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1《认识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认识社会生活》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的内容。本框聚焦社会生活的多维特征,引导学生从“感受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视角,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性、变化发展性和公共性。通过分析具体生活情境探讨、观点辨析,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与个人成长的紧密联系,明确在公共空间中需共同维护社会利益与秩序,培养主动融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感受社会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的家国情怀。2.健全人格:认识社会生活的特点,学会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的发展,初步培养学生公共意识,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3.责任意识:初步养成关心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增强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生活的特点;面对社会生活青少年该怎么做。难点:社会生活的特点。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案、课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提问:这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什么特点? 通过时事新闻导入,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浏览课本P2-5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将答案标记在课本上。1.社会生活的表现?2.社会生活的特点?3.面对社会生活青少年该怎么做?环节一:情境探究思考:1.结合小志的生活体验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感受?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了解社会:思考:你对社会生活还有哪些了解?总结归纳: 1.社会生活的表现?①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动;②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③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④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⑤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环节二:探究分享(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着各种活动。例如,人们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满足衣食住用行等物质生活需求;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推动国家民主法治建设;从事精神生产活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活动既有不同的功能,又密切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思考:1.说说你还参与过哪些社会活动,并分享感受。2.总结归纳出社会生活的特点。提示: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总结归纳:2.社会生活的特点?(1)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①物质产品和精神食粮种类繁多,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选择。②人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③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探究分享(二)播放视频《伟大的变革》思考:你从这个视频感受到了什么?我们的社会生活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1: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祖国日益繁荣昌盛提示2: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思考:你还了解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知识拓展:衣食住行的变化、科技从无到有。总结归纳:2.社会生活的特点?(2)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原因:生产工具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观念的更新,是我们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表现: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祖国日益繁荣昌盛。探究分享(三)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乡镇、村庄,都在规划建设有品质、有温度、配套设施完备的公共空间。生活中,舒适方便、老幼皆宜的公园以及公共健身设施等随处可见,每个公共空间都反映出当地的生活和文化特色。思考:1.上述信息,反映出社会生活有何特点?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共同建设和维护好公共空间?提示: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总结归纳:2.社会生活的特点?(3)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①社会生活是在公共空间展开的。②社会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社会秩序由大家共同维护,社会发展由大家共同推动。环节三:观点辨析观点:有位同学说“我还是个学生,我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没必要关心和参与社会生活,社会也和我没有关系。思考: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提示:该同学观点错误。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青少年不能只埋头学习。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舞台,积极融入社会能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只有热爱生活,主动关心参与社会生活,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共创共享美好生活,而非与社会绝缘。总结归纳:3.面对社会生活青少年该怎么做?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青少年要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自主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并做好笔记。运用生活经验,根据情境回答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材料进行探讨,总结归纳后,分享探讨结果。分析观点,发表看法。 自主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在情景互动参与中,更好的明白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锻炼学生分析解读能力。通过相关链接、视频材料呈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社会生活的特点。根据学生现实观点进行辨析,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课堂练习 1.展示课件的练习题目。2.点拨答案。 完成练习,主动回答问题。 巩固本节课知识点。课堂总结 1.邀请学生谈本节课收获。2.回顾本节知识点,呈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明确本堂课重点、难点。 