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专题学习活动《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专题学习活动《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资源简介

《有朋自远方来》情境化教学详案(教学评一致性)
教材版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
课时安排:1 课时
设计理念:以 “探寻交友之道,搭建友谊桥梁” 为核心情境,通过解读 “朋友” 内涵、探讨交友之道、展示自我与互动交流等任务,引导学生在搜集、整理、分享的过程中,理解友谊的价值,掌握交友的原则与方法,培养真诚友善的交往品质,实现语言积累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协同发展。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语言积累:积累与交友相关的诗词、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理解其含义;学习用简洁得体的语言介绍自己,表达对友谊的理解。
思维发展:通过分析 “朋”“友” 的字义演变、解读交友材料,培养信息整合与逻辑分析能力;在讨论交友原则时,提升辩证思考能力。
情感体悟:感受友谊的珍贵,理解真诚、互助、尊重等交友品质的重要性,激发主动交友的热情,培养珍惜友谊的情感。
文化传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友谊的理念(如 “君子以朋友讲习”),体会中外文化中友谊主题的共通性与独特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交友相关的文化素材(诗词、名言、典故),理解 “朋友” 的内涵与交友原则,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展示自我、表达友谊。
难点:将传统文化中的交友智慧转化为现实中的交往能力,辩证看待不同的交友方式(如笔友、网友),树立健康的交友观。
二、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开启 “友谊探秘之旅”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进入中学,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伙伴。还记得第一次和新同学打招呼的场景吗?想知道古人如何定义 “朋友”,又有哪些动人的交友故事吗?今天,我们就开启一场 “友谊探秘之旅”,一起解读 “朋友” 的内涵,探寻交友的智慧,让我们的中学时光收获真挚的友谊。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切入,结合新环境中的交友需求,以 “探秘之旅” 为情境载体,激发学生对交友主题的探究兴趣,自然引入课堂内容。
【任务一】解读 “朋友” 内涵,溯源友谊本质
教师引导语:首先,我们来解开 “朋友” 二字的密码。请大家观察 “朋”“友” 的古体写法:“朋” 在古代以两串贝壳为形,“友” 像两人握手。结合字形,大家觉得 “朋友” 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教师引导语:“朋” 最初指 “志同道合的人”,“友” 指 “情趣相投的人”。这说明,从造字之初,友谊就与 “共同追求” 和 “情感共鸣” 紧密相连。接下来,请大家小组合作,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对 “朋友” 的理解 —— 可以是一句感悟,也可以是一个你心中的朋友形象。
教师衔接语:我们明白了 “朋友” 的内涵,那古人是如何看待交友的呢?他们留下了许多关于友谊的诗词、名言和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智慧宝藏。
【任务二】探寻交友之道,积累文化素材
教师引导语:请各小组分享课前搜集的材料,我们分三个板块展开:
交友诗词: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说诗句中蕴含的友谊观;
名言警句:如 “君子以朋友讲习”,结合含义谈谈对交友的启示;
成语典故:如 “管鲍之交”“知音之交”,讲讲故事背后的交友智慧。
(学生分享示例:小组分享 “管鲍之交”—— 管仲与鲍叔牙彼此理解、相互扶持,告诉我们朋友应懂得包容与信任。)
教师引导语:从这些材料中,我们能提炼出许多交友原则:比如平等互惠、宽容尊重、坦诚相待,更重要的是 “坚持原则”—— 不能为了维持友情而放弃底线。
教师引导语:随着时代发展,交友方式也多了起来,比如笔友、网友、驴友等。大家觉得这些新型交友方式有哪些优势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讨论后)
教师引导语:无论哪种交友方式,真诚与谨慎都很重要 —— 既要敞开心扉,也要保护好自己。
教师衔接语:了解了交友的智慧,接下来就该让别人认识我们了。如何介绍自己才能收获更多朋友呢?
【任务三】展示自我风采,搭建友谊桥梁
教师引导语:请大家参考示例,准备一段 1 分钟的自我介绍。介绍时可以包括:你的姓名、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你期待的友谊是什么样的。注意要用真诚、热情的语言,让听的人感受到你的友好。
(学生准备后,小组内轮流展示,推选代表在全班分享)
教师引导语:刚才这位同学提到 “喜欢用镜头记录生活”,这样的爱好很容易引起共鸣;那位同学说 “期待能一起进步的朋友”,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真诚。这些都是很棒的自我展示 —— 既展现了个性,也表达了对友谊的期待。
教师衔接语:认识了彼此,接下来就让我们用一份小礼物,开启友谊的篇章吧。
【任务四】制作友谊书签,传递真诚祝福
教师引导语:请大家从积累的名言警句中选一句,制作一张友谊书签,送给你想结交的同学。书签上除了名言,还要写上一句你对这份友谊的期待,比如 “愿我们像管仲与鲍叔牙一样,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学生制作书签并交换,现场分享 1-2 份书签内容)
教师引导语:这张书签上写着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既用了诗句,又表达了对朋友的鼓励,非常用心。相信收到书签的同学一定能感受到这份真诚。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语:今天的 “友谊探秘之旅” 中,我们知道了 “朋友” 是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人,从诗词、名言、典故中学到了 “真诚、尊重、互助” 的交友之道,还勇敢地展示了自己,用书签传递了友谊的祝福。记住,友谊需要用心经营 —— 正如三毛所说,朋友 “最美在锦上添花,最可贵在雪中送炭”。愿我们都能在中学时光里,收获这样的友情。
作业布置
整理本节课积累的交友诗词、名言、典故,分类制作成 “友谊手册”,注明含义与启示。
给今天交换书签的同学写一封短信,聊聊你对他 / 她的印象,以及希望如何发展这段友谊(200 字左右)。
拓展阅读《论语》中关于交友的论述(如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写下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资料分享、讨论交流中的参与度,评价其对交友材料的理解深度与表达清晰度。
自我展示:从自我介绍的完整性(姓名、性格、爱好、友谊期待)和语言表达(真诚、得体)两方面进行评价。
作业完成:检查 “友谊手册” 的积累质量、短信的情感真挚度,以及对拓展阅读的理解程度。
四、板书设计
有朋自远方来——探寻交友之道
朋友内涵
朋:志同道合
友:情趣相投

交友智慧
诗词:海内存知己
名言:君子以朋友讲习
典故:管鲍之交
原则:真诚、尊重、守原则

友谊行动
自我展示 → 交换书签
用心经营,雪中送炭
五、教学反思
课前可让学生分组搜集不同类型的交友材料(诗词组、名言组、典故组),提高课堂分享的效率;对于搜集能力较弱的小组,可提供基础材料包作为补充。
讨论 “新型交友方式” 时,可结合具体案例(如网友见面的安全注意事项),让学生的认知更具体,避免空泛讨论。
“自我展示” 环节若时间有限,可采用 “随机抽取 + 自愿分享” 的方式,既保证参与度,又突出典型范例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