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2课时(24页)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2课时(24页)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2课时
1.能说明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自觉拒绝
毒品并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
2.能理解膜电位的测量方法及有关电流计指针偏转的问题;
3.能探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与传递的方向
1.作用位点和机理
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
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1)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______;
突触
兴奋剂和毒品也大多是通过突触起作用的
(2)作用机理
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
兴奋剂
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可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
2. 兴奋剂与毒品
2
毒 品
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它们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冰毒
可卡因
吗啡
摇头丸
大麻
海洛因
(1)毒品种类
从来源看,可以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
天然毒品
半合成毒品
合成毒品
天然毒品是直接从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如鸦片。
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与化学物质合成而得,如海洛因。
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造,如冰毒。
(2)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
抑制剂: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和放松作用,如鸦片。
2
兴奋剂:
3
致幻剂:
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如苯丙胺类。
能使人产生幻觉,导致自我歪曲和思维分裂,如麦司卡林。
3
可卡因
(1)可卡因定义
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
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快传递有关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
可卡因结构式
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回收。
多巴胺
多巴胺受体
多巴胺运体
(2)阅读课本30页思考与讨论,小组合作构建可卡因上瘾机理?
①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回收。
②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
③这样,导致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
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导致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经机体调节,多巴胺受体逐渐减少!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指出,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禁毒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参与制毒、贩毒或引诱他人吸毒,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关于毒品,大家该尽责任和义务?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有研究者提出一个问题:“当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呢?”
A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A
B
材料
处理
结果
结论
有某副交感神经
无某副交感神经
刺激该神经
从A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的营养液中
心脏跳动减慢
心脏跳动也减慢
该神经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心跳变慢。
B
讨论:在进行这个实验时,科学家基于的假说是什么?实验预期是什么?
假说:
预期: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可能是释放了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可以使心跳减慢
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B心脏的跳动也会减慢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方法
图解
结果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电流计测量膜电位方法
拓展1:膜电位变化曲线图分析
刺激
①a点之前
——静息电位
主要表现为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②ac段
——动作电位的形成
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
③ce段
——静息电位的恢复
K+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后,K+通道关闭。
刺激
④ef段
——一次兴奋完成后
钠钾泵将流入的Na+泵出膜外,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以维持细胞外Na+浓度高和细胞内K+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a-c:Na+内流(协助扩散)
c-e:K+外流(协助扩散)
e-f:泵出Na+,泵入K+(主动运输)
注意:
(1)整个过程中,钠钾泵一直在发挥作用,并非只有ef段;
(2)整个过程中,K+始终膜内多于膜外,Na+始终膜外多于膜内;
(3)整个过程中,动作电位的传导不会随着时间而衰减。
1. 请分析图2各段变化的原因。
①a点: 外流(离子运输方式: ),膜电位表现为 ,为静息电位。
②ab段:受到刺激, 内流(离子运输方式: ),为动作电位形成中。
③bc段:为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为 ,Na+继续内流(离子运输方式: )。
④c点: 达到峰值。
⑤ce段: 外流(离子运输方式: ),恢复 电位。
⑥eg段:Na+-K+泵活动增强,排Na+吸K+(离子运输方式: ),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状态时的分布状况。
K+
协助扩散
内负外正
图1 图2
Na+
协助扩散
内正外负
协助扩散
动作电位
K+
协助扩散
静息
主动运输
例:将某离体神经纤维放置于适宜溶液中。如图1所示将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在左侧给予刺激,可测得如图2 所示的电位变化。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浓度变化
静息电位绝对值
动作电位峰值
细胞外Na+浓度增加
细胞外Na+浓度降低
细胞外K+浓度增加
细胞外K+浓度降低
不变
不变
变小
增大
不变
不变
增大
变小
思考:细胞外液中Na+和K+浓度变化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影响吗?
K+浓度只影响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Na+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的峰值,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刺激位置
指针偏转次数
指针偏转方向
a


e


c


f


1. 将某离体神经纤维放置于适宜溶液中。如图所示将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在a点给予刺激。(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bc=cd) 。若刺激其他位置呢?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2次 先偏左,再偏右
2次 先偏右,再偏左
0次 不偏转
2次 先偏右,再偏左

2. 若将电表如图所示放置,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刺激位置
指针偏转次数
指针偏转方向
b


c


2次 先偏左,再偏右
1次 向右偏转一次
(ab=bd)
①方法设计
电刺激图①处
观察A的反应
测②处电位变化
②结果分析
A有反应,若②处电位改变→双向传导
A有反应,若②处电位未变→单向传导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
①方法设计
测③处电位变化
②结果分析
两次均有电位变化→双向传递
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单向传递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
先电刺激图①处—
再电刺激图③处—
测①处电位变化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认识
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突触小体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突触
3.兴奋在突触传递的过程
(1)概念:
(2)结构
(1)概念
(2)作用
(1)概念:
(2)注意:
兴奋剂
毒品
(1)过程
(2)特点
1.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B
肌肉痉挛
2.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神经元在动作电位的刺激下打开电压依赖型Ca2+通道,Ca2+内流,引起了细胞内钙浓度的升高,促进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向突触间隙的释放。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外钙浓度是细胞内的1万倍左右。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A.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应存在不同的运输Ca2+的膜蛋白
B.静息状态时,电压依赖型Ca2+通道应处于关闭状态
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将会逆转
D.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C
3.????-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GABA受体结合后,引起????????-通道开放,????????- 进入突触后神经元细胞内(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Cl-进入细胞内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
B.????-氨基丁酸可促进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
C.?????氨基丁酸增加可以维持突触后膜膜电位保持不变
?
D.虽然????-氨基丁酸属于小分子,但还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