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 生态环境保护 学案 (湘教版选修6)●课标要求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课标解读1.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措施及其作用。2.从濒危生物的灭绝入手,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新课导入建议由我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的目的导入新课——生态环境保护。●教学流程设计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1.识记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具体措施,能够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2.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3.识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区别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异同。能具体说明某一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及作用。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发展生态农业(1)理论指导:生态学。(2)生产过程:强调合理利用土地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3)目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和优质。(4)要求: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5)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1)原因:矿产资源开发、铁路及公路建设等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2)要求1.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给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提示】 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降水,减小风速等。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宝贵的财富。2.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人口不断增长,对生物资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通过将野生动植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方式,主要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等措施,以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和扩大。2.生物物种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1)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2)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及防治措施【问题导思】 材料 阅读下图。我国土地退化严重1.图中信息说明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简述它们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导致植被破坏。2.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提示】 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3.开发和建设活动也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写出两个导致这些问题的开发和建设活动类型。【提示】 矿产资源开采、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修建等。4.为尽量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在设计和建设高速公路的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提示】 尽量减少耕地损失,注意对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与生态敏感区的保护,采取生态恢复、生态治理等技术措施,改善高速公路的生态环境。1.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其联系如下图:2.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区域自然背景主要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半干旱、干旱草原区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资源丰富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2013·江苏高考)2013年3月8~9 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 地与b、c 两地相比,a 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双选)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 )A. 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B. 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C. 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D. 硬化地面抵抗风蚀(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 第(1)题,根据沙尘天气产生的条件,并结合a地的区域特征分析即可。第(2)题,沙尘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从对农作物、土壤等角度加以阐述。第(3)题,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可以从生物措施等方面考虑。第(4)题,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的参与方式可以是宣传教育、经济支持等。【解析】 (1)沙尘强弱可以从地表植被、风力、沙源等方面分析。根据图例a为强沙尘暴地区,a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在地,该地区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所以比b、c两地沙尘强。(2)沙尘天气能够毁坏农田设施,毁坏农作物,破坏地表植被,使土壤肥力下降,引起土地的荒漠化。(3)根据图示: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北方和西北地区,减轻沙尘危害可以从削弱风力和增加地表植被方面考虑,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大面积的灌溉,所以本题选择A、C两项。(4)根据图示:江苏省受沙尘暴影响较小,但作为中学生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也应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参与方式主要是宣传和募捐等。【答案】 (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3)AC(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图表展示]教材第54页图3-12 小流域综合治理(宁夏)[解图精要]1.由图中植被可分析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加强植树造林。方针是“保塬、护坡、固沟”。2.由图中农田分布可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水土保持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3.由图中分析可知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三者的结合。 教材第54页活动(上)【提示】 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发小水电,既有利于农村生活用能问题的解决,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又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当然,若小水电建设不当,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引发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1.下列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森林破坏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B.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宁夏及新疆等地C.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D,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解析】 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森林破坏,但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故A项错;内蒙古、青海、宁夏和新疆等地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是由于草原退化而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但荒漠化的分布不只在这四个省区,它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故B项错;保护湿地的主要防治措施是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和退田还湖,故C项错;排除前三项,只有D项正确。【答案】 D2.对濒危野生动植物最有效的保护办法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B.建立动、植物园C.建立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D.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解析】 野生动植物的原生地最适合其繁衍和进化,因此,对濒危动植物最有效的保护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答案】 A3.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水多、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水脏、水浑”则与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据统计,图中A省中已有水土流失面积2.64万平方千米,占该省总面积的19%,主要集中在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普遍。据不完全统计,A省现有坡耕地61万公顷,其中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有12万公顷。(1)试说明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现状多是人多地少,生活贫困。从生态建设角度看,应采取哪些措施遏制水土流失的加剧?(3)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地区脱贫致富?【答案】 (1)地形:丘陵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降水:山地对暖湿气流有抬升作用,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植被: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等),覆盖率降低,地表裸露。(2)退耕还林,制止陡坡开荒;在缓坡处修建梯田等(或将坡度在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对25°以下的坡耕地实施“坡改梯”或生物保护措施)。(3)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山区应按照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发展立体农业。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2010年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国家每年安排134亿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云南8省区草原牧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行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加大对牧区教育发展和牧民培训的支持力度。(1)图中甲省区草原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草原牧场,目前该地草原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北京地区经常出现的________是该环境问题的表现。(3)鄂尔多斯高原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什么?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有哪些?(4)除了材料二所述措施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草地资源?【解析】 本题以国务院常务会议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保护草地资源的措施。第(1)题,内蒙古自治区的降水自东向西减少,故草原的分布是越向西分布越稀疏。第(2)题,内蒙古自治区植被破坏严重,出现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其表现之一就是北京地区出现的沙尘暴天气。第(3)题,鄂尔多斯煤炭资源丰富,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开矿等人为原因导致该地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第(4)题,保护草地的措施主要从增加草地面积与改变生产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 (1)自东向西由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2)沙尘暴(3)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采矿等。(4)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变游牧方式为舍饲、半舍饲方式;加强牧场的基础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