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人教新版 八上 语文同步课件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语文精品课件 嵌视频第一单元 变化着的社会11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教学目标1.[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明确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过程,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2.[重点] 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梳理结构,感受语言特点。3.[难点] 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家大事,激发爱国热情。新闻播报: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12时51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完成我国航天史上第五次“太空会师”。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导入新课星河辽阔,谁谓河广 茫茫太空,中国人登上了自己建造的空间站。可你知道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情况吗 视频链接网址:https://www./video/av291160967/ vd_source=d190ece795e6804a1fbfa98ca2eb1cd31.作家作品。教学过程预 · 教材新知余建斌 人民日报社记者,长期从事科技领域报道,重点关注航天、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发展,作品以专业性和深度分析见长。吴月辉 人民日报社记者,主跑科技新闻,擅长解读科技创新政策与重大科技突破,报道风格严谨、视角独特。刘诗瑶 人民日报社记者,专注科技、环保等领域报道,善于用通俗语言传递复杂科学议题,作品兼具科学性与可读性。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是一个重大历史时刻和难忘瞬间。为此人民日报社派出3名记者组成航天报道一线团队,奔赴一线采访,这些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两地进行了多天前期采访。在通宵达旦的值守中,见证和记录中国航天大事件,并第一时间精心撰写稿件,展现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担当。2.背景资料。G基本概况名称:天宫空间站(Tiangong Space Station)建设阶段:2021-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运营阶段:长期有人驻留,设计寿命10年以上K核心组成天和核心舱:主控舱段,提供航天员生活和工作支持问天实验舱:侧重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梦天实验舱:专注微重力科学与技术实验载人飞船(神舟):航天员天地往返货运飞船(天舟):物资补给I国际合作首批国际合作实验项目已入选,向全球科学家开放未来可能对接外国舱段或航天器S意义中国首个长期在轨载人空间站标志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推动全球太空科研合作【读读写写】获悉( ) 交会( ) 节点( ) 驻留( ) 关jiàn( )xījiāojiézhù键3.速读课文(或听读),字词检测。【据意猜词】1. :最关紧要的。2.【情境题】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 [得到消息知道(某事)],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3.【情境题】科学家正在研制未来可应用于人类在月球长期 (停留)的再生生保系统。关键获悉驻留【探究一】 整体感知,梳理消息结构1.请同学们回忆消息的结构。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各个部分。明确: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本则消息的结构:探 · 教材写法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引题: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正题: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2.梳理本则消息的“六要素”,完成下面的表格。明确:“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被称为新闻的“六要素”。中国人首次 进入自己的 空间站 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 如何2021年6月17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探究二】 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消息语言要求准确、简练、易懂。请你结合下面语句分析本则消息的语言特点。(1)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明确:仅仅16个字,就向读者交代了消息的来源,表明了消息的权威性、可靠性、准确性。(2)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明确:“6月17日9时22分”时间精确到分,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突出所报道事件的意义。“准确”“顺利”表现了我国航天技术的高超,突出了我国科技的新成就。(3)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明确:句中“首次”即第一次,表明我国航天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点明了事件的意义,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探究三】 拓展知识,感受智慧仰望苍穹,浩瀚太空里有了中国人自己的“太空之家”。它不仅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新起点。让我们一同回顾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国航天人的智慧与勇气。助读资料一:中国空间站包括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载人飞船(即已经命名的“神舟”号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飞船)五个模块。助读资料二:中国空间站发展历程2010年9月,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实施载人空间站工程。2012年3月,天宫空间站完成了立项综合论证转入方案设计阶段,首先将空间站组合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方案设计,得到对各组成舱段的技术要求,然后再据此开展各舱段方案设计。2014年6月,天宫空间站结束方案设计阶段工作转入初样研制阶段,首先开展了天宫空间站系统详细方案设计,然后各舱段并行开展详细方案设计和试验测试验证工作。2019年9月,天和核心舱首先完成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2020年12月,问天实验舱完成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2021年4月,梦天实验舱完成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2022年11月29日至30日,中国空间站迎来全面建造完成的关键一役。2022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探究小结】从无到有,从立项到全面建成,中国人经过了多年的不懈奋斗。这一壮举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人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进,是中国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探究四】 把握情感,学做播音员1.理解消息标题《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蕴含的情感。明确:消息标题强调“中国人”“首次”,意在突出中国人在探索太空领域又迈出了一大步,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巨大成就,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与骄傲之情。2.你从文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①强烈的民族自豪感;②浓烈的爱国情怀;③对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赞叹。3.班级开展“小小播音员”朗读比赛,请你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节奏播报这则消息。点拨:新闻以陈述事实为主要内容,它不像散文、诗歌那样有强烈的情感。新闻中很少用到叹号、问号等,所以播报的时候一般采用陈述语气。另外,要读出导语和主体之间的层次感,导语和主体之间停顿的时间可以稍长一点。像本课这样激动人心的消息,播报的时候声调可以高亢一些。【课堂小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如今,中国空间站正遨游太空,“奋斗者号”可以深入万米深海,一个个愿景正在变为现实。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科技将乘长风破万里浪,用一个个“首次”记录不断取得的辉煌成就,用一次次腾飞见证中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奋进足迹。消息中的导语及其作用教材溯源:明考点请找出《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则消息的导语,并说说其作用。串 · 教材重点方法指导:巧总结导语一般是消息正文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消息的要旨。答案:(导语)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作用)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板书设计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蓬勃发展成就瞩目作业布置1.课后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空间站,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完成作业手册或作业本第2课的训练。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新版八上语文授课课件(配套上课典案+视频)】.pptx 中国空间站成长经历.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