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课堂导入生活中充满了消毒剂,高锰酸钾消毒片和过氧化氢水溶液很为常见。高锰酸钾是常见氧化剂,过氧化氢也可做氧化剂。为什么在高锰酸钾消毒片和过氧化氢水溶液发生反应时,高锰酸钾做氧化剂?而H2O2做了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有何规律?新知讲解1. 得电子总数=失电子总数=转移电子总数,即得失电子守恒。2. 化合价降低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电子转移总数,即化合价升降守恒。3. 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的数目不变,即质量守恒。4. 在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规律一 守恒规律(四大守恒)新知讲解规律一 守恒规律(四大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得到2×2e-失去1×4e-0+4+20C + 2CuOCO2↑ + 2Cu高温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化合价升降相等,得失电子数相等典例分析得失电子,化合价升降,质量守恒【例1】M2O7x-和S2-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M2O7x- + 3S2- + 14H+ = 2M3+ + 3S↓ + 7H2O则M2O7x-中M的化合价是( )A. +2 B. +3 C. +4 D. +6D典例分析A. B.C. D.D【例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所标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错误的是( )典例分析【例3】实验室将NaClO3和Na2SO3按分子个数比为2 : 1倒入烧瓶中,再加入适量硫酸,并用水浴加热,产生棕黄色的气体X,反应后测得NaClO3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X为( )A. Cl2 B. Cl2O C. ClO2 D. Cl2O3C得失电子,化合价升降,质量守恒新知讲解规律二 价态规律高低规律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最低价最高价中间价只有还原性只有氧化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高价氧化,低价还原,中间价态两边转新知讲解规律二 价态规律2. 同种元素价态转化规律a.歧化反应规律“中间价→高价+低价”。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2NaOH=NaCl+NaClO+H2O。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典例分析【例4】下列各反应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在同种元素中进行,且是歧化反应是( )A规律二 价态规律2. 同种元素价态转化规律b.价态归中规律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同种元素高价氧化低价只靠拢,不交叉新知讲解规律二 价态规律2. 同种元素价态转化规律c. 邻位不反应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新知讲解口诀高价氧化低价还,中间价态两具全,中间变两边,两边变中间,价态从不交叉变,相邻价态不氧还典例分析【例5】指出下列归中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1)H2S+H2SO4(浓)=S↓+SO2↑+2H2O(2)KClO3+6HCl(浓)=KCl+3Cl2↑+3H2O典例分析【例6】在Cu2+、Fe3+、Al3+、Fe、Cl2、I-、S2-、S、Fe2+、H+十种粒子中:(1)只具有氧化性的是 ,(2)只具有还原性的是 ,(3)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Cu2+、Fe3+、Al3+、H+Fe2+、Cl2、SFe、I-、S2-新知讲解规律三 强弱规律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被氧化被还原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简记:”以强制弱”。(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新知讲解规律三 强弱规律(2)根据元素活动顺序表判断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K+Ca+Na+Mg+Al3+Zn2+Fe2+Sn2+Pb2+(H+)Cu2+Hg2+Ag+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F2 Cl2 Br2 I2 SF-Cl-Br-I-S2-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典例分析【例7】已知下列反应:①Cl2 + 2NaBr =2NaCl+Br2②2KI + Br2= 2KBr + I2③Na2S + I2 = 2NaI + S↓(1)Cl-、Br-、I-、S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2)Cl2 、Br2、I2、S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还原性Br- > Cl-I- > Br-S2- > I-S2- > I->Br- > Cl-氧化性Cl2 > Br2Br2 > I2I2 > SCl2 > Br2>I2 > S典例分析①2H2O+Cl2+SO2=H2SO4+2HCl②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1)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2)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 KMnO4 > Cl2 > H2SO4SO2 >HCl >MnCl2-1+6+400+2+7-1氧化性:Cl2 > H2SO4KMnO4 > Cl2还原性: SO2 >HClHCl >MnCl2【例8】 根据下列两个反应回答:新知讲解规律四 强者优先规律(2)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混合时,还原性强的先被氧化。例如,已知还原性:I->Fe2+>Br-,当把氯气通入FeBr2溶液时,氯气的量不足时首先氧化Fe2+;把氯气通入FeI2溶液时,氯气的量不足时首先氧化I-。(1)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混合时,氧化性强的先被还原。例如,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H+,所以铁粉先与Fe3+反应,然后再依次与Cu2+、H+反应。典例分析【例9】多种氧化剂和还原剂相遇时,存在“争先恐后,强者优先”的现象。请预测,在含FeCl2、MgCl2和HCl的溶液中加入适量Zn粉,首先置换出来的是( )A.Fe B.H2C.Mg D.不能确定B典例分析【例10】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在一起时,先与氧化性强的粒子反应,待氧化性强的粒子反应完后,再与氧化性弱的粒子反应,称为反应先后规律。已知氧化性:Fe3+>Cu2+,在溶有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加入铁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铁粉有剩余,则不溶物中一定有铜B.若铁粉有剩余,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C.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Cu2+,则溶液中一定无Fe3+D.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Cu2+,则溶液中一定有Fe2+,一定无Fe3+C新知讲解实验室制氯气 瑞典著名化学家舍勒自1773年开始致力于研究当时叫做黑锰矿MnO2, 当把MnO2和盐酸混合,一定条件下,源源不断的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MnO2和盐酸混合湿润的淀粉KI试纸MnO2和盐酸混合MnO2和盐酸混合MnO2和盐酸混合加入NaCl固体加入浓H2SO4加热分别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新知讲解在舍勒的基础上,法国化学家贝托莱将软锰矿、浓硫酸、NaCl固体混合,加热,制得了Cl2MnO2+2H2SO4(浓)+2NaCl MnSO4 + Na2SO4 + Cl2↑ + 2H2O△贝托莱(1748-1822)因为此法原料易得,所以,自1774年舍勒制得氯气到1836年止,人们一直沿用贝托雷发明的方法来生产氯气还原剂可换Cl20Cl-1+氧化剂 一定条件MnO2 酸性 加热随堂练习1、已知G、Q、X、Y、Z均为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未配平):① G → Q + NaCl② Q + H2O → X + H2③ Y + NaOH → G + Q + H2O④ Z + NaOH → Q + X + H2O这五种化合物中氯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 G、Y、Q、Z、X B. X、Z、Q、G、YC. X、Z、Q、Y、G D. G、Q、Y、Z、XA随堂练习2、通过以下三个反应事实,确定下列物质中最强的氧化剂是( )① Fe + CuCl2 = FeCl2 + Cu② Cl2 + 2FeCl2 = 2FeCl3③ Cu + 2FeCl3 = CuCl2 + 2FeCl2A. CuCl2 B. FeCl2 C. FeCl3 D. Cl2D随堂练习3.根据反应O2+2H2S===2S↓+2H2O,Na2S+I2===2NaI+S↓,4NaI+O2+2H2SO4===2I2+2Na2SO4+2H2O。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正确的是( )A.O2>I2>S B.H2S>NaI>H2OC.S>I2>O2 D.H2O>NaI>H2SA随堂练习4.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