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变化第2课时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变化一、教学分析核心素养: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区域认知)重点难点:重点:明晰城镇与乡村景观的差异、变化表现及原因。难点:深入理解景观变化背后的影响因素及如何进行景观保护。二、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变化看视频:感受城镇和乡村的变化。说一说:乡村的景观变化。1.有些乡村景观经过统一规划,农田由零散分布变得更具规模化,房屋由零星分布变为集中成片,乡间小路变为硬化道路。如:20世纪90年代的浙江省余村景观VS2020年的浙江省余村景观。(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余村采取复垦复绿、改造村容村貌等举措,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有些乡村会发展为城镇,景观发生较大改变,如农田变为工厂、商店等城镇建设用地,建筑物高度增加、密度增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等。如:1980年的深圳景观VS2022年的深圳景观。(深圳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说一说:城镇的景观变化。1.有些城镇在发展过程中,范围不断扩大,建筑物增高变密,建筑样式逐渐变得多样化。2.有些城镇由于产业结构发展变化,景观随之变化。如:巴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为了保护古城景观,其在发展过程中新建的很多现代摩天大楼离老城区都比较远。提出保护:随着,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以及城镇数量的增加,城镇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这对原有的乡村景观产生了很大影响。世界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乡村景观是人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乡村景观纳入保护范畴。我国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其中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如:地炕院。归纳:聚落并不都会日益繁荣,有些聚落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可能会被人们放弃,或者因灾难而毁灭、消失。保护:在城镇和乡村的发展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既有景观与规划景观之间的关系,对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的景观予以保护;此外,也要注意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的利用、环境的保护相协调。三、板书设计课堂总结通过本次课程,我们不仅了解了城镇与乡村景观变化的表象,更深入理解了其内在的驱动机制和影响。未来,在推动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让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在变迁中保留各自的特色与活力。4.2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变化第1课时 城镇与乡村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一、教学分析核心素养: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区域认知)重点难点:掌握城乡景观差异、形成原因以及相关影响。二、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城镇与乡村了解概念:人们按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聚居的场所称为聚落。城镇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乡村:规模比较小,人口较为分散,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镇:城镇的规模比较大,人口较为密集,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城镇通常是其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关系:城镇的出现晚于乡村。城镇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乡村的基础上产生的。知识点二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想一想:城镇的特点。1.密集性。作为城镇,应该拥有一定数量的居民,并且居住比较集中,达到一定的人口密度。2.经济性。其土地主要用来经营各种非农产业,如工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3.社会性。城镇中聚集的人口不是由血缘关系或宗族关系所组成的,而是构成较复杂的社会关系。总结:城镇和乡村的景观存在很大差异。乡村 城镇房屋 比较低矮、分散 比较密集道路 稀疏 密集公共服务设施 数量较少 种类和数量均较多空间形态或布局 ①集聚型:房屋和院落多聚集在一起。又分为团块状村和带状村等②分散性:房屋和院落多零散分布 城镇景观空间布局深受地域文化影响建筑特点 —— 建筑是城镇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中国传统建筑强调对称布局和与自然的协调。西方建筑:多使用规则的几何形体归纳:城镇景观的空间布局深受地域文化影响。中国古代的城镇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多讲究左右对称。欧洲很多城镇受宗教等思想影响,常以教堂或城堡为中心。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多元,城镇的布局较为活泼。三、板书设计课堂总结通过本次课程,我们不仅明确了城镇与乡村景观的显著差异,更认识到两者并非割裂对立,而是相互依存、互补共生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人类丰富多样的人居环境景观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2.1城镇与乡村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 教案 2025-2026学年度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doc 4.2.2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变化 教案 2025-2026学年度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