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案

资源简介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依据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框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中的“助力学生理解亲社会行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使其深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友善’‘和谐’理念,增强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道德修养中的“引导学生培养乐于助人、谦让分享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内心树立起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公德意识,提升个人道德素养”。法治观念中的“让学生清晰认识亲社会行为和遵守社会规则(如《志愿服务条例》)之间的紧密联系,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观念”。健全人格中的“通过亲身体验亲社会行为,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善于合作的健康心理素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责任意识中的“帮助学生明确在亲社会行为中自身的角色担当,增强参与社会服务的责任感,激发主动奉献社会的热情”。学段目标中的“认同国家发展,勇担社会责任”;课程内容中的生命安全与教育部分的“理解社会角色、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等相关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框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在社会中健康成长的核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社会是个人成长课堂,个人成长需不断社会化的基础上,践行亲社会行为,并为后续社会责任等内容作铺垫。《养成亲社会行为》这部分内容与前后知识紧密相连。它是对前面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等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社会责任、参与社会生活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阐述亲社会行为的内涵与具体表现,如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行为特征。清晰理解亲社会行为对个人成长(塑造人格、形成价值观等)和社会发展(促进和谐、传递正能量)的重要意义。
2.熟练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与方法,知晓应主动参与社会实践、遵守社会规则与习俗。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提升学生辨别亲社会行为的能力,能够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亲社会与非亲社会行为,锻炼学生将亲社会行为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阐释亲社会行为的内涵与表现,剖析其对个人成长、社会和谐的价值,讲解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亲社会行为的深层意义,突破从认知到行动转化的困境,培养在复杂社会情境中辨别与践行亲社会行为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视频《温暖时刻》
思考:视频中哪些行为让人感到温暖?这些行为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小结:在视频中我们看到的这些具体事情,正是亲社会行为的生动体现。这些行为不仅传递温暖、凝聚善意,更彰显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担当,也让我们看到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主动践行亲社会行为。
设计意图:课前导入亲社会行为相关视频,意在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真实案例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亲社会行为内涵,建立感性认知;引发情感共鸣,为后续深入探讨其价值与养成方法奠定基础,增强教学实效性。
(二)探究新知
【1.活动设计:青春微芒——认识亲社会行为的内涵】
思考:在生活中你遇到或做过类似的行为吗?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教师总结:亲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思考:中学生能参加哪些力所能及的亲社会行为?
教师总结: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校园互助、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梳理可操作的亲社会行为,激发参与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推动认知向行动转化,增强社会责任感,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知识小课堂:
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和内容:(1)含义:亲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2)内容:谦让、分享、合作、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都是亲社会行为。
过渡:
【2.活动设计:星火聚力——理解亲社会行为的价值】
材料:八年级学生小东和伙伴们利用暑假在社区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一个暑假下来,小东和伙伴们收获了很多“粉丝”。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们“墨姐姐”“墨哥哥”。为了让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一起讨论国画技法教学。
思考:
(1)小东和伙伴们的哪些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
(2)这项活动的开展可能产生哪些价值?
教师总结:八年级学生小东和伙伴们利用暑假在社区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小东团队的社区文化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亲社会行为可依托自身特长(如书法国画技能)转化为具体实践,既让学生看到亲社会行为可依托自身特长落地,又在策划教学中培养合作组织能力,同时通过传统文化教学强化文化传承责任,在服务对象的认同中感受社会价值与自我成长的双向赋能,深化社会责任意识。
知识小课堂:
亲社会行为的意义: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1)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2)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3.活动设计:星火再聚力——践行亲社会行为】
展示材料:小东和伙伴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在践行亲社会行为的道路上,他们用点滴行动汇聚温暖力量。校园里,他们化身“知识小讲师”,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讲解两道习题;社区内,每月一次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成为他们的“固定打卡点”,带着工具清理楼道小广告的身影,是他们守护家园整洁的无声承诺。除此之外,他们还时刻关注着社会变化,用少年特有的热忱与敏锐,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紧紧相连。
思考:
结合小东和伙伴们参加的社会实践,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2)从小东团队的“固定打卡点”现象出发,说一说如何将偶发的亲社会行为转化为可持续的社会实践?(建议从多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养成亲社会行为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分析。如:制度保障,社区共建单位挂牌认证;能力培养,参加志愿者技能培训课程;反馈激励,根据服务时长兑换学习资源;向榜样学习,积极了解社会、热心帮助他人,培养亲社会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小东团队校园互助与社区服务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亲社会行为可从身边小事(知识讲解、环境维护)切入,在实践中培养沟通协作与社会参与能力,增强责任意识,体会个人行动对社会的价值,建立“小我融入大我”的成长认知。
知识小课堂: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1)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2)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社会生活;(3)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三)随堂练习
1.下图对联的寓意告诉我们要有( B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A.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B.关心社会的积极态度
C.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D.不忘本来的文化理念
2.2025年3月18日,济南市举办“谢谢你!身边好人”公民道德建设先进故事分享会,传递了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C )
①许亮参加“长征精神红色之旅”研学活动
②大华利用周末时间独自在家钻研物理知识
③小智组织“共植一片绿”网络公益募捐活动
④“凉茶奶奶”徐桂梅36年免费为行人送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绿美广东,红领巾在行动”实践活动中,广大少先队员加入护绿小队、认养树木花卉、讲解环保知识,让“志愿红”和“生态绿”融合为亮丽风景。此活动有利于少先队员( C )
A.承担法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B.积累公益时长,获得物质的奖励
C.在奉献中成长,培养亲社会行为 D.弘扬勤俭美德,建设节约型社会
4.了解研学活动,回答问题。
(1)你认为这次研学活动开展之前,学校应该提醒学生哪些注意事项
(2)依据“研学真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校举办这次研学活动的意义。
答案:(1)穿防滑鞋,携带必要的水和食物;遵守纪律,不擅自离队;注意安全,不攀爬危险区域。(2)促进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坚韧品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升综合素养;亲近自然,增强对生物知识的兴趣。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小东团队的实践故事与生活案例,理解了亲社会行为是谦让、分享、帮助他人的温暖举动,更是个人融入社会的桥梁。从校园辅导同学到社区参与环保,每一次行动都在印证:亲社会行为不仅能塑造健康人格、收获自我价值,更能像星火汇聚成炬,照亮社会和谐的底色。希望大家记住:善意不分大小——给他人让一次座、为社区做一次志愿、关注一次社会议题,都是在书写“小我”与“大我”的联结。愿我们以知促行,让亲社会行为成为青春成长的“必修课”,在服务他人与社会中,遇见更有温度的自己。
(五)板书设计
五、布置作业(二选一)
作业一: 观察记录与反思
请在本周内观察身边发生的3次亲社会行为事件(如同学互助、社区志愿服务等),记录事件经过、参与者行为及自身感受,并思考这些行为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观察反思报告。
作业二: 实践行动与分享
选择一项亲社会行为(如参与社区清洁、为他人提供学习帮助、向公益项目捐赠等),在周末完成实践活动。用照片或视频记录过程,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讲述行动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2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