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湘科版科学五下综合整理与复习P1分别将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肉眼放大镜显微镜清澈透明水滴放大有微小生物整理与复习P1显微镜发展史发展阶段 时间 发明或改进者 可放大倍数 使用效果初始 1590 1610 詹森父子 伽利略 9 — —观察了昆虫复眼改进 1665 罗伯特·胡克 30 首次发现细胞成形 1675 1864 列文虎克 拉德 300 近千倍 发现微小生物观察细胞和细菌电子 1933 鲁斯卡 12000 发现了病毒显微镜的发明,打开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新窗口。正是人类对微小世界不断追寻的好奇心,推动了显微镜的发展进步,更推动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科学认识!通过资料整理,你有什么感受?整理与复习P2在图中标注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准焦螺旋镜 筒目 镜物 镜反光镜镜 座镜 臂载物台整理与复习P2正确操作显微镜的三大步骤是: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调节。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肉眼看到的洋葱表皮用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整理与复习P3用显微镜分别观察植物、动物、人体器官组织的细微结构,并进行记录。标本名称 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样子 形态特征玉米茎横切松树茎横切蛙卵排列紧密的厚壁组织辐射状圆形整理与复习P3这些植物、动物、人体细微结构的相同点是(都由细胞(“小格子”)组成)。标本名称 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样子 形态特征草履虫形似草鞋扁平、多边形、形状不规则人体口腔上皮人体血液两面凹的圆饼状整理与复习P4温度影响发霉实验方案假设:馒头容易在温暖环境下发霉。 材料:两组馒头片,冰箱,滴管,水。 相同条件: 同一块馒头切片;都滴1—2滴水; 每天同时比较。 不同条件:摆放地点一组放冰箱中;另一组放冰箱外。实验步骤:1.将同一块馒头切成相同大小的若干小片。 2.每小片馒头都滴1—2滴水。 3.将小片馒头分成两组。 4.一组放入冰箱保鲜层,另一组放在温暖的地方。 5.连续一周观察比较实验样品, 记录看到的现象。 整理与复习P4温度影响发霉实验方案条件 在温暖环境中的馒头 在寒冷环境中的馒头预测一周后的情况 会较快发霉 会较慢发霉连续观察一周的实际情况 第4天就出现了明显的霉斑 连续观察一周无明显变化通过比较,我发现:在温暖环境中的馒头比较容易发霉。整理与复习P5潮湿影响发霉实验方案假设:馒头容易在温暖环境下发霉。 材料:两组馒头片,一组是正常情况下含有水分的馒头,另一组是完全烤干不含水分的馒头、密封塑料袋。 相同条件:同一块馒头的切片; 同样密封好; 温度环境一样,都是常温; 同时摆放…… 每天同时比较。 不同条件:一组是正常情况下含有水分的馒头,另一组是完全烤干不含水分的馒头。实验步骤:1.将同一块馒头切成相同大小的两片,将其中一片完全烤干。 2.分别将这两块馒头片装入塑料袋并密封。 3.同时放在室内的桌子上。 4.连续一周观察比较实验样品, 记录看到的现象。 整理与复习P5潮湿影响发霉实验方案条件 在温暖环境中的馒头 在寒冷环境中的馒头预测一周后的情况 会较快发霉 会较慢发霉连续观察一周的实际情况 第3天就出现了明显的霉斑 连续观察一周无明显变化通过比较,我发现:在潮湿环境中的馒头比较容易发霉。整理与复习P6记录显微镜下的霉菌和酵母菌霉菌酵母菌整理与复习P6哪些条件可能影响蘑菇的生长?设计对比实验开展研究吧研究问题 蘑菇在阴暗处还是向阳处生长得更好? 我的猜想 蘑菇在阴暗处生长得更好 条件控制 相同条件 温度、喷水量、喷水时间不同条件 一组放阴暗处;另一组放向阳处。实验材料 蘑菇菌、喷壶、纸箱 实验步骤 1.在菌袋的外壁割开小口。2.勤喷少量水,保持表面潮湿。 实验记录 3—15天,破壁处会长出菇蕾。对比两组蘑菇的生长情况,阴暗处要比向阳处的蘑菇生长的快。 实验分析与实验结论 蘑菇在阴暗处生长得更好。 整理与复习P7根据本组的调查计划,做出调查报告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的名称 对人类的影响有利 乳酸杆菌、双歧杆菌 进行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吸收和消化。有弊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引发多种疾病,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或者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中性菌 大肠杆菌、肠球菌 在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从肠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就可能引发许多问题整理与复习P7疯狂增长的传染病画一画传染线路图(至少画4层传播)111111111111111整理与复习P8阻止传染病的传播某天,小惠出现头痛、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并持续了一个晚上。次日到医院时,发现有几十个跟她同样症状的小孩,且都是她所在学校的学生。医生说他们都得了细菌性痢疾,这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严重的病例可发展成为中毒性菌痢并危及生命。当地疾控中心要求学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整理与复习P8阻止传染病的传播请用防控传染病的三条基本原则来分析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说说上面的做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误正确错误正确正确整理与复习光源类别 光源名称 光源数量 调查人数 对光源情况满意的人数天然光源 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光鱼 4 4人造光源 日光灯、LED灯、手电、蜡烛、打火机、火柴 6 4P9调查身边的光源整理与复习P9统计、分析调查的结果,写出我们的发现有的光源来自于天然、有的光源来自于人造;有的光源发光的同时能够发热,有的光源发光时不发热。整理与复习P10填写“光的传播”实验计划及实验记录问题 光是沿什么路线行进的 我的猜想 实验方案设计图 实验现象(画出光的行进路线)实验结论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整理与复习P10在光源不直接照射的情况下,怎样照亮词典另一侧的笔?