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能说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构成;(2)理解并能运用实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通过对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的分析,理解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剖析土壤的形成与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地理要素的关系,掌握从整体角度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地理环境整体性含义的理解;难点:各种因素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关系【知识梳理】案例一:根据以下图片及其描述,判断它们体现了哪些要素之间的直接的关联性。表现1:每一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示意图表现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案例三:活动:1、请尝试用地理语言阐述“黄涛滚滚‘地上河’”的成因。2.“黄涛滚滚‘地上河’”会对黄河下游地区带来什么影响?表现3: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影响其它地区的地理环境。『感悟大自然的哲理』“牵一发而动全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探究二:实验探究“植被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P71实践)从地理环境角度看,如何理解这个实验及其所模拟的现象?水体清浊差异说明:土堆边缘泥沙淤积情况差异说明出水时间差异说明探究三:阅读课文,利用图表归纳土壤的形成过程,领会各地理要素间相互关系:1、成土母质与土壤:2、气候与土壤:3、生物与土壤:地形与土壤:人类活动与土壤:(双重影响)探究四:通过以下材料,总结资源综合利用需要注意的问题【思维导图】【实战演练】《同步导学方案》P591、2、3、5;P608。【问题反馈】我还有一些困惑: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因素有:每一个要素都作为的一部分,与其它要素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甚至的改变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还会对产生一定的影响。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以及植物气候与土壤:直接影响土壤的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间接影响土壤的生物与土壤:是土壤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因素。地形与土壤:主要通过对间接地作用于土壤。人类活动与土壤:主要通过改变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问题探究】探究一:根据实例,探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世界寒极南极洲——冰川广布热带雨林——“地球之肺”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动物——牦牛案例二:我国古代文学名著《诗经》里,收集了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诗中这样唱到:“坎坎伐檀兮,置之河干兮,河水清且涟漪······”(注: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芮城在山西省西南端,黄河北岸)。“坎坎”地伐呀伐,从周伐到秦,从汉伐到唐,从唐伐到······活动:请尝试用“关联图”来说明“坎坎伐檀”使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的变化?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水文变化地貌变化过度放牧植被破坏开垦坡地植被退化气候变化土壤侵蚀河流含沙量()河流上、中游砍伐森林土壤盐渍化抬升河床河道泄洪能力降低下游河道()河流上、中游()岩石成土母质土壤()(1)直接影响:通过()与()间不断进行的()和()交换,直接影响其()和()。(2)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和()的活动等来影响土壤的()和()。裸露岩石成土母质风化作用成熟土壤()原始土壤()地势地形坡度坡向举例人类活动长期培养违反自然活动举例材料一:塔里木河上中游过度引水,造成下游径流量减少,河床干涸,植被枯萎,动物死亡,生态环境更加干旱。材料二:每生产1吨铜需要消耗相当于35吨煤炭的能源,会产生142吨废渣。同时,开采矿石使土地废弃,排出废物和消耗能源也不可避免地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材料三:近两年,地处南疆腹地的轮台县,雨伞竟成了抢手货,北疆和天山的降水量分别比1961年和1990年的平均值增加了6.9%和3.6%,冬天本是枯水季节,但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却仍保持着历史罕见的最高水位,沿湖不得不用沙袋堆起两米多高的防洪堤。一贯被人们视为干旱少雨的新疆竟慢慢“湿润”起来。近年来,新疆先后启动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防风林建设工程等,新疆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1.03%上升到1.92%,增加了将近一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