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1课时1.能阐明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2.能阐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制;3.能概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特点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现在世界田径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被视为抢跑。1.从运动员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的反应,信号的传导经过了哪些结构?神经中枢效应器传出神经听觉感受器传入神经2.短跑比赛规则中关于“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人类从听到声音到作出反应起跑需要经过反射弧的各个结构,完成这一反射活动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0.1s1.蛙坐骨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微电极,并将它们连接到一个电表上。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注意:只要存在电位差,电流表指针就会偏转,方向从正电荷一极向负电荷一极偏转。ab++①静息时,电表 测出电位变化,说明神经表面各处电位 。没有相等刺激-②在图示神经的左侧一端给予刺激时,靠近刺激端的电极处(a处)先变为 电位,接着 。恢复正电位负-③然后,另一电极(b处)变为 电位。负④接着又 。恢复为正电位电表共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这说明什么?1.蛙坐骨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么产生和传导的呢?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电信号这种电信号也叫做___________。神经冲动兴奋传导形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资料】未受刺激时神经元和肌肉细胞膜内、外某些离子的浓度细胞类型 (mmol/L) 细胞内浓度 细胞外浓度(mmol/L) Na+ K+ Na+ K+枪乌贼神经元轴突 50 400 460 10蛙神经元 15 120 120 1.5哺乳动物肌肉细胞 10 140 150 4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衡,即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比膜内要高,K+浓度比膜内低。(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膜内Na+浓度的12倍。膜内K+的浓度约为膜外的30倍。)2.神经冲动产生的离子基础比较:细胞内、外的Na+和K+的浓度,它们的分布什么特点?3.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__________静息状态原因:①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高,膜内的K+浓度高。②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通道蛋白打开)。K+外流Na+膜外膜内膜外++++++++++++++----------------------------++++++++++++++K+K+K+K+Na+Na+Na+Na+K+Na+Na+Na+K+K+K+静息电位电位表现:_________形成原因:_________运输方式:_________内负外正K+外流协助扩散思考1:K+的跨膜运输有何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ATP,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原因:①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高,膜内的K+浓度高。②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通道蛋白打开)。Na+内流Na+膜外膜内膜外++++++++++++++----------------------------++++++++++++++K+K+K+K+Na+Na+Na+Na+K+Na+Na+Na+K+K+K+K+Na+Na+4.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电位表现:_________形成原因:_________运输方式:_________内正外负Na+内流协助扩散兴奋状态适宜刺激思考2:Na+的跨膜运输有何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ATP,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5.神经冲动的传导思考:兴奋部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内负外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局部电流的形成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地向前传导,后方恢复静息电位。Na+N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a+Na+++++++++- - - -- - - -Na+Na+Na+Na+Na+Na+思考:兴奋传导过程膜内外电流方向一致吗、与兴奋传导方向有什么关系呢?局部电流与兴奋传导-+-------------------------------------------------+++++++++++++++++++++++++++++++++++++++++++++++++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刺激膜外从未兴奋部位传导到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膜内从兴奋部位传导到未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从兴奋部位传导到未兴奋部位。兴奋传导形式:兴奋传导方向:兴奋传导特点:局部电流方向:思考:以上是用蛙的坐骨神经实验,那么兴奋在生物体内反射弧上的传导是也双向传导的吗?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解析在中部刺激神经纤维,会形成兴奋区,而两侧临近的未兴奋区与该兴奋区都存在电位差,都可以产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因此可以双向传导。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反射过程中,总是从感受器一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然后传向另一端,再加上反射弧中的突触也决定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在反射弧上:单向传导例题: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正确的是( )C当兴奋传导到一个神经元的末端时,它是如何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 一般,两个神经元之间有 20-30 nm 左右的空隙兴奋的传导兴奋的传递放大1.突触小体神经元的__________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__________。轴突末梢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突触小体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突触小泡线粒体神经递质受体神经递质2. 突 触再读课本28--29页正文,结合图2--8,构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流程图3.兴奋在突触传递的过程①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②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④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⑤神经递质与受体分开,迅速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生作用A兴奋突触前膜(突触小泡)释放扩散(特异性受体)引发电位变化(B兴奋或抑制)刺激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突触后膜AB胞吞,体现膜的流动性体现膜的信息交流问题1.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原因?问题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慢,为什么?再读课本28--29页正文,结合图2--8,完成以下问题并在课本标注(1)方向:单向传递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2)速度慢的原因: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经过化学信号的转换问题3.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的信号形式如何变化?(3)信号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 神经递质类型:主要有乙酰胆碱、氨基酸类(如谷氨酸、甘氨酸)、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作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引起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相应的物质兴奋性影响(乙酰胆碱)抑制性影响(甘氨酸)影响释放方式:胞吐(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该变化一定是兴奋吗?不一定,兴奋或抑制①据图简述抑制的形成机理:②抑制的电位表现最准确的描述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Cl-离子通道打开(细胞膜对Cl-的通透性增加),Cl-内流,使静息电位加强,形成抑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拓 展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神经元之间传递项目 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涉及细胞数 个神经元 个神经元结构基础形式 信号 信号→ 信号→ 信号方向 可 向传导 向传递速度效果 使 部位兴奋 使 神经元 。单多神经纤维突触电电化学电双单迅速较慢未兴奋下一个兴奋或抑制一、判断正误1.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低于Na+。( )3.动作电位的形成由Na+内流引起,不消耗能量。( ) 4.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形成的,外流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 5.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内和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6.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 )√×√×√×1. 有些地方的人们有食用草乌炖肉的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食用草乌炖肉会影响身体健康B.钠离子通道打开可以使胞外的Na+内流C.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D.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C二、选择题2. 乙酰胆碱酯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则该药物可以( )A. 使乙酰胆碱持续发挥作用B.阻止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C. 阻止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D.使乙酰胆碱失去与受体结合的能力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