;
(3)BD。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
本大题以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少数民族的分布和文化、我国人口的分布、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7.【答案】秦岭;
②;
海南育种基地;
蒙古;
①②③⑤;
黄土高原;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
【解析】(1)A秦岭与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一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和暖温带、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等。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插秧)”的场景是②南方地区的景观,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3)读图可知,我国三大育种基地中具有明显冬季育种优势的是海南育种基地,这里位于热带,终年高温,热量丰富。
(4)图中③区域为西北地区,蒙古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其传统体育竞技活动有摔跤、骑马、射箭等,且多在夏季举行那达慕大会等活动时展示。
(5)“粮安天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上各项措施中,科技兴农,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建设高标准农田,确实保护耕地;政策扶持,鼓励农民种粮和节约粮食都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而依靠大量进口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故选①②③⑤。
(6)由图可知,B地形区是黄土高原,这里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近些年来,人们通过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使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有所好转。
故答案为:
(1)秦岭;
(2)②;
(3)海南育种基地;
(4)蒙古;
(5)①②③⑤;
(6)黄土高原;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本题以我国粮食安全为材料,设置6道小题,涉及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各大区域的农业生产特点、少数民族的文化及黄土高原的治理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8.【答案】四川;印度;
湿润区;桑树;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解析】(1)读材料“西南丝绸之路起于成都”,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故西南丝绸之路起始地位于四川盆地;缅甸和印度临印度洋,故从缅甸和印度运回成都的众多货物中,海贝最可能来自印度洋。
(2)成都平原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属于湿润区;蜀锦提供原料的蚕丝,由人们栽种桑树养蚕得来。
(3)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故答案为:
(1)四川;印度;
(2)湿润区;桑树;
(3)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民族的有关知识,要分析理解解答。
19.【答案】广西壮族自治区;壮;
水稻;
云贵高原;
桂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为喀斯特地貌形成提供充足水源,经侵蚀、溶蚀作用塑造地貌
【解析】(1)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所以打卡点游客常穿壮族服饰。
(2)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以种植水稻为主。桂林米粉以大米为原料,因当地水稻种植普遍,原料充足,所以米粉馆常见,体现农业作物对饮食的影响。
(3)桂林喀斯特地貌位于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多石灰岩分布,受流水溶蚀等作用,发育典型喀斯特地貌,是我国喀斯特地貌集中分布区之一。
(4)从气候角度看,桂林所在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丰富降水提供充足地表水与地下水,在石灰岩广布、岩石裂隙发育基础上,经长期侵蚀、溶蚀作用,形成峰林、峡谷、溶洞、暗河等喀斯特地貌景观,体现气候(降水)对地貌形成的塑造作用。
故答案为:
(1)广西壮族自治区;壮;
(2)水稻;
(3)云贵高原;
(4)桂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为喀斯特地貌形成提供充足水源,经侵蚀、溶蚀作用塑造地貌。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本题以桂林位置示意图和桂林山水图片为材料,涉及桂林的位置、民族、农业及地形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傣;①;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
【解析】解:(1)由材料可知,“每逢佳节,人们互相泼水,被泼到的水越多,感觉越是吉祥、幸福、健康……”,甲同学描述的是泼水节,最可能来自傣族,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①云南省。②为广东省;③为湖北省;④为黑龙江省。
(2)结合所学,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在某个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有其他民族居住。分布最广的民族是汉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
故答案为:(1)傣;①;
(2)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
本题以我国四位不同民族同学的口述为材料,共设置二道小题,涉及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名称及其位置以及民族的分布、民族文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