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概况。 2.积累文中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知识,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和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二、重点难点:文言词汇积累和应用三、导入《论语》子路篇中说 “一言以丧邦,一言以兴邦”,古代有很多有名的谋士如魏征劝谏唐太宗、邹忌讽齐王、触龙说赵太后,这些人都是国家的名臣。刘勰《文心雕龙》中也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个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退敌军的人物——烛之武。他是怎样说退敌军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四、文学常识1.关于《左传》《左传》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汉代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5年间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为后人所推崇。它是儒家经籍之一,是历代儒学子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每与《春秋》合刊,作为《十三经》之一。2.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相传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五、写作背景本文所叙内容发生在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当时正值春秋初期,周王室日 衰已趋于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纷纷扩张势力,角逐霸主地位。文中提到的晋侯即晋文公重耳秦伯即秦穆公任好,他们两人先后春秋五霸之中。当时晋国势力强于秦,秦与晋结为姻亲关系,双方为了暂时的共同利益,采取联合行动。楚国当时也有争霸中原的雄心,郑国是晋、秦、楚三国必争之地,为了遏制楚势力向北扩展,秦晋联合出兵攻郑。秦晋围郑背景“以其无礼于晋”: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且贰于楚也”: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六、整体感知1.解题这篇文章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原本没有题目,现标题是编者后加的。对古代一些原本没有题目的文章,编者一般会将其首句或中心事件作为标题。“烛之武”是选文的中心人物,“退秦师”是选文的中心事件,这个标题比较完整地概括了选文的中心内容。退:使动用法,使……撤退师:军队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使秦国的军队撤退2.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氾(fá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ì) 鄙(bǐ)远共(gōng)其乏困 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 戍(shù)3.听朗诵,结合注释翻译文章4.理清思路,感知大意(1)请用最简单的话概括这个故事。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2)梳理情节:秦晋围郑——临危受命——智退秦师——秦晋退师七、文言词汇积累和应用【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倒装句】1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2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4.佚之狐言于郑伯。(状语后置)【省略句】1.省主语①(晋惠公)许君焦、瑕。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③(烛之武)夜缒而出。④(烛之武)许之。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2. 省宾语①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3省介词: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八、课堂小结《烛之武退秦师》记述的是公元前630年九月,秦、晋两个大国联合攻打郑国时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心胸和爱国精神,以及他机智善辩,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