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上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八上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等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本课需要使学生了解林则徐虎门硝烟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本单元起,学生开始学习中国近代史,本课介绍了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三部分内容,围绕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展开叙述。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及鸦片战争的影响。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有一定了解,基于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清朝鼎盛外表之下隐藏的危机,在闭关政策下,清朝逐渐落后于西方而不自知。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学习为本课了解中西方的实力差距做了铺垫。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本课时,将通过图片分析、史料研读等方式,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史料、图表材料的分析,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知道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基本概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以鸦片战争形势图概述鸦片战争的进程,在清军将领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事迹中感受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3.在对不同类型史料的解读中掌握一定的史料分析法,归纳清政府失败的原因,认识其战败后仍沉迷于天朝上国迷梦中(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通过对《南京条约》内容的梳理、对《天朝的崩溃》的史料分析以及表格梳理,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班级优化大师;视频、导学案(二)教学方法利用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小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促进者和帮助者。问题式教学: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教师出示相关材料,小组合作探究,组长带领学生梳理本课的学习思路,。情境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PPT】出示英国人讽刺鸦片贸易的漫画。问:这幅漫画传达了什么信息?“opium”是什么意思?这是英国人自己画的画,他们为什么要讽刺自己人的行为?他们国人自己都反对,可以看出倾销鸦片不是个正义的行为。鸦片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展示鸦片的基本信息】堂堂大英帝国何至于向中国输入毒品?今天,就让我们从鸦片说起,走进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 由图入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趣味性。
新课讲述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出示史料】材料一:182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而人口只有2000万。——摘编自: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19世纪的世界工厂——英国迫切需要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市场。任务:回答问题:1、19世纪的英国是个怎样的国家?2、为拓宽市场,它把目光投向了谁?3、向中国出售什么?结果如何?4、中国对英国的贸易状况如何?5、白银流向了哪一方?【展示PPT】出示《鸦片仓库》图片和《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问:英国如何扭转不利局面?答:向中国出口鸦片。出示《中国人吸食鸦片》图和林则徐给道光帝的上书材料,说明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情境过渡语】英国商人在中国走私鸦片,那清政府会如何应对?它发起了禁烟运动。1838年底,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展示PPT】出示林则徐的话:“若鸦片一日未决,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答:林则徐的禁烟决心和拳拳报国之心。根据教材,结合图片,完成“虎门销烟”介绍表。分析销烟采用的“海水浸化法”,说明本次销烟更加彻底,展示了禁烟决心。【学生活动】填写表格。【情景过渡语】虎门销烟后,围绕这批鸦片如何升级为战争呢?【出示史料】材料三:“(清政府)竟然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任务:回答问题:1、英国首相对虎门销烟是何反应?2、被销毁的“商品”指什么?为何有意回避“鸦片”?3、战争所要保护的是“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吗?【学生活动】分析史料,得出答案:中英鸦片贸易属于罪恶的毒品走私,而英国政府却公然支持,并决定发动侵华战争。回避“鸦片”,代之以“商品”是为了遮掩罪行。通过材料三,认识到分析史料时,要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看问题。二、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展示PPT】出示中英双方兵力和军费对比数据表。【学生回答】中方很可能会占优势。【情境过渡语】但实际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结合地图,概述战争经过。【学生活动】结合地图,梳理战争经过,在教材上勾画。【展示PPT】出示三元里抗英的故事,问:三元里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怎样的精神?【学生回答】敢于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在第二阶段的战争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清军将领,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海龄……他们有的身负重伤,却仍在指挥士兵,并英勇作战;有的年近七旬,仍率众抵抗,力竭牺牲;有的殊死抵抗,终因弹尽援绝,壮烈殉国。但,战争结果如何?【学生回答】清军失败。【情景过渡语】是将士们不够英勇吗?是他们没有拼尽全力吗?问题到底出在哪?英国士兵长途奔袭,清政府在兵力、军费并不劣势且以逸待劳的情况下,为何还会战败?