学生谈收获,并自主归纳本节课知识。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作业布置 1.完成本课的课后练习题。2.预习下一课内容。 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1.巩固新知;2.预习新内容,提前感知知识点。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分层作业1.1认识社会生活(基础过关)一、基础知识填空:1.社会生活的表现:观看_______________,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2.社会生活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种类繁多,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选择。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们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5.社会生活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的。6.____________________由大家共同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由大家共同维护,____________________由大家共同推动。7.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青少年要____________________,积极融入社会,将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紧密结合起来,共创共享美好生活。(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0题)1.中学生小吉早晨在包子铺吃完早餐,和同学一起乘坐公交车去上学。在交警叔叔的专业指挥下,行车顺畅。七点半,同学们陆续步入校园。八点,第一节语文课开始了。小吉的经历体现了( )A.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B.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C.社会生活是枯燥乏味的D.中学生已经完全社会化2.对下列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点评错误的是( )选项 参与社会生活 点评A 参观博物馆,看到丰富的展品 为民族文化和智慧而震撼B 观看升旗仪式 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C 看到无人机在田间监测作物生长情况 为科技进步而赞叹D 看到机器人在酒店忙碌送餐 为自己将来会失业忧心忡忡A.A B.B C.C D.D3.在通信方式上,从烽火狼烟到飞鸽传书,从纸质信件到电报电话,再到今天的智能手机,人们的信息传递越来越高效。这说明( )A.我们的思想观念停滞不前B.我们今天的物质生活贫乏C.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D.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4.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在规划建设有品质、有温度、配套设施完备的公共空间。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②社会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③社会发展由大家共同推动④社会发展全靠国家制定的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下列属于中学生小华一家参与社会生活的是( )①小华在家做作业②小华爸爸在自家大棚种植有机蔬菜③小华哥哥在电影院观看新上映的电影④小华妈妈在工厂上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早晨我们在公园健身;上午去图书馆阅览群书;晚上去影院看电影。我们的社会生活是在公共空间展开的,说明( )A.社会生活具有共有性B.社会生活具有广阔性C.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D.社会生活具有隐私性7.夜幕降临,县城某广场上的“理享市集”热闹非凡,理论宣讲、知识竞答、才艺表演等轮番上阵,让“有意义”变得“有意思”。市民参与“理享市集”可以( )①丰富文化生活 ②感受学习乐趣③体验虚拟交往 ④提升理论修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近期,成都某中学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一次较为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观科技博物馆、采茶、野炊、体验陶艺等,同学们积极参与,收获颇丰。参加这些活动有利于青少年( )①主动亲近社会,积极融入社会②提升综合素质,彰显校园魅力③促进身心健康,塑造健全人格④拓展知识视野,提高生活技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下列行为有利于共同建设和维护好公共空间的是( )①张大爷在公园健身休闲②李大妈和姐妹们在酒店安静用餐③一孩子脚踩滑板车冲进跳舞的人群④学生们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讲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0.现在,各地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活动,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与社会真正有了个“亲密接触”。参加研学旅行活动能使学生( )A.学会课堂上学不会的知识B.快速提高学习成绩C.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D.认识社会生活二、非选择题。(2题)(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下是中学生小志日常生活中的几个情境:情境一 小志和爷爷在公园晨练,看到小路两侧新种植的树木,方便人们锻炼身体。情境二 小志和妈妈在菜市场购买的新鲜西红柿出自售货员自己家的合作社。情境三 小志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情境四 小志和爸爸看完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交流看法。从上述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生活具有哪些特点?(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研学旅游广受欢迎,相关产业也不断完善。浙江东阳某影视城建设国防科技园、红军长征博览城、圆明新园景区等20多个研学基地,专业研学导师队伍超过300 人;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参加“太空探索”夏令营的师生可以参观集成测试大厅、电磁兼容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场所,开展科普讲座、太空实验等活动;山东曲阜创新研学旅游模式,探索“文化十教育十旅游”新业态,开发了“跟着孔子去游学”等10多条特色研学线路……研学实践让学生们在“行走的课堂”中增长见识、收获新知。请你结合生活体验,谈谈青少年如何对待研学这类社会活动。参考答案基础过关一、基础知识填空:1.升旗仪式2.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3.物质产品;精神食粮4.生产工具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观念的更新5.公共空间6.社会公共利益;社会秩序;社会发展7.热爱生活;个人发展;社会进步能力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0题)1.A 2.D 3.C 4.A 5. D 6.C 7.B 8.C 9.C 10.D二、非选择题:(一)①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②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③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二)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青少年要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分层作业】1.1 认识社会生活 (含答案).docx 【课堂无忧】1.1认识社会生活-教学设计.doc 【课堂无忧】1.1认识社会生活-课件.pptx 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