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表格式)

资源简介

以和为贵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上课班级 - 讲授内容 以和为贵
上课日期 - 主讲教师 -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以 "以和为贵"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和" 的文化价值并学会在实际中应用。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 "和" 的概念,包括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而不同" 的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通过探究、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将了解到 "和" 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 "和" 的深层含义,培养出尊重差异、求同存异的思维习惯。此外,学生还将学会如何运用 "和为贵" 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矛盾,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在社会交往中更好地践行 "和" 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 “和而不同” 的哲学内涵,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尊重差异、寻求共识的思维方式,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搜集和分析 “和为贵” 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将 “和” 的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矛盾解决,增强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
(1)深刻领会 “和而不同” 的哲学理念,并将其融入现实生活中处理人际冲突的实际能力。 (2)结合实际情境,运用 “和为贵” 的原则,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促进和谐与提升自我修养的目的。
教学目标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探究 “和” 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对 “和” 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 “和而不同” 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能够从多元视角理解和评价 “和” 的多样性内涵,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搜集和分享 “和为贵” 的典型事例,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阐述 “和” 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增强语言运用的实践性。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创作以 “和” 为主题的宣传标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能够运用新颖、生动的语言形式表达 “和” 的思想内涵,提升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与 “和” 相关的音乐、视频片段以及展示历史典故,增强学生对 “和” 文化的感性认识。 (2)准备一系列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剧本,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 “和而不同” 的理念,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和谐相处之道。 (3)收集古今中外关于 “和” 的名言警句,制作成卡片,供学生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并进行解读,加深对 “和” 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入:同学们,中国文化中 “和” 是一个重要的理念。从古至今,“和” 的思想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仅是万物的根源,也是个人修养的关键,更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板书课题: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生:认真听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体现 “和”的例子?或者说,你们认为“和” 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片刻后) (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提到家庭和睦,有的说到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还有的提到了国际关系中的和平共处等) 教师总结:非常好,大家举了许多生活中的实例。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 “和” 的丰富内涵,进一步理解其重要意义。 二、重点解读 1. 探 “和” 之义 教师讲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是孔子在 《论语》中的名言。其中,“和而不同” 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哲学态度,这种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 (展示相关资料,如 《论语 子路》 的相关段落,辅助理解) 《论语 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生:认真观看资料,思考其含义) 教师提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一下 “和而不同” 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 (生:小组内热烈讨论,整理出答案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大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点? 在日常交往中,如何保持个性的同时与他人和谐相处? (生:学生纷纷发言,有的提到尊重不同文化的重要性,有的强调宽容和包容的态度) 教师补充说明:比如,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各国可以有不同的政策立场,但可以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分歧,实现共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但可以在共同目标上达成一致。 教师总结:大家的发言非常有见地。“和而不同” 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 2. 寻 “和” 之用 教师讲解:“和” 的思想不仅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还概括为一句俗语 ——“和为贵”。这句话出自孔子弟子有若,强调的是和谐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将这里的 “和”理解为“和睦”、“和气”、“和蔼” 等。 (生: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故事,如 “六尺巷” 的故事)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创作几条以 “和” 为主题的宣传标语,既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思想性,也要讲究语言的表达,力求形式新颖、朗朗上口。 (学生分组创作标语) (生:学生创作标语,如 “和为贵,让世界因你我而美好”) 教师点评:大家创作的标语非常有创意,体现了 “和为贵”的理念。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践行这些标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 3. 享 “和” 之乐 教师讲解: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观点的交锋,有时甚至会相持不下。有些同学可能会恶语伤人,最终导致不欢而散。那么,我们如何从 “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全班合作,制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 呢? (生:学生分组讨论,制定班级议事规则,如 “尊重他人意见,不打断别人讲话”、“保持冷静,避免恶语相向” 等) 教师引导:大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如何在讨论中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的言辞? 如何尊重他人的意见,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 (生:学生继续讨论,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教师总结:大家制订的议事规则非常实用,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遵守这些规则,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接下来,我们选择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闻事件为话题,在班上组织一次时事讨论会。以 “和而不同” 为理念,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启发,共同受益。 三、研讨练习 教师布置题目: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些研讨练习,进一步加深对 “和” 的理解。 题一:孟子的治国思想 教师提供材料: 【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译文:君主仁爱,没有人不仁爱;君主义,没有人不正义;君主正直,没有人不正直。 教师提问:根据以上材料,用合适的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 (生:学生思考并回答,如 “仁政”、“民本” 等关键词) 教师总结:孟子的治国思想核心是 “仁政”,强调君主应施行仁政,以民心为重。 题二:孔子名言的理解 教师提供材料: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 名演员击缶而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 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教师提问:请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生:学生选择名言,如 “礼之用,和为贵”) 学生回答:这句话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 “和谐”与“礼仪”,强调了“和” 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思想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减少冲突,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尊重。 教师总结:非常好,大家对这些名言的理解非常到位。这些名言不仅是古代的智慧,也是我们现代人应该遵循的准则。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深入探讨了 “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我们了解了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并从中汲取了智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践行“和为贵”的理念,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 (生:认真听讲,表现出收获满满的样子) 教师布置作业:请大家课后完成本课时的对应练习,并继续搜集更多关于 “和” 的故事和资料,下周进行分享交流。
课后作业
(1)请用三个关键词概括 “和” 的含义,并结合生活实例简要说明。 (2)编写一个以 “和而不同” 为主题的班级议事规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