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4 能量 教学设计课题 2.4 能量 单元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学科 物理 年级 8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出自教科版八年级下册教材,是第二章中的第4节内容。这一节课程的核心主题是能量,主要涵盖了能量的多种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规律以及能量的转移过程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要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都蕴含着能量。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例如机械运动对应动能和势能,热运动对应内能等。同时,课程还重点讲解了各种能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相互转化,比如电能可以转化为光能、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等。此外,利用能量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能量发生转化或转移的过程,这进一步揭示了能量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这一节内容不仅是对之前所学的运动与能量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同时也为学生后续学习更为复杂、更为深入的能量知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022新课标要求 3.1.1 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描述不同形式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从知识层面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要求学生知晓机械能(含动能、势能)、内能、电磁能、化学能、核能等,如运动物体有动能、燃料储存化学能等,这是认知能量的基础。“描述不同形式能量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强调知识应用与实践关联,像汽车行驶、冬天用暖气等例子,让学生感知能量在生活中的存在,理解物理知识实用价值。从教学实施讲,教师要创设贴近生活情境,如用风力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实例,帮学生构建能量形式与生活的联系,还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调查家庭中能量转化,加深知识理解与应用。对学生发展而言,此要求能培养科学观念,让学生认知“能量存在多种形式且相互关联”;提升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能量转化转移锻炼逻辑推理;增强社会责任感,明白能量合理利用的意义,契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方向,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1.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形式,了解机械能、电能、光能、内能、核能等能量形式;2.知道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认识到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生活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能准确判断不同现象中的能量变化。科学探究在探究家庭中能量转化等活动中,提高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到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白合理利用能量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使得他们对于周围世界中与能量相关的一些现象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了解。例如,他们知道电灯要发光就必须消耗电力,汽车想要行驶起来就需要燃料的供应等基本常识。然而,当涉及到更为复杂和深层次的能量知识时,比如能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不同的能量形式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能量又是如何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和转移等问题时,学生们普遍缺乏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与能量相关的知识,可以采用具体的实例来进行教学。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从而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能量的存在及其变化。同时,组织探究活动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加深他们对能量知识的理解。重点 1. 认识能量的多种形式,知道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形式。2. 理解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知道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难点 1. 准确区分不同的能量形式。2. 分析生活中各种现象中的能量转化和转移过程。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能量形式的图片、能量转化实例的视频或图片等)、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太阳能热水器模型、小风扇发电装置等,可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 展示树枝摆动、河水结冰、马拉松、机器轰鸣等生活场景的图片或视频。2. 提问:“这些活动都伴随着什么变化呢?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不同形式的能量?” 1. 观看图片或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2. 自由发言,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生活中的能量形式。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能量现象,自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 能量。讲授新课 一、能量有多种形式1. 展示奔驰的列车、起飞的飞机、被推出的铅球等图片,讲解机械能的概念,说明运动的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机械能。2. 展示冰山、温泉、铁水等图片,讲解内能的概念,说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具有内能。3. 展示氢弹爆炸、核反应堆、原子弹爆炸等图片,讲解核能的概念,介绍核能在核电站等方面的应用。4. 展示晒太阳、太阳能天棚、太阳能熔化冰柱等图片,介绍太阳能及其利用。5. 展示舞台灯光、节日灯光秀、雷电发光等图片,讲解光能。6. 展示煤炭、电池、石油等图片,讲解化学能。7. 总结: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决定了能量形式的多样性。二、能量可以转化1. 提问:“在现代生活中,电能是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能量,电能是从哪里来的呢?” 展示火力发电厂发电过程的相关资料(如煤炭燃烧释放能量转化为电能等)。2.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家里用的电能的来源。3. 展示风力发电、点燃液化气烧水等能量转化的实例表格,讲解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4. 总结: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或转化的过程。 1. 观看图片,倾听教师讲解,理解机械能、内能、核能、太阳能、光能、化学能等能量形式的概念和相关实例。