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树立法治观念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树立法治观念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6.1 树立法治观念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如何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提升法治素养
学习目标
1.简要概括树立法治观念的原因。
2.简要概括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生活观察
某小区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消防员小谢在抢险灭火过程中壮烈牺牲,上级部门批准他为烈士。曾某在100多人的网上聊天群里公然发表侮辱性言论,歪曲小谢英勇牺牲的事实。对此,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曾某的行为构成对烈士小谢名誉的侵害,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人民法院判决曾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在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
该案判决后,参与审理的人民陪审员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到校园、社区、企业以案释法,助推树立尊崇英烈、尊重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尚。
曾某的行为给你什么警示
法律红线和底线不可触碰,任何侮辱、诽谤英烈等侵犯他人名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曾某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法律责任,这提醒我们要时刻敬畏法律,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做任何违法之事。
人民陪审员以案释法的行为有什么意义
有助于普及法律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到侮辱英烈行为的违法性以及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遵守法律,提高全社会的法治观念,促进形成尊崇法治的良好氛围。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
相关链接
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重要成果。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能力明显增强。中宣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形成的《2020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人数居第一位,“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
敬畏和信仰法律。我们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探究与分享
近年来,一些学校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法律情景剧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
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说说你的收获。
我参与过模拟法庭活动,在其中扮演法官。这次体验让我直观感受到法律的严谨性和司法的权威性,提升了我的逻辑思维与应变能力,也让我对法律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探究与分享
列车即将发车,两名乘客却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原来,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意,态度蛮横,导致发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两名乘客行为的看法。
两名乘客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其行为扰乱了公共交通秩序,属于违法行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崇法治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知识必备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1)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3)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1)敬畏和信仰法律。我们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2)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崇法治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当堂练习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场景,这些场景中人们的行为选择能反映出其法治观念。比如,在道路上,交通规则保障着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在网络世界,信息传播需要遵循真实合法的原则。以下行为中,能体现具有法治观念的是( )
①小李在开车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从不闯红灯
②小张发现有人在网络上传播不实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③小王在与他人发生纠纷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④小赵在购物时,主动索要发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2.在某小镇,曾经人们对法律的认知和尊重程度较低,邻里纠纷不断,商业活动也缺乏规范。后来,通过一系列的法治宣传和教育,人们开始真正理解并拥护法律,小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从这个事例以及我们对法律的理解来看,以下关于法律权威和社会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法律的权威源自国家强制力,与人民的态度无关
②当法律被人民内心拥护时,社会秩序会更加稳定
③只要有完善的法律,就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④人们真诚信仰法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C
3.为了更好地培养全民法治观念,全社会都在积极行动。以下做法有助于培养法治观念的是( )
①学校定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司法审判流程
②政府部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法律知识讲座
③企业组织员工学习劳动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用工和员工职业行为
④媒体曝光违法犯罪案例,用真实事件引导民众增强法治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课堂小结
树立法治观念
认识法治观念
树立法治观念
法律的独特地位
依法办事的要求
敬畏和信仰法律
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法治观念的内涵
法律权威的来源
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