实验设计 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画出光的行进路线)手电筒1、平面镜2、科学书我的发现 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时,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光的反射是有规律的。整理与复习P1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牛顿的实验 实验方法:让一束太阳光透过三棱镜。看到的现象: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我们的实验 实验方法:让强光手电光透过三棱镜。看到的现象:手电发出的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我们的结论 混色光透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整理与复习P11了解光的混合现象牛顿的实验 实验方法:用两块三棱镜把单色光混合在一起形成白光。看到的现象:单色光混合后形成白光。我们的实验 实验方法:旋转三原色制作的彩色陀螺。看到的现象:彩色陀螺旋转后变成白色。我们的结论 用三原色光相加可以得到白光。整理与复习P12用自制暗盒研究光线强弱与视觉的关系光线强弱 视觉情况强 刺眼弱 模糊正常 清晰我们的发现 人的视觉与光的强弱有关系。 整理与复习P12用自制暗盒研究反射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进入暗盒的光 纸张本来的颜色 所看到纸片的颜色 进入眼里的反射光绿 红 黄 绿绿 蓝 青 绿绿 绿 绿 绿绿 黑 黑 绿绿 白 绿 绿我们的发现 非光源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整理与复习P13在模拟昼夜形成的实验中,我们在地球上怎样才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实验 结论太阳不动,地球自转会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动会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整理与复习P13昼夜是怎样交替的▲如图,中国现在是白昼,请判断:现在是早晨还是傍晚?▲如图,北美洲现在是白昼,请判断:现在是早晨还是傍晚?早晨傍晚整理与复习P141.查阅资料,了解你所在地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天的尽夜时长是多少。日期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昼长/时 12:08 15:55 12:09 8:29夜长/时 11:52 8:05 11:51 15:312022年春分:3.20,夏至6.21,秋分9.23,冬至12.22从上述数据,你能发现春夏秋冬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吗?冬至到次年夏至白昼时间逐渐变长,夏至到冬至白昼时间逐渐变短。整理与复习P14 2.郭守敬创建的登封观星台,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圭表,如图。每天太阳正午的影子,在地面的圭尺上移动。ABC影子从A点移动到B点,是(春)季;影子从B点移动到C点,是(夏)季;影子从C点移动到B点,是(秋)季;影子从B点移动到A点,是(冬)季;解析:冬至日影子最长,过了冬至日影子逐渐变短到夏至日影子最短,夏至日过后影子逐渐变长到冬至日影子最长。整理与复习日期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牙签影子 10 3 10 27结论 地轴倾斜,牙签影子的长短呈长→短→长规律变化 日期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牙签影子 10 10 10 10结论 地轴不倾斜,牙签影子的长短没有变化。 P14 研究一:地轴不倾斜,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P14 研究二: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整理与复习P15 你寻找到了哪些“好帮手”?名称 我猜想它能…… 我这样猜想的原因螺丝刀 拧螺丝更省力 我见到爸爸这样用过起瓶器 起瓶盖更省力 我见到叔叔这样用过钉锤 钉钉子更省力 我这样用过任务体验 做法和感受 我的问题拧螺丝 使用螺丝刀拧螺丝更省力 为什么使用螺丝刀拧螺丝会省力起钉子 使用钉锤起钉子更省力 钉锤起钉子省力的原因P15 试一试用这些“好帮手”,提出你想研究的问题整理与复习P15 利用杠杆尺设计实验探究杠杆的秘密实验 阻力点A 支点O 动力点B 次数 钩码数 悬挂位置 悬挂位置 钩码数第一次 2 6厘米 6厘米 2第二次 2 6厘米 12厘米 1第三次 2 6厘米 3厘米 4分析实验数据,我们有哪些发现?阻力点的力及距支点的距离不变,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越远越省力。整理与复习P16 人们是怎样把杠杆变形的?标出变形杠杆的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这样变形后有什么好处?这样变形后可以省力并且改变用力的方向。动力点支点阻力点支点动力点阻力点整理与复习P161千克=9.8牛顿1.直接提起重物使用的力是(1.5)牛。2.转动短木棍的辘轳提起重物使用的力是(1.1)牛。3.转动长木棍的辘轳提起重物使用的力是(0.5)牛。4.说一说小木棍转动的路线是什么样的。3个钩码重150克≈1.5牛顿弧形整理与复习P16扳手、门把手、钥匙、水龙头……指出下图物品中,哪部分相当于轮?哪部分相当于轴?轮轴轮轴轮轴找一找生活中更多的轮轴。整理与复习P17探究滑轮的作用小组成员: 记录人: 实验目的 直接提起重物 使用定滑轮提重物 使用动滑轮提重物重物运动的方向拉力的方向重物重力的大小 1N 1N 1N拉力的大小 1N 1N 0.5N比较分析实验数据,我们的发现是: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能更省力。整理与复习P17研究斜面的作用比较分析实验数据,我们的发现是:使用斜面能够更省力。小组成员: 记录人: 实验次数 竖直提重物所用的力 在斜面上拉重物所用的力第一次 0.5N 0.4N第二次 0.5N 0.4N第三次 0.5N 0.4N整理与复习P17怎样更省力分析各组斜面和测量数据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发现是:斜面高度不变,斜面越长越省力。斜面高度固定不变 (10厘米) 斜面长度改变/厘米 牵引力/牛第一次 10 0.8第二次 15 0.6第三次 20 0.5整理与复习P18以图文的形式写出我们的起重机设计方案整理与复习P18以图文的形式写出改进方案悬挂重物后容易倾斜。底座面积较小或底座质量较轻。增大底座面积或增大底座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