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周 中职同步作业周周练晨读在线1.成语识记【难以置信】 不容易相信。【迫不得已】 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出自《汉书·王莽传上》:“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破釜沉舟】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其乐无穷】 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指做某一件事, 感到乐在其中。【杞人忧天】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气冲霄汉】 霄汉:指天空。形容魄力非常大。出自《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受命宗祊,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逾霄汉。”【恰如其分】 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千姿百态】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出自蒋子龙《好景门》:“食客五花八门,论服饰千姿百态,论肤色黄白都有。”【牵强附会】 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前车之鉴】 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出自《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2.素材诵读人生难得知己,知己贵在相知,在古代社会通讯不便,但只要心系彼此,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够相伴相依,正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你可以感叹“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但如果是知己,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3.名句默写(1)《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营造了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抒发了悲伤嗟悼之情,表现了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2)《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庄子和望帝的典故,一方面用美好缥缈的梦境表现亦真亦幻的人生,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3)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锦瑟起兴,引出对青春年华的怀想,表现年已半百的诗人回首当年一言难尽的感慨。(5)“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大话西游》中这段台词已成为经典,其实早在唐朝时,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就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这种追悔莫及的心情。巩固提升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诞生(dàn) 轮廓(kuò) 储备(ch ) 责无旁贷(dài)B.酣眠(hān) 教诲(huì) 缠绕(chán) 骇人听闻(hài)C.秩序(zhì) 谦逊(sūn) 锥形(zhuī) 残羹冷炙(jiù)D.拮据(jié) 横亘(gèn) 吮吸(sh n) 浅尝辄止(zh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燥,急功近利,粗制滥造,这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B.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但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能暂时搏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刷本身的价值。C.魏晋文人在精神的困境里,苦心孤脂地以非常态阐释人生,既然诗意化生活秩序已不可能出现,那么变形的生活也不失为一种自在。D.在治疗过程中,这位青年漫画家笔耕不辍,创作了《赶走阴霾日志》,用幽默诙谐的笔触记录了自己与病魔斗争的经历。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寂静的春天》是蕾切尔·卡森满怀________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说,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习,而且一生都不会被________。②庭院花香袭人,仿若仙境。石桌旁边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戴一副老花镜,________地躺在摇椅上看《中庸》。见我们进来,他微笑着起身,动作________。A.悲哀 摧毁 泰然自若 轻盈B.悲悯 摧残 泰然自若 轻捷C.悲哀 摧残 气定神闲 轻盈D.悲悯 摧毁 气定神闲 轻捷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B.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疯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C.我家阳台上种有迎春、石榴、木桃、月季……等,花开不断。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着世界的未来,而且决定着未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发展前景。B.春节临近,商家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C.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各个方面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却越来越怀疑。D.权力部门应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信任媒体,以便使媒体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热点、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6.请选出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①串点成线,连线成廊,集中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②长江延续着中华儿女的红色血脉,传承着中华儿女的红色基因③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记录了无数革命先烈前行的足迹④这条线路引导人们在回溯红色历史时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进力量⑤“长江红色基因传承之旅”选择其中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的节点A.②④①③⑤ B.⑤①②④③ C.②③⑤①④ D.⑤①④③②7. 国宝大熊猫喜食竹、贪睡,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各地动物园熊猫馆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蜂拥而至,出现了一些不文明行为,给熊猫和管理人员带来了困扰。请以园方身份,拟写一份倡议书,引导游客文明观赏大熊猫。要求:语言得体,条理清楚。不超过150字。二、阅读理解①城市从发端之日起,就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②今天,世界各国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关注文化自由以及文化的识别性。全球化下的城市文化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③多元文化同时影响着历史和未来的和谐。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一个兼顾了历史和未来、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以及融合之中的个性,即鲜明的文化识别,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④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礼记》在描绘大同社会时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论语·子路》记载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⑤在社会学上,和谐是指一种社会安定平和的状态。如《左传》所言:“八年之中,九和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中国的先秦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社会的图景。