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网络改变世界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网络改变世界教案

资源简介

《网络改变世界》教案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普遍具备一定的网络操作能力,对网络带来的改变深有体会。但本阶段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易受虚假、不良信息影响,对隐私保护、网络沉迷等问题认识不足。需通过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强化其辩证思维和自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
(2)识别网络消极影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教学难点:网络是把双刃剑。
四、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小组讨论
(1)生活中,你经常借助互联网做哪些事情?
(2)想一想,如果没有互联网,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畅谈了网络在社交、学习、购物中的重要作用,也设想了无网络生活的诸多不便。那么,网络究竟如何重塑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通过一场“古今对话”,深入感受这种变革。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一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降低理解难度。问题二自然衔接新授内容,为活动一古今对话环节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活动1:古今对话感受网络便利】
展示图片,进行古今生活对比。
思考:
通过以上对话,说一说网络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古今对话,我们可以发现,网络彻底打破了从前的种种时空限制,让信息传递方便迅捷、人际交往即时互联、日常生活丰富多彩,这就是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
设计意图:用图片直观对比古今生活,方便学生理解。承接前一环节导入中“无网络会怎样”的困惑,并据此总结,网络如何丰富日常生活。
知识小课堂:
网络如何丰富日常生活?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活动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展示材料《直播助农》
思考:
根据材料,说一说网络在经济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展示材料《李先生维权》
思考:
(1)如果你是李先生,你会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在李先生的维权过程中,网络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展示材料《云游直播》
思考:
网络在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教师总结:直播助农案例证明网络能够开辟产销新渠道,创造消费新业态,推动传统农业升级。李先生维权案例表明网络可以为我们提供多元维权路径,强化公众监督力量,保障公民权利。云游直播案例显示网络能够打破地域限制,加速文化资源共享,促进创新资源融合。网络正在方方面面中推动社会进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维权路径、社会热点等案例,多角度全方面认识到网络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知识小课堂:
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活动3:网络是把双刃剑】
展示图片。
思考: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表现哪些方面?
(2)这些信息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图片。
思考:
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做?
展示材料《低头族》
思考:
这种现象说明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
展示图片。
思考:
互联网时代,这样的行为有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网络并非完美的乌托邦,而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既有虚假内容扰乱认知,也有偏激言论激化矛盾;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会疏离现实生活,从而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隐私泄露的案例更是警示着我们,开放的网络世界极易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对我们的个人信息造成损害。所以,我们应当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识别虚假、不良信息危害,警惕沉迷网络对生活的侵蚀,强化隐私保护意识,全面认知网络消极影响。
知识小课堂:
网络有哪些消极影响?
(1)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三)随堂练习
1.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网络交往也成为人们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离不开网络交往的缘由在于( D )
①网络交往变更了人们的人生阅历
②网络交往革新了人们以往的交往方式
③网络交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
④网络交往扩大了人们交往的空间、领域和对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公交车晚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住房改成麻将馆......W市人民政府网络理政平台运行以来,诸如此类民生小事,只要一个电话或一封电子邮件,便可通过平台将问题反映至主管部门,且受理办结全过程公开透亮,件件有回应、事事有回音。这种理政模式能( A )
A.拓宽民主渠道,巩固政府和人民的和谐关系
B. 完善民主制度,让网络成为最重要的民主形式
C. 扩大民主权利,增加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意识
D.丰富民主形式,便利公民干脆行使政治权力
3.据《光明日报》报道,目前已有18.3%的网民因上网而削减了与父母的日常交往时间,28.8%的网民因上网而削减了与亲戚、邻居的日常交往时间。网络社交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加剧了某些方面的社会疏离。这说明( D )
①网络会导致青少年社会疏离,青少年应远离网络
②青少年对网络的沉迷已经到了无法限制的程度
③青少年应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实力
④青少年应注意与身边的人搞好人际关系,正确把握网络中的交往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伴随着手机的普及运用,上网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已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是《校内焦点》栏目组拍摄的几组镜头:
镜头一:上课时,隔几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晚上就寝,接个微信躲在被窝里和生疏人畅聊;玩嬉戏、看电子书、在网上吐槽……手机这个有趣的终端让部分同学爱不释手,恨不能24小时在线。
镜头二:小明是班长,每天课外阅读课,同学们心不在焉的样子总是让他头疼。但自从他在课余时间利用手机收听了人民网、新华网、《读者》《青年文摘》等的微博后,精炼、好玩、丰富的资讯让小明带领大家把沉闷的读报课变成了好玩有益的”读微课”。
(1)请你以《校内焦点》栏目组小记者的身份对镜头一反映的现象进行简要评析。
(2)结合镜头一和镜头二,联系实际,为那些长时间在线的同学提几点建议。
答案:(1)这些同学的做法是违反学校纪律、沉溺网络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极大地影响了同学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甚至是人身安全。
(2)建议:①自觉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不在上课和就寝时间运用手机;②在利用手机网络交友时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学会保护自身的人身安全;③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④全面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学会趋利避害,让网络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到网络使信息交流更便捷、使人际交往更广泛、使日常生活更便利,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网络也为经济注入新活力、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搭建文化与科技创新平台,有力地推动着社会进步。但与此同时,网络时代的挑战也伴随着机遇出现:虚假与不良信息、沉迷网络影响现实、个人隐私风险加剧。希望同学们将所学运用于实践,全面、辩证地看待网络这把“双刃剑”。积极把握网络带来的机遇的同时,更要提高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保护个人隐私,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板书设计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实事求是地记录自己本周的网络使用情况,包括浏览内容和使用时间。
(2)结合所学知识,对自己网络使用情况进行利弊评价,并为了自己更好的使用网络促进自身成长提出改进措施。
(3)总结本次活动你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