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5 冰熔化了课型 观察探究课 课时 1学情分析 冰熔化了这个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但是学生可能很少去细致地观察冰 熔化的过程,也没有比较过冰熔化成水后体积的变化。本课时将引导他们对冰熔化的过程 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进而认识到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且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核心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熔化。 *知道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科学思维 *能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找到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化的证据,能建立起热量和水的状态 变化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 *加热冰块,观察并记录冰熔化成水的现象。 *收集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化和热量变化的证据,得出相应结论。 态度责任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了解到在自然界中,水的液、固、气三态共存,且这三态能相互转化。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熔化成水。难点 知道冰熔化的原因是冰吸收了外界的热量。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视频等。学生准备 冰块、吸管、蒸发皿、试管、烧杯、热水等。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一、聚焦 (5分钟) 1.教师:同学们,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水结成冰需要放出热 量,降低温度。那么,如果老师给冰块加热,你会看到什么现 象呢 预设:冰块会熔化。 2.追问:冰一瞬间就会全部熔化,变成液态的水吗 预设:不会,冰会慢慢熔化成水。 3.为了切身体验冰熔化这个神奇的过程,让我们一起跟随老师 的脚步走进今天的科学课堂吧!(板书课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冰熔化 时的场景,唤起前概念 “温度升高,固态的冰会 熔化成液态的水”。二、探索 (20分钟) 活动一:交流生活中冰熔化的现象。 1.提出问题:说一说我们平时都见过哪些冰熔化的现象 2.学生交流。 预设:冬天,屋檐下的冰凌在阳光下慢慢熔化。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 的现象,并学会用科学知 识解释这种现象。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二、探索 活动二:观察冰熔化的过程。 1.尝试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让冰块熔化,观察并记录冰熔化过程 中出现的现象。 方法一:把冰块敲碎 方法二:用吸管对着冰块吹热气 方法三:用手焙冰块 2.明确实验步骤和观察重点。 3.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4.小组讨论:冰在熔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是怎样变化的 5.小结:冰吸收热量,逐渐熔化成水,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为 0℃,体积变小。 活动三:探究水、水蒸气、冰之间的转化关系。 1.阅读资料,结合观察发现,分析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 2.小组讨论,派代表说一说各组的看法。 3.用箭头表示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帮 助学生认识到冰是如 何熔化成水的。 2.通过画转化图的方法, 引导学生概括水的三 态变化,进一步感受物 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的 规律。三、研讨 (10分钟) 1.根据我们的实验,你认为哪种方法使冰熔化最快 冰熔化成水 的原因是什么 2.水、冰和水蒸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认为它们是同一种 物质吗 通过课堂研讨,明确水、 冰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 质,并且可以相互转化。四、拓展 (3分钟) 加热蜡,蜡也会从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冷却后又会变成固体 状态。这种现象与冰熔化成水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将知识进行延伸,分析比 较蜡熔化与冰熔化的 异同。板书设计 冰熔化了 水 放热 吸热 吸热 放热水蒸气 吸热 放热 冰【教学反思】在上一课《水结冰了》的学习中,学生观察了水结冰的变化过程,知道了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作 凝固,了解了温度变化对水状态的影响,同时通过课外拓展环节初步认识了水的“热缩冷胀”现象,产生了 探索的兴趣,由此自然地继续开展观察水变化的探究活动。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冰熔化成水的变 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进一步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同时对比理解凝固和熔化两种变化前后水的体积变 化。在教学中发现,虽然在实验前已反复强调实验操作与要求,但是有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按要求进行实验 活动。如在活动中,学生拿着吸管并未完全对着一个地方吹热气,而是乱吹,到处吹,这样往往会导致实验 效果不理想,无法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后续要加强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习惯的培养与训练,端正其态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