【展示PPT】任务:观察《击毁中国水师帆船》,思考:1、画中哪些是中国水师,哪些是英军军舰? 2、和中国战船相比,英军军舰有何特点? 3、为何把中国船只放在C位?【学生任务】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油画中间和左边的是中国水师,右边的是英军军舰;中国战船是木制帆船,以风力为动力,而英国军舰是铁甲舰,以蒸汽为动力;把中国船只放C位是为了体现英军远程射击的技术、战术,展现中国水师的孱弱无能。从图中归纳,为何清军会战败?【学生回答】和英国相比,清朝经济落后,清军的武器装备落后。【出示材料】材料五:大黄滘炮台守军将领在临战前一天,派人与英军商议:“你也不要放炮,我也不要放炮,谁都不要放炮。我可以放六次没有炮弹的炮,给皇帝留面子,然后走掉”。 。 ——(英)宾汉《英军在华作战记》材料六:奕山日夜饮酒作乐,4月14日才到达广州。这位贵族老爷,极端害怕和敌视人民,死守着“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寇”的反动信条。——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材料七:杨芳看到英舰上的大炮总能击中我,认定“必有邪教善术者伏其内”,于是……收所近溺器(马桶)作为制胜法宝……以马桶口面对敌舰冲去,以破邪术。 ——雷颐《历史:何以至此》任务:根据三则材料,归纳清军失败的其他原因。【学生回答】政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根本原因);思想:长期闭关锁国,思想愚昧落后。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情境过渡】战败后发生了什么呢?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条约时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呢?【展示PPT】出示《<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钤印》油画,问:你能提取图中的哪些信息?据此判断《南京条约》是个怎样的条约?【学生回答】窗外的英国军舰说明签约是在舰炮的威慑下进行;钦差大臣耆英头顶上方挂着的英国女王画像暗示了英方的胜利者姿态;油画右侧端坐的中国人和坐姿松弛的英国人说明了两者心态的不同。这幅油画暗示了《南京条约》是个不平等乃至丧权辱国的条约。【展示PPT】出示表格,归纳《南京条约》的内容,结合材料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并思考其对中国的影响。【学生任务】梳理《南京条约》的内容,并根据表格归纳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加剧财政危机和人民负担;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最后根据“影响”得出:《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情景过渡语】继《南京条约》后,列强接踵而至,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展示PPT】表格梳理《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情景过渡语】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展示PPT】介绍林则徐、魏源的著作和贡献,解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内涵。思考:生活在当代中国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例】学生1:我们可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就像魏源说的‘师夷长技’。现在的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就是新时代的‘夷之长技’,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重蹈覆辙。学生2:鸦片战争时期有人沉迷天朝迷梦,现在也有人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我们应该像林则徐翻译《四洲志》那样,既开放学习,又坚守文化自信。学生3:从身边小事培养爱国意识,维护祖国。比如主动向外国朋友讲述真实的中国历史,在网络遇到抹黑鸦片战争真相的言论时,用史料进行理性反驳——这就是当代青年的‘虎门销烟’。…… 通过阅读材料,发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理清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以及向中国倾销鸦片的真正原因,培养学生的思考和逻辑能力通过分析图片和图表数据,了解英国扭转不利局面的措施,以及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通过表格梳理,归纳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概况,并结合化学知识进行跨学科学习,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对材料的严禁分析和充分挖掘,认识到史料会“说话”,要站在当时历史人物的立场上辩证的地看待他所说的话。根据中英双方兵力和军费对比数据表,预测战争形势,并和其后的教学环节形成反差,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听三元里抗英、清军将领抗英的故事,体会中国人民的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分析图片史料,培养史料实证意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通过《南京条约》的内容,梳理其对中国的影响,并根据对其对中国的影响,得出《南京条约》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通过思考,结合当代中国,思考能做些什么,将学生拉回现实,思考鸦片战争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培养家国情怀。
随堂练习 1.“若鸦片一日未绝,臣一日不回。”下定这一禁烟决心的历史人物是( B )A.魏源 B.林则徐 C.琦善 D.关天培
2.1840—1842年,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揭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历史事件是( A )A.鸦片战争 B.英军进攻虎门炮台 C.英军占领广州 D.虎门销烟
3.近代上海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它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城市,其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根据是( B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虎门条约》 D.《黄埔条约》 课堂限时练,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材料题分析与知识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通过思维导图,再次熟悉基础知识,加强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
PAGE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