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6.2 学会依法办事 学习目标 1.简要概括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 2.简要概括如何学会依法办事。 生活观察 某公司因经营不善停业,一直拖欠工人工资。老吕和20多名工友多次讨要工资未果,决定到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反映情况。接待人员了解情况后向中心负责人报告,很快请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会商。 县劳动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调查取证并向公司负责人讲理讲法,劳动仲裁部门工作人员到该公司调取考勤记录、确认应付工资数额,银行根据要求将公司账户余额优先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经过多部门联动,公司负责人最终与工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结合案例,说说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依法办事。 ①遇事找法:老吕和工友们在多次讨要工资未果后,选择到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反映情况,这是主动寻求合法途径解决问题的表现。这启示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要知道并利用相关的机构和渠道来获取帮助,而不是采取极端或非法的手段。 ②借助专业力量:接待人员请来县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仲裁部门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会商,这些专业部门和人员依据各自的职责和专业知识来处理问题。这启示我们在依法办事过程中,要善于借助专业机构和人员的力量,如政府部门、法律专业人士等,获得更准确、有效的解决方案。 ③达成合法协议:公司负责人最终与工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这是在法律框架内通过协商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决方案。说明依法办事不仅解决当下的问题,而且通过合法的形式将结果固定下来,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障和落实。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守法、遇事找解决问题靠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依法维护社会法、秩序,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探究与分享 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十三条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第四款 以上这些法律规定,你自觉遵守了吗? 在校园里,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尊重师长,认真完成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旅游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尊重当地习俗,爱护景区环境,保持文明的旅游行为。日常生活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做好垃圾分类,节约水电资源,努力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合生活经验,分享你自觉守法的事例。 自觉守法。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如果违反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 探究与分享 情境一 王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在高考前夕,其弟弟被李某打伤,王某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无法参加高考。 情境二 村民张某等人将各自家庭承包的土地流转给李某经营。李某因种植柑橘获利颇丰,张某等人看着眼红,想毁约。村干部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张某等人进行教育,维护了李某的合法权益。 以上两个情境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①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保持冷静,克制自己的行为,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要时刻将法律作为行为准则。 ②法律是维护公平正义和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靠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遇事找法。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如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相关链接 解决问题靠法。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我们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链接 诉讼是人们获得法律救济、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启思导行 某村进行“村改居”,村民搬进了楼房,没有了自家院子里的菜园。一些人一时不习惯,就将小区的绿地开垦成菜园。后来,从圈地种菜发展到在花坛养鸡,草坪、花坛逐渐不见踪迹。噪声扰民、施肥异味、“争抢地盘”等导致邻里产生纠纷。为了解决矛盾,小区成立了“援法议事会”。面对居民的各种疑惑,该议事会的律师代表现场普法指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圈地种菜、花坛养鸡等行为侵犯了其他业主的共有权。 “援法议事会”秉持“以诚待人、以情动人、以法服人”的宗旨,引导居民认识到拥有一个环境优美、舒适方便、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是每位业主的基本权利,这一权利需要全体业主共同维护。“援法议事会”听民声、纳民智、解民忧,逐渐成为引导居民依法办事的新阵地。 该小区通过“援法议事会”能解决矛盾的做法,给你什么启示? ①遇到矛盾纠纷要依靠法律途径解决,“援法议事会”借助民法典等法律明确居民的权利义务,为解决矛盾提供了依据,说明法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②解决社区问题需要搭建沟通平台,“援法议事会”让居民、律师等能共同交流,听民声、纳民智,这是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有效方式。 ③要注重引导居民树立正确意识,“援法议事会”引导居民认识到维护小区环境是共同的责任,说明解决问题不仅要靠法律,还要提升居民的思想认识,共同维护公共利益。 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一名尚德守法的公民。 ①树立法治观念:主动学习法律法规,如民法典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了解自身权利义务。 ②遵守法律法规: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约束行为,不做违法之事,如不随意破坏小区公共设施、不侵占公共空间等。 ③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积极参与社区等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治理,为营造和谐环境出谋划策。 ④弘扬道德风尚: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友善待人、互相包容,遇到问题以和为贵,协商解决,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知识必备 如何学会依法办事? (1)自觉守法。 (2)遇事找法。 (3)解决问题靠法。 (4)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当堂练习 1.小明在生活中遇到商家售卖假冒伪劣商品时,他的一系列行为如下,其中正确且符合建设法治社会要求的组合是( ) ①直接拨打 12315 投诉电话举报商家 ②找几个朋友去商家店铺理论,要求赔偿 ③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自己的权益和维权途径 ④自认倒霉、忍气吞声,以后不再去这家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2.小明在超市购买了过期食品,他应该( ) A.直接扔掉,自认倒霉 B.找超市协商,若协商不成,拨打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进行投诉 C.召集朋友到超市大闹,要求赔偿 D.在网上发布超市负面消息,进行报复 B 3.小张在生活中遇到了以下几件事,他的处理方式正确且符合法治社会建设要求的是( ) ①发现邻居在楼道私拉电线充电,存在安全隐患,小张向物业反映并提醒邻居这是违规行为 ②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商家拒绝退换,小张查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后,拨打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进行投诉 ③朋友邀请小张参加商业活动,他在签署合作协议前,仔细审查协议条款,咨询律师相关法律风险 ④在小区散步时,看到有人遛狗不牵绳,小狗还吓到了小孩,小张上前制止并普及文明养犬规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课堂小结 学会依法办事 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 学会依法办事 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养成依法办事习惯 自觉守法 遇事找法 解决问题靠法 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寻求国家法律救济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