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3.1 分子和原子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初步学会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日常现象。3.学会基于探究实验,体验由宏观实验现象感知、想象微观世界的方法。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蔗糖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闻到花香湿衣服晾干蔗糖的溶解交流讨论:你知道如何解释以下现象?【实验3-1】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现象。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上述现象,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为了解释这类现象,他们提出物质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认为宇宙间万物是由微小、坚硬、不可分的原子构成。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宏观物质颗粒在做无规则运动,该实验可以间接显示微观粒子的存在。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科技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III通过移走硅原子形成的文字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某种有机物分子(I)和银原子(II)的图像二、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任务一:分析下面的信息,可以知道分子有什么性质?1670000000000000000000个水分子19 个零1滴水中约有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千克26 个零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宏观微观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通常都很小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时的挥发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品红在水中的扩散任务二:分析以下生活与实验现象,可以知道分子还有什么性质?性质2:微粒(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探究 分子运动现象(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1)向盛有约20mL 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烧杯A和烧杯B。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编号 现象 分析(1) (2) (3)溶液呈无色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烧杯A溶液变红,烧杯B溶液不变色烧杯B中的氨分子运动,进入A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探究 分子运动现象结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思考:如何从分子及其运动的角度解释以下实验现象?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加快任务三:6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该事实说明分子还有什么性质?性质3: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探究:不同状态的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同吗?利用以下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可用的仪器和试剂气态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态物质。吸入空气的针管容易被压缩,而吸入水的针管不易被压缩。现象结论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三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通常情况下)一般情况:固体和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间隔与什么因素有关?思考与讨论: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1.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表面通过探针移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这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B.这两个汉字是日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C.该操作说明原子是最小粒子不能再分D.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C2.宋代李重元在《忆王孙 ·夏词》中写到“过雨荷花满院香”。从微观角度分析,花香飘满院的合理解释是( )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的体积变大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运动D3.下列叙述能体现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B.墙内开花墙外香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A4.2025年5月,《自然》杂志发表了我国的一项重大突破,通过加压“看见”固体氢的结构。氢气加压的过程中发生的改变是( )A.氢分子质量变小B.氢分子间隔变小C.氢分子停止运动D.氢分子化学性质改变B分子和原子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原子……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通常都很小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