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部编版)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4.1家的意味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第四课 幸福和谐的家庭新知导入公益广告:爱的表达式新知导入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家=“宀”+豕(shǐ)古代王公贵族死后,一般建起“庙”以便经常祭祀;平民百姓是没有“庙”的,往往在屋廊下摆“豕”(猪)祭拜,这就是”家“,后来引申为”住所“等义。说文解字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识友谊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修养:理解友谊是平等的,与朋友互帮互助,共同分担,共同成长。健全人格:积极与同学交往,培养健康人格,不自我封闭。责任意识:感受友谊的力量,认同友谊的重要特质,学会与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谊,做到关心朋友。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26-29内容,时间3分钟。自学自学导航:2家的意义(重要性) 3优良家风的作用 1家庭的内涵 4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生活观察结合上述说法和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这是我和家人的住所,是我的家。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生活观察结合上述说法和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还有……我们是一家人。哪里有家人的关爱,哪里就是家。探究新知甲骨文“家”字古代生产力低下,猪在室外受到天气冷热影响,容易生病,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家里有猪,表示家庭富裕,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甲骨文家字解析思考:“家”是什么?探究新知1.家的含义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探究新知2.家庭关系的确立类型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家庭②因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养父母④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继父母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婚姻关系探究新知▲家庭关系确立相关链接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男女结婚成家。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家庭关系的确立有以下几种情形:探究新知试一试小两口结婚----通过( ) 确立。宝宝降生----因为( )确立。收养子女----通过( )确立。继子女和继父母---因为( )确立。婚姻血缘收养再婚探究归纳1.家庭的内涵 P27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探究新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段话出自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思考2: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探究新知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思考3:这张家庭关系图说明了什么?探究新知父母关心我们的学习,关注我们的品行,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教育我们。父母给我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对我们的未来寄予厚望。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2.家的意义(重要性) P27-29①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②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知识归纳探究分享 材料一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他注重把自己的爱国情怀传给子女,在家书中常教育孩子们把个人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报效祖国。梁启超的九个子女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作贡献。儿子梁思礼曾说,他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探究分享 材料二 习近平2001年在给父亲的拜寿信中写道:“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你还知道哪些优良家风?与同学分享。探究拓展总书记的家风故事:“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让习近平总书记至今难忘的是,小时候母亲背着他去书店买小人书《岳飞传》,买回来之后,母亲就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总书记后来回忆道:“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探究新知习近平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习近平主席为什么要这样强调?探究新知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规、家训是它的承载形式。百善孝为先家规:是指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家族传承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1、你知道哪些广为流传的家风,家规、家训呢?2、你家有哪些家规、家训呢?与同学分享和交流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探究拓展优良家风孝顺父母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勤俭持家以勤劳节约的精神操持家务,不可铺张浪费、贪图享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诚待人与人交往,诚心相待。待人以善意,别人以善意相报,待人以真诚,别人以真情回馈。向善好学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习知识,有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以德才兼备为佳。探究新知谈一谈以下的家风再家庭中起到什么作用?3.优良家风的作用 P28①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②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知识归纳探究新知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家风的作用:①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②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阅读感悟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读完上述材料,你对“家庭”有了哪些更深刻的感悟?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4.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P29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②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知识归纳孝字演变过程探究提升探究提升“孝”的含义家不只是房子,还有什么......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这才是家。探究提升课堂总结4.1家的意味1.家的含义: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家的意义①家是生命的居所,心灵的港湾②家是第一所学校,是修身之所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④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课堂练习1.以下不是家庭关系确立条件的是( )A.婚姻关系B.血缘关系C.收养关系D.朋友关系D课堂练习2.小李和小张是这样理解“家”的意义的,你觉得正确的是( )①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②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④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过好一生就可以,何必再去考虑其它。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A课堂练习3.下列不符合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的是( )A.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B.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C.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或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D.通过购买新生婴儿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求子梦D课堂练习4.“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呀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从这段歌词中你对“家”的理解是( )①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②家只是一处住所,是吃饭的地方③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④家有贫富之分,贫穷的家庭无可炫耀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A课堂练习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非常重要。这告诉我们( )A.家是一所房子、一个地域或栖身之所B.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家事,也是国事C.家可以抵御外界变化,抚平一切伤痛D.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家事,不是国事B课堂练习6.阅读内容,回答问题:材料一:八年级亲子家长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共同参加以“爱要这样来表达”为主题的体验活动。(1)这个活动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启示?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总则中指出“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本法”"(2)你的家庭有哪些优良家风,请写一写。课堂练习7.(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论语·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下列体现孝亲敬长的是( )A.不了解父母的喜好 B.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C.与父母产生矛盾冷战处理 D.对父母的意见和教导不予理睬【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孝亲敬长。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亲敬长要求我们关心父母、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并在行动上为父母分担。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和尊重;故B符合题意;A:不了解父母的喜好,说明对父母缺乏关心,不能体现孝亲敬长;故A错误;C:与父母产生矛盾冷战处理,这种方式不利于解决问题,会伤害亲子关系,不是孝亲敬长的表现;故C错误;D:对父母的意见和教导不予理睬,是不尊重父母、不重视父母教导的行为,不符合孝亲敬长的要求;故D错误;故本题选B。课堂练习8.(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下面漫画《家风》告诉我们( )A.用关爱传承美好的亲情 B.迁就是维系亲情的纽带C.学会沟通解决家庭矛盾 D.现代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孝亲敬长。A:分析漫画,漫画《家风》中长辈关爱晚辈,晚辈尊重长辈,体现了用关爱传承美好的亲情;故A符合题意;B:迁就是一种不正确的处理方式,真正维系亲情的应该是相互理解、尊重和关爱,而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故B错误;C:漫画主要强调的是亲情的传承和关爱,而非侧重于沟通解决家庭矛盾;故C不符合题意;D:漫画中并未体现现代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课堂练习9.(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下列诗句体现“孝”文化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C.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孝亲敬长。C:分析可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诗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强调了子女行孝要及时,不要等到失去机会才后悔莫及,体现了对孝道的重视和对及时尽孝的呼吁,故C符合题意;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故A不符合题意;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战士们坚定的报国之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故B不符合题意;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寓意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需要不断努力和磨练,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课堂练习10. (2025·河南·中考真题)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写给儿子的家书《训俭示康》广为传诵,在他的教导下,他的儿子成为了国家有用之才;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家书中常教育孩子们把个人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子女都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作贡献;老一辈革命家滕代远家教严格,家风清廉,他曾写信叮嘱儿子要养成战斗作风,他的儿子后来被评为“雷锋式的好干部”。这说明( )①家书能起到传递情感、教育子女的重要作用②我们应该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③家庭应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父母必须经常写家书才能使子女事业成功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详解】本题考查优良家风的重要性、中国精神的内涵。①:题干中司马光、梁启超、滕代远通过家书教育子女,说明家书传递情感、教育子女的作用,故①说法正确;②:三则事例均体现优良家风对子女成长积极影响,强调传承家风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故②说法正确;③: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题干未体现“时代精神”,故③说法错误;④:“必须经常写家书”说法绝对化,教育方式多样,家书并非唯一途径,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课堂练习拓展延伸:感恩父母1、周末在家为爸妈或家人做一件事。2、向父母或家人表达自己的关心或感激。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七上道法家的意味曲课件2025.pptx 传统文化中“孝”解读.mp4 公益广告:爱的表达式.mp4 孝字演变过程.mp4 家庭的含义.mp4 春运,温暖返乡路.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