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依据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框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中的“能够认识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责任意识中的“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理解个人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学段目标中的“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能以积极态度对待自己面对的各种挑战,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具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课程内容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部分的“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面对生活,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框是八上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二框内容,承接第一框《认识社会生活》。此框聚焦于阐述个人与社会的紧密关联,强调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像“结点”与“大网”,人的身份在多样社会关系中确定。这些内容是学生深入理解社会本质、明确自身社会责任的基石,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社会生活,更是后续学习社会规则、道德法律规范,以及参与公共生活等内容的重要铺垫,对培育学生社会认知与责任感有着关键作用。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增强、社会交往范围扩大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生活充满好奇但缺乏系统认知,易将个人与社会割裂看待,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时,学生已初步接触社会现象,但对“个人如何融入社会”“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个人”等深层问题缺乏理性思考,亟需引导其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明确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
2.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体验,提升分析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能力,学会在不同社会场景中准确定位自身角色。
3.增强社会责任感与集体归属感,树立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落实“责任意识”核心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明确社会关系对个人身份的塑造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抽象概念过渡到现实认知,将“个人是社会的一员”理念转化为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践行动。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两种生活的选择(荒岛孤独一人VS繁华都市)
思考:如果必须选择其中一种生活,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
教师小结:孤独的荒岛纵然宁静,却少了人间的温暖;繁华的都市虽然喧嚣,却充满生命的联结,这正是因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设计意图:通过荒岛独处与都市生活的强烈对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冲突,引发学生对“个人生存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直观思考。以开放式问题激发学生表达欲,从感性认知切入,快速激活课堂氛围,为后续深入探讨“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自然引出课题核心。
(二)探究新知
【1.活动设计:生活观察】
思考:请你根据上图,试着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呈现马克思的话“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思考:(1)在社会关系图中,能否找到“孤立的点”?为什么?
(2)结合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马克思的话,谈谈你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
教师总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通过各种关系与他人相连,不存在脱离社会关系的 “孤立点”,社会正是由这些关系编织成的有机整体。
设计意图:通过绘制社会关系图,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社会关系具象化,从自身实际出发直观感知与他人、社会的多元联结;结合马克思关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述,帮助学生从理论高度深化认知。在此过程中,通过问题驱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归纳,既培养其自主探究与逻辑思维能力,又使其深刻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本质关系,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升华。
知识小课堂:
如何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1)人是社会的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相应的位置。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活动设计:身份大揭秘】
思考:结合上图及实际,寻找自己的多重身份。并填写表格。
呈现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出示一组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连线。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身份大揭秘”活动中,大家发现自己同时扮演着学生、子女、朋友等多种角色,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结合三种社会关系(血缘、地缘、业缘),大家能看到,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定义了我们不同的身份。通过刚刚的情境练习,相信大家更深刻体会到,社会关系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份和行为。希望大家记住,在社会这个大网络里,每一种关系都在塑造独特的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自我身份认知”切入,通过寻找多种身份,理解个人在社会中的多重角色。借助呈现三种主要社会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身份与社会关系关联”的认知框架。用情境小试牛刀,让学生将理论认知应用于实际,强化对社会关系影响身份定位的理解。
知识小课堂:
如何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1)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是老师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以血统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行、同事等。
【3.活动设计:小实验大道理】
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下你每天必须要用的东西。
随便选一样撕掉!想象它从世界上消失的后果。
教师总结: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写必用物品→撕掉想象消失后果”的实操,直观感受个人对社会资源的依赖性。以具象化实验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切入,理解“衣食住行依赖社会物质与精神支持”的抽象知识点,强化“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认知。
知识小课堂: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活动设计:小实验大道理】
现在,我们来反转角色……
在纸上写一个你的社会身份,用手比“×”盖住这个身份,如果所有____(身份)消失,社会会怎样?
播放《致敬奋斗者》视频
思考:观看视频,谈谈你的感悟。
结合自身实际,思考为了社会生活更美好,你能做些什么?
教师总结: 社会像一个巨型拼图,缺了任何一角都不完整!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复兴是由千千万万个“我”——未来的劳动者、建设者、创造者用智慧和汗水共同铸就的!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都是时代画卷上不可或缺的笔触。你们怎么样,未来的中国就将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身份消失设想,让学生体会个人对社会的意义;借助奋斗者视频引发情感共鸣,明晰个人努力推动社会发展;“启思导行”促使学生将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强化社会责任感。
知识小课堂: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没有人就没有社会,也就没有社会生活。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随堂练习
1.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告诉我们( C )
A.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人是社会的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D.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2.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下列属于血缘关系的有( C )
①文琪和她的弟弟
②依依和她的同学
③佳琦和她的表妹
④文远和他的战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3.近期,各地政府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为收入较低的青年提供了基本的居住保障,让他们能在城市中安心工作与生活。同时,众多青年积极响应 “光盘行动”,珍惜粮食,带动身边人共同营造节约氛围。这体现了( A )
①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②个人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③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青年在社会发展中可有可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材料分析题
2025年,合肥某社区推出“银龄互助”计划:60岁的退休教师陈阿姨主动结对帮扶75岁独居老人,不仅上门送餐,还利用教师专长开设社区书法班。该计划实施一年后,参与老人从12人增至87人,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提升40%,居民幸福感显著增强。
(1)陈阿姨的帮扶行为涉及哪两种社会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知识,谈谈材料如何体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双向互动”。
答案:(1)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2)陈阿姨以教师专长服务社区,推动养老服务升级(覆盖率提升),体现个人通过实践为社会发展注入活力;社区提供“银龄互助”平台,让陈阿姨的专业价值得以实现,印证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条件与机遇。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身份大揭秘”活动,认识到多重社会关系塑造了多元的个人身份;“小实验大道理”让我们明白,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滋养。在身份消失设想与致敬奋斗者视频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个人努力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今后既能珍惜社会给予的支持,也能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增添一份美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扮演好属于自己的精彩角色!
(五)板书设计
五、布置作业
用一天的时间,主动在血缘、地缘、业缘三类社会关系中完成以下行动,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