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珍惜师生情谊》教学设计科目 道德与法治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5.2珍惜师生情谊 课时安排 1课时核心素养 目标 1.道德修养:感受良好师生关系,发自内心的尊重老师;寻找与老师相处的方式,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珍惜师生情谊。 2.健全人格: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材解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第五课《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二课时内容,教材主要介绍美好师生关系的状态和怎样建设美好师生关系,阐释了美好师生关系对学生个人成长的作用,对社会的重要性。使学生加深对于美好师生关系的理解,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状态。学情分析 对于进入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教师在学生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不理解老师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善于与教师进行交往和沟通,不会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教师的感情。一些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每个老师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老师不能理性看待,理解和尊重。教法学法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小组探究法、角色扮演法重点 怎样建设美好师生关系难点 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一、新课导入: 1.展示材料介绍“2025暑期档国漫《罗小黑战记2》4.36亿票房、豆瓣最高”等情况,2.提问:“小黑与师父无限为何能打动亿万观众?”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解锁‘珍惜师生情谊’的密码。” 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以暑期高口碑国漫热点激活民族自豪感;点燃情感,快速聚焦师生情主题。新课新授 1.播放视频:电影《罗小黑战记2》——小黑与师父无限的师徒情 提问:师父无限和他的徒弟小黑呈现了一种怎样的师生情?你认为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应该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描绘师生交往理想状态) 归纳:师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状态是怎样的? 2.展示《礼记·学记》原文:“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也”,引导学生进行翻译理解。配图解读“教=老师+学生”双向箭头。 3.播放视频:师父在做饭这件事上真的努力了 分组讨论: (1)你平时发现老师有哪些烦恼? (2)我们可以帮助老师分担哪些烦心事? 小结:我们应该主动理解、关心老师。 4.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小采访:在你的成长经历中,你和哪位老师关系最亲近?你平时是如何与该老师相处的? 小结:要真诚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5.小游戏:抽卡牌 随机抽取一名同学,根据卡片内容说出自己听到表扬或批评后的心情和感受(开心、难过、羞愧等),并简单解释原因。 小结: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6.教师模仿秀 介绍规则:小组代表上台模仿一位本班的科任老师,用最能体现老师风格特点的动作、语言、表情等,大家一起猜是哪位老师。 (注意:不能说出该老师姓名和所教学科或与学科相关的内容) 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风格的老师? 提问:面对这些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做? 小结:尊重并适应不同风格的老师。 归纳: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7.“教师翻译器”小挑战: (1)引导学生回想一次老师对自己的批评、严格要求或看似“不近人情”的举动 (2)尝试扮演“教师翻译器”的角色,不是辩解或抱怨,而是尝试理解老师行为背后的“潜台词”和良好初衷。 (3)让学生在纸上完成填空: ①事件:那次老师 [简述事件] ...... ②我当时的感觉/想法: 我觉得 [描述当时感受] ...... ③“教师翻译器”启动!我猜想老师可能是想(尝试从老师角度推测):是担心我的学习?想培养我的好习惯?对我有更高的期望?为了班级整体?......] ④现在我的新理解/感受: [经过“翻译”,我现在觉得......即使当时不舒服,但我理解老师可能是为了......] 归纳: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观看视频, 积极参与分享。 尝试进行翻译。 观看视频,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分享与老师的故事。 积极参与游戏 进行模仿秀 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忆老师的举动,理解老师背后的用意,完成填空。 借电影《罗小黑战记2》中师徒情节,营造生动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让其直观感受师徒互动,促使学生思考师生交往的状态,助力理解理想师生关系内涵。 引入经典文献,让学生感悟古代教育智慧中教与学相互促进的理念,结合 “教 = 老师+学生”双向箭头配图,从理论层面阐释师生交往理想状态,让学生构建对良好师生关系更深刻、系统的理解。 借视频营造情境,通过讨论老师烦恼、思考分担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老师不易,培养同理心,学会主动理解、关心老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让学生分享交流,领悟真诚接纳老师引领的重要性,掌握良好师生相处方法。 用趣味形式,让学生直面表扬与批评,梳理不同反馈下的心情感受,理解其教育意义,学会正确看待。 以趣味模仿活动,让学生聚焦老师风格特点,加深对教师个体差异的感知,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思考老师风格多样的根源,再延伸到如何与不同风格老师相处,让学生理解尊重、适应不同风格老师的必要性,掌握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通过回忆教师 “严厉举动”,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教师行为背后的初衷,化解师生误解,培养共情力。课后实践作业 布置作业:致老师的“小确幸”(二选一) 完成作业。 通过实践作业让学生主动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将感恩内化于行,在互动中深化师生情感,同时培养行动力与尊重老师的习惯。课堂小结 知识思维导图总结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