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说,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了“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而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⑥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的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展开,目的是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城市的明天所描绘的蓝图之中。⑦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和谐城市”的理念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选自《上海世博主题问答》)1.下列有关“和谐”与“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从而使和谐成为城市发展重要的主题。B.城市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城市和谐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C.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注重兼顾历史和未来的多元文化状态,制定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并融合其中的个性。D.城市的独特气质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数百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开始的一系列理论、主张和模型都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等方面的平衡与和谐。B.随着环境等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展开。C.作者强调了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在建立和谐城市中的重要性并且认为这些是建立多元文化“和谐城市”的根本。D.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是和谐城市的表现形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礼记》中“大同社会”描绘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理念,而和谐的思想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B.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和谐说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即通过事物内部的对立斗争,产生矛盾的各种因素或者说各方力量的均衡,从而诞生统一而又稳定的和谐。C.与毕达哥拉斯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可以说他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和谐的重要意义。D.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并找到了“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明理精进【读故事】鲨鱼的大小 有一次和朋友去海洋馆。 有个旅客问管理员说:“这只鲨鱼会长多大 ” 管理员指着水族箱说:“要看你的水族箱多大。” 旅客又问:“会跟水族箱一样大吗 ” 管理员仔细地说:“如果在水族箱,鲨鱼只能局限在几公尺的大小,如果在海洋,就会大到一口吞下一只狮子。” 【学道理】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环境能限制人的思想,人也可以限制自己的思想。不要给自己加框,无法改变环境时,就从改变自己开始。【参考答案】晨读在线1.略2.略3.名句默写(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巩固提升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C【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审清题干要求,看是选择全对的一项还是有错误的一项,答非所问,功亏一篑。C项,有错误,“逊”读 “xùn”,“炙”读“zhì”。故选C。2.【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A项,“浮燥”改为“浮躁”;B项,“搏得”改为“博得”;“电视刷”改为“电视剧”;C项,“苦心孤脂”改为“苦心苦诣”;“巳不可能”改为“已不可能”。故选D。3.D【详解】悲哀:伤心。悲悯:哀怜,怜悯。根据后面一句话的内容可知,蕾切尔·卡森对这个世界既感到悲伤,更充满怜悯,故选填“悲悯”更恰当。摧残:使蒙受严重损害。摧毁:用强大的力量破坏。句中有“一生”这一状语,选填“摧毁”更符合情理。气定神闲:心气平静,神情悠闲。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句子侧重表现老者看书时悠然的情态,故选用“气定神闲”恰当。轻捷:轻松敏捷。轻盈:多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也形容声音、节奏轻松。考虑对象是男性老者,故选用“轻捷”更恰当。4.B【详解】A项,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C项,省略号和“等”不能并用,二者删去其一。D项,分号应改为冒号。5.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不仅决定着世界的未来,而且决定着未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发展前景”语序不当,“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应改为“不仅未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发展前景,而且决定着决定着世界的未来”。B.“三折,四折甚至五折”不合逻辑。“甚至”表示递进关系,应改为“五折,四折甚至三折”。D.“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信任媒体”语序不当,应改为“信任媒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故选C。6.C【详解】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通读文段,论述的是长江红色基因传承的话题,②点明论点,为首句;③“也见证了”承接上文,继续论述长江的意义;⑤以“长江红色基因传承之旅”举例,写具体活动;①“串点成线,连线成廊”承接“节点”一词,继续写活动内容;④总结活动的意义。故排序为:②③⑤①④。故选C。7.【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本题是应用类微写作。审题:本题要求针对动物园熊猫馆内出现的不文明行为拟写一份倡议书,引导游客文明观赏大熊猫。要注意倡议书的格式(结尾要有署名和日期;署名可以写“XX动物园管理处”,也可以写XX动物园),写作时既要论述发出倡议的原因,充分阐述理由,又要明确呈现倡议的内容,针对游客文明观赏大熊猫提出明确要求。语言应得体,既要达到目的,也不要引起游客的不适,条理要清楚。写作思路:称呼、问候语之后,先写明倡议的原因(一些不文明行为,给熊猫和管理人员带来了困扰),然后提出倡议的内容,明确游客不能做的事情,如投喂、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然后可以发出号召:保护熊猫人人有责。希望我们共同遵守约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熊猫创建一个干净而舒适的环境,为大家来参观或玩耍时能有一个好心情而共同努力吧。最后写上署名、日期。【答案】示例:文明观赏大熊猫倡议书尊敬游客朋友:你们好!近来熊猫馆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给熊猫和管理人员带来了困扰。为此特向广大游客朋友作出如下倡议:一、请不要乱丢垃圾,随意吐痰;二、禁止投喂熊猫;三、请不要大声喧哗;让我们为熊猫创建一个干净、安全而舒适的环境,祝大家参观愉快!XX动物园XX年XX月XX日二、阅读理解1.B【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B项,“使城市和谐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城市从发端之日起,就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可见文中只是提到了城市发展中军事、贸易和迁徙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形成了城市的独特气质,并没有说“使城市和谐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选项的说法强加关系,推断错误。故选B。2.B【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展开”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展开,目的是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可见原文只是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两方面展开讨论,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的和谐是目的所在。选项的说法偷换概念。故选B。3.D【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并理解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柏拉图也开始寻求并找到了”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可见原文中并没有“找到了”的意思。选项的说法曲解文意。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