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分数的意义》说课——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目录1 说教材2 说学情3 说目标4 说重难点5 说教法学法6 说教学过程7 说板书1 说教材国家课程标准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数学活动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和关键能力。本节活动教材编排中内容呈现结构化,不仅有分数的产生还有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和关键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情境中了解分数的来源,以举例的形式探讨分数的意义,掌握新的知识点——单位“1”和分数单位。教材前后联系说教材教材的知识点分数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是在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教学的。教材中设计了做一做和练习环节是对学习新知的巩固练习,从而全面理解分数的意义,为学习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2 说学情逻辑起点和学生现实起点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了解了分数的概念是 “平均分”,知道将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取其中一份或几份得到分数,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输入标题教学难点学生在本节课中可能会对理解单位“1”的意义和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时存在理解不清把握不准的情况。说学情学生的易错点学生思维的 障碍点三年级学习平均分时局限在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之内,而本节课的内容不仅可以分一个物体,也可以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分,从而更加全面的理解分数的意义。3 说目标编排特点认知经验说目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数学活动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和关键能力。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注重教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的渗透。了解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逻辑起点和学生现实实起点说目标经历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活动,理解单位“1”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乐趣,增强学生认同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4 说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教学重、难点根据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本次活动有以下重难点需要突破:5 说教法学法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课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再结合目标的制定,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提问设疑、引导探究、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比较推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乐趣,增强学生认同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6 说教学过程旧知铺垫,导入新课01深入探究,构建新知02深化整体,总结意义03巩固练习,总结收获04旧知铺垫,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揭示分数的产生1旧知铺垫,导入新课结合教材,唤起旧知2旧知铺垫,导入新课教学思考通过数学故事《分数的起源》,增强课堂导入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分数的产生。再通过动手操作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深入探究,构建新知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提出疑问:苹果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呢?它们表示的有什么不同?请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深入探究,构建新知教学思考以上两个环节的设置,是将一个物体看作整体和将一些物体看作整体的对比,是知识学习内容的提升。深入探究,构建新知动手操作,深入探究2请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如果有8个圆形、16个圆形,它们的怎么表示呢?它们表示的有什么不同的吗?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深入探究,构建新知教学思考在本环节用更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不断丰富对分数的理解。深化整体,总结意义初步了解单位1”1“请学生举例说一说还能表示出那些物体的。认识单位“1”:像前面所提到的由一个苹果、四个苹果或者四个圆、8个圆形、16个圆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通常把它们叫做单位“1”。深化整体,总结意义深入理解单位2”1“深化整体,总结意义教学思考联系生活,通过分糖果让学生在思考中积累丰富的感知材料,突破抽象整体,借助糖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单位“1”, 并且理解分数的意义。巩固练习,总结收获游戏活动12教材中的做一做巩固练习,总结收获教学思考借助游戏活动,强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回顾总结,发现提高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又一次学习了分数,你有什么收获?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回忆、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并激励学生积极地学习有关分数的其它知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下节课(分数的基本性质)。回顾总结,发现提高教学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概念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既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结合。7 说板书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