2. 参与总结,加深对能量与物体运动关系的认识。1.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观看相关资料,了解电能的来源。2. 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对家里电能来源的认识。3. 学习能量转化实例表格,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 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能量形式,理解不同运动形式与能量形式的对应关系,突破教学重点。以电能的来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能量的转化,通过讨论交流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进一步巩固教学重点,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课堂练习 下列关于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量无处不在,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 B.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需要能量 C.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静止的物体没有能量 D.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涉及能量 2. 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列物体所具有能量形式表述错误的是( )A.强度很大的爆炸,不仅有耀眼的光芒,并且伴随着巨响,这是因为爆炸声具有声能B.我们平时吃的米饭中蕴含着化学能燃料中储存的能量属于热能C.汽车行驶时需要消耗燃料(如汽油) D.在空中飞行的蒲公英种子具有机械能 3. 杭州巴黎奥运会中全红婵和陈宇汐这对姐妹花又为中国夺得女子10米跳台跳水金牌,她俩起跳时用力蹬一下跳板以获得较大的 ;运动员在比赛时消耗体内储存的 。4. 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且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的,下面几幅图按能量转化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①③④②5. 我国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23年4月12日,中国“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装置成功运行403秒,该装置是为了开发利用 能;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许多电动汽车安装了能量回收装置,其中一种能量回收方式是踩下制动踏板时,将 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转化为 能储存在蓄电池里。课堂小结板书 2.4 能量一、能量有多种形式1. 机械能、内能、核能、太阳能、光能、化学能等2. 能量与物体运动相关,不同运动形态对应不同能量形式二、能量可以转化和转移1. 不同形式能量可相互转化2. 利用能量的过程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行动起来,去深入调查自己家中所存在的那些能量转化的实例,而且要尽可能详细地将这些实例一一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仔细观察家里的各种设备、器具以及日常发生的与能量相关的情景,像电器的使用过程中的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等,都要纳入到调查范围之内,并且用文字或者其他合适的方式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与此同时,非常推荐学生们去阅读一些有关新能源,例如风能这种清洁且可再生的能源,它是如何通过风力发电技术被开发和利用的;还有太阳能,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我们又是采用何种方式如太阳能电池板将其转化为可供使用的电能或者热能;以及核能,它有着极大的能量密度,通过核裂变或者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如何在严格的控制下被安全地应用于发电等诸多领域的文章或者书籍。通过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们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特色资源方面:多媒体课件当中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图片以及实例内容,这些资源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这些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能够把那些抽象而晦涩的能量知识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将原本难以捉摸的概念变得清晰可见,从而有效地辅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学习能量知识的时候不再感到迷茫,而是可以借助这些直观的素材来深入地领会其中的内涵。技术手段方面: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精心挑选的图片、精彩生动的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素材。这种技术手段的应用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知识传授过程变得充满吸引力,而且还能极大地提升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当学生可以直接看到与知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时,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准确和深刻,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巧妙地借助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作为切入点,这一方式有效地引起了学生们对知识内容的关注与好奇,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积极地投身于课堂的讨论环节以及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当讲解到能量形式和能量转化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清晰、更透彻地理解这些知识要点,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以及贴近生活的实例来进行辅助说明。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反馈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辨别不同的能量形式以及判定能量转化的具体情况时,仍然面临着一些难题,存在理解上的困惑。这就表明,在接下来的教学安排里,有必要针对这一知识点设计更多的练习活动,以帮助学生克服这个学习障碍,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从课堂练习的设计角度来看,目前的练习内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过,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在现有的练习基础上适当增添一些难度更高、更具挑战性的题目。这样一来,既能满足那些学有余力、渴望深入探究的学生的需求,又能够促使全体学生在各自的能力水平上不断进步。在下一次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尝试采用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即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来阐述能量形式的种类以及能量转化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情境中的能力,进而加深他们对能量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